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红毯由观众丈量

2018-06-13信息快讯网

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红毯由观众丈量-信息快讯网

“与时代同行——纪念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盛典”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图为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东方艺术中心铺开红毯,为的是给今年整六十的中国电视剧过生日。而在观众心里,其实也有一条红毯,另一头连着中国剧场。哪些剧、哪些角色能从荧屏走进人心、绽放出焰火,这条红毯由观众来丈量。

昨晚,纪念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盛典隆重召开,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盛典上,太多暖意流动印证了观众心里的红毯铺往何处——央视版四大名著剧组“同框”那一刻,几乎所有人举起手机按下珍贵画面;焦晃、李莉、刘和平等依次上台讲述他们的艺术心史时,观众频频点头、若有所思;而当毛阿敏站在舞台中央,唱着“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大屏幕上回溯的与其说是中国百姓集体记忆里的经典剧目,毋宁说是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

电视剧是“家”的艺术,创作就是要栖息于人民生活的万古长青树

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红毯由观众丈量-信息快讯网

《渴望》里的“刘慧芳”来了,而且作为主持人贯穿整台晚会始终。张凯丽说,直到现在她依然会被叫作“慧芳”,这就是电视剧的魅力。因为深入万千家庭,与时代同行的电视剧,也始终与中国观众互相见证。“我想大家之所以会记住《渴望》,因为它讲的是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传达的是咱们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怀。”

一家人围坐在客厅,看荧屏里温暖的现实主义,品剧作里流淌的生活气息,这是中国电视剧与生俱来的秉性,也是成就电视剧成为最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密钥所在。

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红毯由观众丈量-信息快讯网

今年75岁的导演李莉,曾拍摄了上海出品的第一部电视剧《永不凋谢的红花》。再翻翻她往后的作品,不少名字里都嵌着一个“家”字:《上海一家人》《家春秋》《家风》《家事》。李莉说,这不是巧合,“电视剧是大众文化,作品只有和大众紧紧贴在一起,才有生命力。而和百姓贴得最近的就是‘家’,电视剧就是‘家’的艺术,说出老百姓想说的话、拍出老百姓想看的故事,这应该是我们电视剧人永远的奋斗目标。”

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红毯由观众丈量-信息快讯网

也许正是捏准了这一关键脉门,王丽萍写的故事总能不经意间撞开人心,《媳妇的美好时代》《生活启示录》等不仅受到中国观众喜爱,在坦桑尼亚、蒙古国等也圈粉不少。也是因为认准了为人民而创作这一条路,导演毛卫宁能驾驭广泛的题材,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到年代剧、传统文化抑或爱情,不一而足。作家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感言,被他重复了无数次,或者可以说,已经植入了他的创作手记——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

用角色倾情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演员会得到观众的馈赠

张译是深受观众好评的中生代演员。可他自述,直到2006年《士兵突击》播出后,“我出门买鸡蛋,大街上有人追着我喊‘史班长’,鸡蛋碎了一地后,我才想明白,我和电视剧真正相遇了。”“班长史今”的走红并不意外,但许多观众不知道,那会儿张译为了获得这个他自己喜欢的剧本、深爱的角色,写了洋洋洒洒3000字的自荐信。进入剧组后,更是让自己“活”成了一个班长的模样。

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红毯由观众丈量-信息快讯网

一个角色成就一名演员,是偶然也是必然。一名演员用角色倾情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终会得到观众的馈赠。奚美娟在荧屏上塑造了一大批温柔贤淑、朴素善良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甚至,提起她的名字,观众会联想到“母亲”二字。在奚美娟看来,真善美是不变的艺术真谛,电视艺术的使命也是唤醒人性中的温度,去引领向上向善的价值与风气。

这就是为什么,昨夜的盛典不厌其烦地请编剧、导演、演员讲述他们创作生涯里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既是酿造经典的原浆,也有启迪未来的引子。

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红毯由观众丈量-信息快讯网

不久前,国家广电总局划定“2018-2022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剧目”,包括讲述塞罕坝三代人接续奋斗的《最美的青春》、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江大河》等剧。昨晚,如今奋斗在创作一线的这些主创,也带着他们的新作来到盛典,一起回溯中国电视艺术的“初心”,一同许下打造永不落幕中国剧场的诺言。

