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格桑花述说我的援藏情怀

2018-07-02信息快讯网

让格桑花述说我的援藏情怀-信息快讯网

让格桑花述说我的援藏情怀-信息快讯网

▲作者心中藏区的模样。

巍峨的群山、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羊群、黝黑而淳朴的笑脸,这是我心中藏区的模样。

然而,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

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

在这里,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

在这里,生同样的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

虽然这里的条件恶劣,但丝毫没有动摇我援藏的选择和决心。

因为,这是一份责任,是一项使命,是一种历练,更是生命的价值。

当你看到藏族老乡那真诚的笑容,所有的困难仿佛就都烟消云散了。

让格桑花述说我的援藏情怀-信息快讯网

▲藏族老乡脸上淳朴的笑容。

2016年6月18日随队入藏后,我克服高原缺氧等不利因素,在入藏首周率先投入到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抢救中。

正式进入科室工作后,我发现当时神经外科基础比较薄弱、手术器械匮乏,就将自己使用的一套显微神经外科器械赠送给神经外科。

7月,将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消毒方案介绍给手术室,改进了消毒措施(神经外科器械等离子消毒或环氧乙烷消毒等)。

8月,开展了基底结区巨大血肿、皮层小切口血肿清除术,引入了微创神经外科的理念。

9月,开展了日喀则地区首例复杂生长性骨折(并脑膨出)整复术。

10月中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日喀则地区颅脑创伤、脑出血规范化治疗暨2016年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培训学习班,邀请上海华山医院及自治区人民医院共6位专家前来授课及现场指导,共培训当地医护人员3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10月下旬,首次成功开展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术后CTA显于动脉瘤完全消失,患者恢复良好,标志着日喀则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迈入显微神经外科时代。

11月,经过20余小时的连续奋战,在显微镜下实现了大脑镰旁深部巨大(8×6cm)供血极其丰富脑膜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情况良好,这标志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向处理深部复杂肿瘤迈进了一步。

经过努力,同期住院患者数量增加了20%,手术量增加了23%,其中4级手术实现了零的突破,平均住院天数由17.8天下降到15.2天。

转眼间一年的援藏已接近尾声,我已习惯于步入略显简陋的手术室,穿梭在不那么宽敞的病房,也享受着被亲切呼唤“安吉拉”的自豪。

那巍峨的珠峰,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翡翠般的尼洋河水都已渐渐定格于我的脑海,一种莫名的援藏情结也慢慢地在体内凝聚、升华。

我终于领悟什么是援藏,在我走上高原,用我的技术医治藏族同胞身体疾患的同时,也用我的真诚、热情、友善感染他们的心灵。

六月,格桑花开满整个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时候,也是我们离开之际,但它会默默述说着每一个普通援藏医疗队员无尽的情怀。


《“奋楫前行 上海力量——扶贫的故事”主题报道》(4)

2018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为更好地宣传上海市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展示上海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成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报社联合主办的“奋楫前行 上海力量——扶贫的故事”主题报道活动日前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讴歌援建奋斗者、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向本市援外干部人才、志愿者以及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社会爱心人士等征集在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的做法、经验、成效、感悟等以及相关图片、音视频材料,全面宣传展示本市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即日起,相关内容在“”APP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作者:吴惺(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工作)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叶志明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