“五四”断想:百年风雨中的中国科学人

2019-05-04信息快讯网

“五四”断想:百年风雨中的中国科学人-信息快讯网

100年前的今天,五四运动爆发,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给青年人指引了方向。

100年来,现代科学对我国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以科学作为终身事业。

五四百年之际,小编带你回顾百年来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五四”断想:百年风雨中的中国科学人-信息快讯网

一百年前,“五四”运动爆发之时,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刚刚起步不久。虽然中国人接触西方近代科学几乎可以追溯到明清之际,然而从明末到清末,国人纠结于中学西学关系等问题,蹉跎三百年而未能走出中世纪。20世纪初,清政府终于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教育制度。这场教育革命是五四运动的直接源头,也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真正发端。

民国初年,一批留学生在欧美科学发达国家学习深造后归国,将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科研体制移植到中国,从而开创了中国现代的科学技术事业;与此同时,教育革命培育的一代新人陆续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百年之际,也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的一个世纪之期。在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回顾中国科学走过的百年进程,或将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前行的方向。

百年坎坷,风雨兼程

20世纪初的教育变革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新纪元。以北京大学1910年开办分科大学后逐步开展专业教育、1916年地质调查所开展地质工作为起点,中国现代科技事业逐步建立。

百年中国科技,由于内忧外患,发展很不平坦,

百年中国科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水岭。

“五四”断想:百年风雨中的中国科学人-信息快讯网

民国时期,我国在科研体制建设方面学习欧美的经验,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现代大学和规模不大数量不多的公私立科研机构,成立了包括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等全国性的科技团体和各种专业学术团体。通过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科学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科技界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逐步在中国社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五四”断想:百年风雨中的中国科学人-信息快讯网

中国自然科学社出版的第七卷第一期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短短的十年左右,我国就建立起以中国科学院系统、国防科技系统、高等院校系统,与各部门、各行业科研机构,以及地方科研机构等在内的全国科研体系,奠定了中国当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基础。

其发展之速、规模之大,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的空前重视。

中国科学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先后做出一系列彪炳史册的成就:发现了大庆油田,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杂交水稻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青蒿素研究等等,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科学一度引起国际瞩目。

然而,20世纪中国科学发展的道路也是坎坷而曲折的。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科学技术正常发展的时间大约仅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约十年左右。解放后,中国科学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特别1995年确立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的20余年,获得迅速发展。

这些年来,国家连续加大科技投入,我国的科研条件今非昔比,大幅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论文出产大国。到2017年,我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达到36.12万篇,占全世界总量的18.6%,EI论文数为22.80万篇,占全世界总量的34.5%,稳居世界第一位。

毋庸讳言,我国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还不够突出,在国际科技界有重要地位的知名科学家还不多,科技界深层次的问题积累了不少,也是有目共睹的。凡此种种,都亟待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逐步解决和克服。

几代学人,百年奋进

百年中国科学,从发端到壮大,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不懈奋斗。

出生于1890-1900年代的第一代科学家(包括少量1880年代出生者),他们大多在辛亥革命前后出国留学,五四运动前后归国。在20世纪上半叶,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成功地将现代科学移植到中国,建立了我国现代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初步基础。

第一代科学家相当多是科学教育家和事业家,他们自己的研究成就也许并不够突出,但他们培育出来的第二代科学家再经留学深造后,相当一批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中不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科学家。

“五四”断想:百年风雨中的中国科学人-信息快讯网

“五四”断想:百年风雨中的中国科学人-信息快讯网

华罗庚(上)和钱学森(下)

出生于1910-1925年的第二代科学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学术中坚,包括华罗庚、钱学森等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大多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等。他们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奠定了我国当代科学技术许多学科和领域的基础。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们培养的高级人才并不多,在很多场合都难以形成优秀的研究传统传承下去。

出生于1926-1945年的近两代科学家,活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他们深受冷战时代背景的影响,虽然其中的佼佼者曾留学于苏联东欧等国,或者在改革开放初期到欧美深造。由于在他们成长的关键年代,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科学家基本隔绝,从总体上说,他们与同时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当然,这并不排除其中的一些卓越之士,能够进入世界一流之列。

出生于1946-1955年的第五代,由于人才断层等问题,总体数量不多,从而使得出生于1956-1960年代的第六代科学人在世纪之交快速成为我国科教单位的中坚力量。

而由于八九十年代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体制改革造成的人才流失,第五代、第六代甚至包括以出生于1970年代为主的第七代中国科学家中的相当部分优秀人才都滞留在海外。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了部分优秀海归,但不可否认,更多的第六代、第七代杰出科技人才还是留在海外了。当然,伴随着科技全球化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各种人才计划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优秀华人科技人才归国,来华长期工作的外籍优秀科学家也日渐增多。

