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70年中国交响乐中的时代轰鸣和生命感悟

2019-10-10信息快讯网

聆听70年中国交响乐中的时代轰鸣和生命感悟-信息快讯网

朱践耳《节日序曲》、贺绿汀《晚会》《森吉德玛》、丁善德《长征交响曲》……一曲曲彪炳史册的佳作,在著名指挥家陈燮阳的棒下流淌而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交响乐作品展演”10月9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那些早已飞入千家万户、镌刻在无数乐迷心头的经典,再次赢得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70年来,200余位中国作曲家奉献了数以千计的交响乐作品,其中有诸多优秀创作与新中国同生共长,它们的旋律里交织着中国人民奋力向上的努力。如今这些音符历经岁月洗礼愈加璀璨,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记忆。“中国作曲家在过去70年中殚精竭虑创作了不同类型的交响作品,既是几代音乐工作者发自心底最质朴、最赤诚的呼唤,又是亿万中华儿女心灵成长史最生动、最忠实的记录;既是古老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赤诚向往,又是神州大地黄钟大吕的时代强音。”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所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一部部富有深厚人文情怀与传统意识的交响乐作品,不仅反映了人民时代情感与民族精神风貌,更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伟大乐章。

新中国成立后,音符记录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

为展示70年来中国交响乐的创作成果,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中央音乐学院、人民音乐出版社共同策划了10月9日的展演。与此同时,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与上海交响乐团联合打造的《中国交响70年》典藏版近日在上海首发。这是中国首套采用编年体形式编辑出版的交响乐音像制品,精选了1949年至2019年中国作曲家的70部交响乐力作。

聆听70年中国交响乐中的时代轰鸣和生命感悟-信息快讯网

新中国交响音乐创作取得的成就,是这一伟大时代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力证。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馆长杨燕迪举例说,新中国成立伊始全社会欣欣向荣的乐观情志,从刘铁山、茅沅《瑶族舞曲》(1952)、施咏康《黄鹤的故事》(1955)、李焕之《春节序曲》(1956)等此时的代表作中得到清晰展现。这些作品的音乐语汇往往直接选用中国本土民歌、舞蹈或戏曲音调,而和声与乐队写作上又参照欧洲19世纪中后叶的“民族乐派”笔法,由此达成“民族化、群众化”的审美情趣。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催生了何占豪与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1959)的传奇——作为这一时期中国交响乐的最高潮与里程碑,它将中国的民间爱情传奇、地道的江南音调与外来的协奏曲样式和交响叙述完美融合,成就了此曲60年来经久不衰的公认地位。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至上世纪60年代上半叶,中国交响乐的创作多以“革命历史题材”为创作主旨,于是诞生了以瞿维《人民英雄纪念碑》(1959)、王云阶《第二交响曲“抗日战争”》(1959)、丁善德《长征交响曲》(1963)等为代表的大型交响乐作品。学者认为,这类作品中最成功者当推吕其明《红旗颂》(1965)。这首管弦乐序曲的主题旋律具有磅礴大气的性格,据此该作成为党旗的音响符号与代言象征,其感召力迄今不减当年。

聆听70年中国交响乐中的时代轰鸣和生命感悟-信息快讯网

交响乐被公认为是音乐中大型器乐体裁的标志性品种,不仅是作曲家创作功力的集中展现,更是各国音乐家体现各自历史文化和独特民族情怀的重要载体。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交响乐70年来奏响的不仅仅是音符本身,还能听到无数中国人所经历的时代轰鸣与生命感应。

改革开放以来,写就中国交响乐发展“急板”乐章

新中国成立70年见证了“交响人”的赤子之心。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国作曲家与海内外华人创作了诸多价值多元、技法新潮的作品。其中,丁善德、朱践耳、罗忠镕、杜鸣心、郭祖荣等前辈作曲家老当益壮。比如朱践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深刻文化思考和崭新音乐语言,创作出《第一交响曲》(1986)、《第十交响曲“江雪”》(1998)等11部交响曲,及《黔岭素描》(1982)、交响音诗《纳西一奇》(1984)等其他类型的交响力作。