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红毯由观众丈量-信息快讯网

纪念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盛典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中心、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协办。张宏森、周慧琳、翁铁慧等领导及各界人士出席。

相关链接一个个“第一”亦是一路执著求索

充满敬意地翻开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册,会读到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历史时刻:

1958年6月15日,20分钟长的《一口菜饼子》以直播的形式登上荧屏。“电视剧”这个全新的名词,诞生在了中国电视的元年。

1981年2月5日,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开播。潮水般的巨大反响,让国产电视剧首次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1990年12月开播的中国第一部室内剧《渴望》,将镜头聚焦在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它不仅缔造了万人空巷的强大口碑和难以超越的收视纪录,更让中国电视剧迈入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殿堂。

诞生于1993年的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打开了电视剧艺术的崭新天地。电视机前的欢声笑语,成就了这部不可复制的“国民经典”。

1994年开播、以留美生活为背景的《北京人在纽约》,是第一部全程在海外拍摄的中国电视剧。在真实呈现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同时,也用全新的生产模式,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产业化之路。

它们是一个个“第一”,也是一次次勇敢而坚定的求索。中国电视剧,就是在这条执著前行的路上,成了百姓的集体回忆。

作者:王彦 王筱丽

编辑制作:吴钰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科技节本周六开幕!快来看,哪些科学家今年将走红毯
卫星发射总指挥、振华重工总工程师……2018年上海科技节启动仪式前,20位“科学大咖”走上红毯
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 历史人文纪录片《远望》致敬中国航天测量事业
从“儿童视窗”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
刚刚!中国工程院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李晓红当选院长
上海发布55条惠台措施:支持台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必读!这份权威报告“解码”中国经济的世界竞争力
超越张大千、齐白石,全球最贵艺术品Top100上出现最多的中国人竟然是他?
这三个字,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心
为了36000公里高空亮起的中华“风云之眼”,他们坚持三十余载……
这一季的韩剧,想用悲催打动观众,却有多少悲剧了自己?
当数十名观众迟到时——室内乐团中提琴首席说:开门吧
《归去来》:好戏都在30集后,考验的是观众能否熬过漫长铺垫
艾萨克·斯特恩小提琴比赛今夏举行,四分之一决赛面向所有观众开放售票
东晋名士的中年危机:古诗里数这句最好
陈凤英:磋商中的中美贸易,给进口博览会的机遇
人民日报:"跪求体""哭晕体"频现,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作祟
孙悟空、猪八戒、宝哥哥、鲁智深……央视版四大名著剧组“同框”,不变的是手艺人的准则
汉代古墓“活”起来,机器人为你调酒写诗,中国首个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了解一下
西门子助力中国工程总承包企业“走出去”
徐明棋:重视进口,将倒逼中国产业升级
新技术助力,中国厂商中标乌克兰最大光伏电站项目
向全球展示高质量开放,陈东晓、徐明棋、陈凤英、张国华深度解读——中国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战略意义
记录变化中的中国,年轻人不是过客看客,而是在场者!这是纪录片的新业态
上海国际电影节 | 尼古拉斯·凯奇、杰森·斯坦森等中外影人亮相红毯
“青年达康书记”戴着党徽走红毯,原因竟是……
上海国际电影节 | 昨天没看够红毯?一大波美图送给你!
韩国真人秀《心脏信号2》走红,吃瓜观众为啥比自己谈恋爱还走心?
上海经典老歌“出海”再扬名:杨学进独唱音乐会倾倒悉尼观众
美中影视产业博览会抢先看!9月的洛杉矶,红毯为中国电影人铺起
电影叫好不叫座怎么办?匹配到正确的观众是关键
教育部部长:注意!中国“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扭转
20架大型客机满载北京观众飞抵上海观影,长三角出现“到上海,看电影”现象-上海国际电影节观众购票46.818万张,非上海地区的购票占比为11%
儿子智力残疾、妻女精神分裂……77岁核弹老人魏世杰的故事,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这位81岁老人先后八次来到上海这所特别的中学,昨天他再次捐出了百万奖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