科技人才成长的历史环境,决定着中国现代科学家的代际特征。他们的成长和成就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本土人才与科技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而言,百年以来,中国的世界级科学大家非常缺乏。深入认识中国现代科学人才的历史与现状,对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科学发展进程,确定合适的人才战略和发展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新的百年。新的起点

世纪之交以来的20年,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升,科技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科技条件大幅改善,科技人才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代际转移,重大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不断涌现。这20年可以说是中国自有现代科技事业以来连续发展形势最好的20年。

20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说来时间并不长,还不足以扭转我们科技长期以来原创性不足等深层问题,但我国科技界正面临着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的重任,也是显而易见的。

“五四”断想:百年风雨中的中国科学人-信息快讯网

民国初期的任鸿隽

一百多年前,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任鸿隽等留美归国时,他们虽各自获得了硕士、博士等不同的学位,但都不敢以科学家自居。当时中国勉强可称得是科学家的人无疑是屈指可数的。百年之后,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字,我国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人员已达620余万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41万余人,硕士毕业者近92万人。我国两院院士分别达到了800人和869人(2017年底)。

“五四”断想:百年风雨中的中国科学人-信息快讯网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一大批80后甚至有一部分90年后青年科技人才正在崛起,他们正在迅速成长为中国科技界的中坚力量,并将中国科学技术带入一个发展的新时代。与一百年前的中国现代第一代科学家相比,他们的人数大概是前者的千百倍之多,他们深度融入世界科技的前沿远非前辈可比,他们拥有的物质条件,更是任鸿隽等前辈科学家所难以想象的。

一百年前,中国科学社的重要成员胡明复曾经说:“我们不幸生在现在的中国,只可做点提倡和鼓吹科学研究的劳动。现在科学社的职员社员不过是开路的小工,哪里配称科学家?中国的科学将来果能与西方并驾齐驱,造福人类,便是今日努力科学社的一班无名小工的报酬。

开路不易,筑路也难。一百年来,几代科学家接力奋斗,终于迎来了新百年中国科技大发展的曙光。

如果说中国现代科学的第一个百年只是创业的百年的话,那么从新一代青年科学家开始的第二个百年,毫无疑问已进入创造的百年。他们之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世界级的科技大家和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超迈前代的伟大贡献。

百年“五四”,百年“赛先生”,在新一代科学人的青春照耀下,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辉。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学大院”

话剧《追梦云天》展现中国制造“硬核”
午睡越睡越累?其实有些人不适合午睡,科学午睡有“四忌”
氢气能防衰老、治疗帕金森?科学家给出的答案令人大吃一惊
让中国成为全球知识价值实现的热土
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和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结果揭晓
高峰论坛:刷新中国经济“信心指数”
千百年来一直“坐”着的瓷器“站”起来并拥有丰富的“表情”,秘诀在哪?
上海大世界启动演艺达人全球海选,百年传奇能否续写?
“一带联通,一路畅爽”,中国联通推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境漫游优惠
清华大学迎来108岁生日!历经百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仍激励后学
科学家揭示艾滋病病毒逃脱人类防御系统机理
渔阳里纪念馆改造落成,引领你回顾百年红色足迹(组图)
最新!沪中考体育新增四分钟跳绳、乒乓球、羽毛球等可选项目,用科学办法跟“小胖墩、小四眼”说再见
《流浪地球》5月6日Netflix上线,走向190个国家,中国科幻电影是时候证明自己了
一百年华,归来的你依然青春
祝贺!高福教授、颜宁教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重大项目64个,总投资521亿!2019年虹桥商务区总控计划出炉
心理学、营养学、婴儿护理,做父母要十项全能?看看谁能助你一臂之力
唯有精神永驻——探寻五四百年“道路密码”
霸气!34岁女博士自荐入伍,6年后成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她的一句话燃爆热搜
数字中国建设成果显著 智能化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擎精神旗帜,建“青春之中国”
西藏支教、奥运志愿者、500强企业白领都是她的标签。34岁博士毕业,放弃百万年薪入伍,如今是中国首位女舰长!
MIT博士妈妈的自省:我的孩子绝不要再以考高分为目标,中国式学霸为何不成功?!
迎百年五四,西藏青年唱响新时代
百年煤城 焕发青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复旦大中两校学生同上思政课:重温百年五四钟声
颜宁再度辟谣,拜托了,请守护好这个天才科学家的纯粹心吧!
上海张江世界级光子科学中心蓄势成形
科学家的脑洞!太阳能电池“喝”了咖啡之后,能效提高了20%
别把午睡变误睡!科学午睡有“四忌”,这类人最不适宜午睡
沈鸿鑫 | 一百年前的今天,梅兰芳在日本演《天女散花》……
制备仿生纳米药物,我国科学家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挑战不可能!69岁成功登顶珠峰的无腿登山家夏伯渝近日与国科大学子交换梦想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