作为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并具备扎进实传统写作功力的作曲家,王西麟、金湘、刘敦南、杨立青、金复载、陆在易、鲍元恺、赵季平等在40余年的创作中,一方面继承较为悦耳而有自然乐感的写作路线,另一方面适当吸纳现当代创新音响技法,从而诞生诸多优秀作品。其中代表作有刘敦南色彩斑斓的钢琴协奏曲《山林》(1979),鲍元恺极富现场效果的“民歌主题管弦乐”《炎黄风情》(1991),陆在易真挚感人而笔法细腻的交响合唱《中国,我可爱的母亲》(1993),赵季平结合民间曲调和乐队手法的交响组曲《乔家大院》(2007),以及杨立青出色发挥独奏乐器和乐队性能的大提琴与乐队杰作《木卡姆印象》(2011)等等。

聆听70年中国交响乐中的时代轰鸣和生命感悟-信息快讯网

更年轻的“50后”“60后”乃至“70后”作曲家,则属于改革开放之后才进入学院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生代”,他们的交响乐创作也带着鲜明的特定印迹——这批作曲家人数更庞大,国际视野更明显,对如何在音乐中体现中国精髓和中国性格也持有更多样和多元的观念。陈其钢《蝶恋花》(2001)、陈怡《动势》(2004)、谭盾《三个音的交响诗》(2011)、盛宗亮乐队协奏曲《生肖的故事》(2016)、周龙《山海经交响曲》(2019)等作曲家均活跃在海外但根系中国。而中国当下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如叶小纲交响组曲《咏·别》(2018)、郭文景笛子协奏曲《愁空山》《野火》(1995/2010)、唐建平笛子协奏曲《飞歌》(2002)、关峡《第一交响序曲》(2003)、朱世瑞乐队与唢呐《凤凰涅槃》(2008)、贾达群交响舞乐《蝶恋传奇》、陆培《相和歌》(2013)、温德青唢呐协奏曲《痕迹之四》(2003)、张千一《北方森林》(1980)、刘湲《乐队托卡塔——火车》(1999)、许舒亚《夕阳·水晶》(1992)、叶国辉《中国序曲》(2007)、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2010)等均以各自角度在继续探索和深化交响乐的“中国化”课题。

如今音乐界人士正欣喜地看到,梁雷、赵麟、周天等更为年轻的名字频频亮相国际舞台,这些作曲家是中国交响乐的明天和希望。带着新时代“交响人”的赤子之心与共同努力,中国交响乐将在发展的“急板”乐章中,面向世界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图片:叶辰亮、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出版社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视频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国庆节,远在国外比赛的孩子们一早为祖国唱出这样的天籁之声……
【中国那些事儿】世行中国局前局长郝福满: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辉煌成就有何奥秘?
我们为什么要大阅兵?一个让人泪目的答案:为了让2100万英烈看看这可爱的中国!
祝福你,我的祖国!沪上中小学生举行升旗仪式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多款装备亮相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其中少不了上海航天的贡献
阅兵多图来袭,这真的不是Ctrl+V! 向新中国70年的风雨征程、砥砺前行敬礼
献礼壮丽70年!上海主题出版精品图书记录时代新史诗
70年,我们风华正茂!闵行区各界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
70年,中国国防,有国防七校共同守护!
60年前我驾机飞跃天安门接受检阅,今天我再次走过天安门为祖国强大而自豪……
【音乐人文笔录】交响乐声七十年 | 杨燕迪
揭秘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千人交响团完美演出的背后
上海交响乐团奏响红旗下的赞歌,中国交响乐作品与新中国70年同生共长
文汇时评 | 周汉民:为全方位开放探路,特殊综合保税区“特”字怎么写
“洗稿”和借鉴成就了莎剧?!没想到莎士比亚还有这样的黑历史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首次!中国海军舰艇抵日参加海上阅舰式
海外网评:世园会闭幕,全球绿色发展刻上中国印记
17.2万吨最新、最大地中海旗舰邮轮,2020年在上海开启首航……
诺奖得主的中国学生:导师总是最早到实验室,长时间工作手指已变形
中国海军时隔10年再访日,太原舰抵达横须贺,参加国际舰队阅舰式
中国火星探测器首次公开亮相,计划2020年发射
中国火星探测器今天首次公开亮相!计划2020年发射,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樊锦诗、梁晓声、单霁翔……名家齐聚中央文史馆“新中国文化70年”国学论坛
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携手“英伦双星”东艺首秀,奏响德奥音乐盛宴
汇集中国交响乐创作百年精华,《中国交响乐创作世纪回顾·管弦乐部》面世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