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出炉!6位青年科学家获颁,约占1/4获奖者最终成院士

2018-01-29信息快讯网

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出炉!6位青年科学家获颁,约占1/4获奖者最终成院士-信息快讯网

第十二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刚刚授予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段纯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游书力、复旦大学教授徐彦辉、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教授赵维莅和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杨化桂6位中青年科学家。

在2017年上海地区新增的13位两院院士中,有4位是牡丹奖获奖人,这也使牡丹奖获奖者中两院院士的数量达到了15人,接近全部65位获奖人的四分之一。纵观这些获奖人,无不是高校、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牡丹奖在鼓励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抢占科技制高点,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出炉!6位青年科学家获颁,约占1/4获奖者最终成院士-信息快讯网

段纯刚教授

段纯刚教授主要从事固体材料结构和物性的理论研究和计算模拟,他预言了表面、界面磁电效应,并被实验证实,提出多种磁电耦合机理,发现半金属表面磁电系数为普适物理常数,推动了电控磁性技术的发展;他开拓了铁电及多铁隧道结的理论研究,预言了纳米铁电性的存在;他长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方法,开发了计算材料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程序包OPTICPACK,基于此提出了铁谷体概念,即具有自发谷极化的材料,它具有特殊的光吸收选择特性,同时也拓展了铁性材料范畴。

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出炉!6位青年科学家获颁,约占1/4获奖者最终成院士-信息快讯网

游书力研究员

游书力研究员长期从事手性合成研究,他首次提出了“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CADA)”概念,这一概念可以从简单易得芳烃原料出发,方便快速合成具有季碳中心的多环和螺环化合物,为芳香化合物的直接不对称转化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他发展了多个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目前已有1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性配体和催化剂授权Strem、百灵威和大赛璐等试剂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被同行广泛应用。

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出炉!6位青年科学家获颁,约占1/4获奖者最终成院士-信息快讯网

徐彦辉研究员

徐彦辉研究员长期从事表观遗传调控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他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TET2-DNA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揭示其底物识别及活性选择机制;发现并揭示DNMT3A自我抑制及其激活的机制,阐明组蛋白与DNA甲基化相互调控机制;揭示DNA甲基化维持关键蛋白的相互作用分子机制。不仅对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深入理解有重要贡献,也对靶向表观遗传调控蛋白的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出炉!6位青年科学家获颁,约占1/4获奖者最终成院士-信息快讯网

周斌研究员

周斌研究员长期从事细胞示踪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他建立遗传谱系示踪新技术,实现了更为精准地示踪细胞的起源和命运;他发现新生期心脏具有重新形成冠状动脉的能力,揭示了哺乳动物冠状动脉的新起源及其形成的新机制,为冠状动脉损伤修复和心脏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思路;他揭示成体干细胞在心脏、肝脏、肺等器官中的细胞命运及其调控机制,为器官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策略。

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出炉!6位青年科学家获颁,约占1/4获奖者最终成院士-信息快讯网

赵维莅教授

赵维莅教授长期致力于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她聚焦鲜明亚洲特点的侵袭性淋巴瘤,通过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迄今为止国际上最全面系统的NK/T细胞淋巴瘤基因组学图谱;她率先报道了甘油磷脂代谢和miRNA/Ras通路异常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出炉!6位青年科学家获颁,约占1/4获奖者最终成院士-信息快讯网

杨化桂教授

杨化桂教授主要从事光化学转换功能材料的研究,他揭示了半导体捕光材料内部与表面原子排布变化对吸光性能与稳定性的影响机制,通过内嵌类发色基团、引入中间能级及表面分子自组装等手段,设计制备了多种可见光响应的半导体捕光材料;他提出了高活性、高指数晶面及单晶介孔结构的可控合成策略,通过选择合适的结构调节剂,实现了材料的原子尺度精确结构调控,进而制备出多种有利于提升电荷输运性能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捕光材料。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于1994年设立,是由社会力量资助、政府部门参与组织评审的一个科技人物类奖项,主要奖励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优秀科技成果的本市中青年科学工作者。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设有数理、化学、信息、生物与农业、医学与药学、材料与工程6个学科组,每届评选获奖人不超过6名。

授奖仪式上,周斌、袁纯刚代表6位获奖人发言,他俩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与与会者分享了探索科学知识的乐趣和心得。杨化桂、游书力2位获奖人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编辑:郝梦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实现道路停车无感支付,上海首批道路智慧停车试点项目落地虹口
“上海某公交车上50岁老头暴打8岁男童”系杜撰 警方已传唤2嫌疑人
“千书工程”连续15年引进出版数学物理学等领域经典著作,超2000种原版著作尽展科学之美
即便不少科学家反对,《自然》杂志为啥还要登科幻小说?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正式公布,上海出版界成绩亮眼
上海女足迎来新起点
上海援藏干部以藏红花产业带动西藏农牧民 西藏有了真正原产“藏红花
这些上海政务新媒体获奖了,你有关注吗?
女子网球赛场成运动员高分贝尖叫“重灾区”,科学实验证实这有助于增加击球速度
科学家发现生物钟调控叶片衰老新机制
2018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拟入选名单网上公示啦!
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由两位从未出国的青年科学家完成,中科院院士蒲慕名:把“最强创造力”用于中国本土创新
女科学家不断刷新纪录,“90后”学者刘明侦24岁博士毕业28岁成副院长
科学家首次证明:“名字盲”怪左脑,“脸盲”怪右脑
从“应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电商扶贫如何从源头解困?
今天是“一·二九”事件70周年纪念日,同济大学的这栋建筑一定要去看看
57名代表当选为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表决产生
拿了自然科学牡丹奖,六位青年科学家心里想什么?
上海市人民政府:撤销提篮桥街道,建立北外滩街道
文汇时评·上海两会 | 谋长远立良法—促进和保障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全面如期完成市区两级监委组建挂牌
张江刷出“文艺范”,科学城聚焦更宜居
“克隆猴”技术没啥了不起?天宫一号撞地球?2018年1月“科学”流言太“高大上”
《自然》杂志首次刊登中国科学家关于“一带一路”的文章
继“悟空”“实践十号”“墨子”后,“慧眼”正式交付使用,中国空间科学迈出新步伐
《自然》杂志首次就“一带一路”主题刊登中国科学家文章,“数字丝路”勾勒五大优先发展领域
大型强子对撞机撞出“奇子”?美国科学家追寻数十年的准粒子疑露踪迹
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完全人工合成的病毒可高效杀菌,且不易引起耐药性
2018图灵奖重磅公布!体系结构宗师John Hennessy和David Patterson获奖,将会师谷歌
大飞机获奖了!最年轻的获奖人仅35岁,逾1/4为女性科研工作者,今年上海科技奖看点进来看!
新鲜出炉!2017年度上海科技奖颁发!40岁以下青年获奖者比例高达44.3%!(附获奖名单)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