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科普备受追捧,小观众却鲜少关心奇妙科学现象背后的“为什么”,触摸科学如何避免浅尝辄止

2018-05-22信息快讯网

科学家科普备受追捧,小观众却鲜少关心奇妙科学现象背后的“为什么”,触摸科学如何避免浅尝辄止-信息快讯网

▲科研人员向参观的学生及家长介绍薄层色谱分析的原理。

又到上海科技节的实验室开放日。今年,向公众敞开大门的实验室,不仅奉上常规的科普报告、科学微课堂,还别出心裁推出了科普舞台剧等新形式。

这两天,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面对充满好奇心的公众,科学家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当大多数观众,尤其是小观众被新颖的科普形式所吸引,在DIY实验区玩得不亦乐乎时,真正关心到奇妙科学现象背后“为什么”的却并不多。不少科学家感叹,如何让科学对公众的吸引,从表面走向深入,从而更多体悟科学精神,是道可以不断求解的题目。

灵光频现,科学家科普受追捧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一场《智慧青年的光之历险》将前来参加实验室公众开放日的观众带入了一个魔法世界———舞台上,穿着演出服的研究员拿出实验仪器瞬间让玻璃棒“隐形”;不一会儿,他大手一挥,又制作出一道彩虹,令观众惊叹不已。

近几年,高大上的科研院所里,“科普味”也越来越浓:上海光机所的科普舞台剧完全由研究员们自编、自导、自演,前后筹划数月之久;为了鼓励学生们在科普课堂上大胆提问,平时忙到没时间做饭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连夜烘烤了用作奖励的蛋糕;为了不让小朋友们的热情落空,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这次开放了60个趣味化学实验,全天展示……

公众对实验室开放的期待也十分热切。“我们的报名渠道刚开放,名额就很快被抢光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处长赵小龙告诉记者,还有不少外地家长在报名微信页面中留言,希望能开通网络直播。

由“好玩”走进科学并不容易

面对科普需求旺盛的中小学生们,科研人员们在感动之余,又感觉尚未达到自己心中传递科学知识、方法和精神的目的。“有点基础化学知识的初中生还能和我们一起互动,小学生们就不太愿意听专业知识了,他们对玩更感兴趣。”赵小龙说。液氮现场快速制作冰激凌,是有机所开放日的明星保留节目。冰激凌一“出炉”,总会被小朋友们一抢而空。可科学家本意是引导孩子们发现液氮冰激凌背后的科学原理,但这似乎少有孩子关注。

赵小龙说,这还真是个难题:由于大多数年龄偏小的观众缺乏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储备,他们对科普活动的参与和领悟,多数停留在“有趣好玩”的层面,一旦接触专业知识,他们就会感觉“无聊难懂”了。

“科普与教育还是很不一样。”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沈力说,他们所开发过一套“七彩之光”的成体系科普课程,但课程内容仍局限于讲述科学故事、演示较有观赏性的光学实验,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科学兴趣。“面对缺少光学知识储备的学生们,科研人员能把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已经是不简单的‘技术活’了。”沈力说。

科普内容转化呼唤专业机构介入

那么能否更深入一步,让小观众接受科普背后的科学内容?“我们能做的只是把科学故事讲好。要真正把科学思维、科学理念植入孩子们的心中,还很漫长。”中科院上海分院科普处处长助理腾晓龙表示。

不过充满热情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神经所通过不断改进,在开放日活动中加入了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到结果分析等步骤,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个初步认识;有机所在尝试将零散的科普讲座变成系统授课,甚至编写科普教材,送进高中课堂,也已取得很好的反响。

但要让更多科普课程实现常规化,仍需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在高深科学与公众理解之间,架起更通畅的桥梁,也需要专业人士介入。“科普不应该只是科研院所的工作,培养科学素养也可以由专业机构来完成。”腾晓龙说,在国外,除科研院所外,参与学生科普工作的企业、机构很多,并已形成了成熟的科普产业,“我们也需要市场化的专业机构与我们合作,把科普做好、做实。”

作者:实习生金婉霞 首席记者许琦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李雪林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袁婧

众筹点映:让好电影遇到爱它的观众
夏天到,漂亮美眉不用纠结了:科学研究表明基因决定晒黑还是晒伤
《复联3》上映4天破13亿,看过的观众却表示想退票
上海科技节本周六开幕!快来看,哪些科学家今年将走红毯
刚刚,又有一名优秀中国科学家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会士
在普通观众和历史学家之间寻找电影滑动的位置,是冒险又严格的寻觅
百年“离子水合物”之谜一朝揭开!英国《自然》发表我国科学家研究成果
世界首台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研制成功 !这台设备到底有多牛?“973”青年科学家首席:比我强
南海海底首次发现古热液区, 中国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南溟”和“楼兰”。快来看看神秘美丽的海底世界!
构建“大科普”格局,上海“自然联盟”“科普游”路线又添17家科普场馆、10家旅行社
文化走出去再添新篇章:借助欧洲广播联盟平台,中国八大乐团的节目将传送给全球观众
博物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正在缩短,昨天上海参观博物馆的人数近8.5万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培育创新“幼苗”,造出一片科普“绿林”
气温骤降难挡科普热,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如火如荼
“我也想当科学家!”一堂堂精彩又温暖的科普课,串起上海光机所与青海藏族小学的七年之缘……
非科班出生,去年初刚入职负责宣传的他,却捧得上海科普讲解员大赛金奖!
14号线穿“龙脉”,静安寺站不开挖 | 上海建“最难地铁站”
绍兴老酒 蜻蜓飞
什么样的爱情片让1925年的中国观众看了又看?这部失而复得的电影刷新我们对“鸳鸯蝴蝶派”的认识
棉籽“脱毒”有望,科学家新发现棉酚生物合成途径中四个新的酶基因
“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成立,科普资源共享迎来加速度,未来科普场馆还能怎么“玩”?
聚焦上海科技节 | 炫酷科普,给商场带来更旺人气
诗人说: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科学家说我知道。国家电投“御风系统”在上海正式发布
黑光、多媒体和木偶……科普儿童剧《漫游太阳系》打开的宇宙是如此神秘
打响四大品牌·聚焦上海文化 | 让主旋律和现实主义题材赢回观众
“漫威”十年布局,好莱坞怎样让粉丝观众沦为产业的“帮佣”
健康骑行五公里,上海近300名市民街头示范科学健身
首届丝绸之路二维材料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在西工大开幕
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闭幕,一千六百场活动彰显“科学温度”
80余件乐舞文物亮相“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展” “金声玉振”带观众穿越周秦汉唐
首份“科普传播发展指数报告”发布,北京、上海、辽宁位列全国科普传播发展指数前三
13年5000场观众500万, “天天见”《时空之旅》将用告别月与大家说“再见”
今天,为中国科学家点赞!
林允带货的医用面膜真的好用吗?看权威皮肤科医生来科普——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