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扩展和充实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内涵

2018-07-28信息快讯网

进一步扩展和充实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内涵-信息快讯网

上海正在开展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建设,其中文化品牌建设以建立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三大品牌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加速建立现代化文化大都市。根据上海文化的历史传承、文化特质、卓越世界级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及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发展要求,我建议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充实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内涵,让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抓手更加准确。

第一,要把建设世界级哲学社会科学新高地作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石。文化的本质是精神和价值观念。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首先体现在城市居民精神生活丰富程度和价值观念健康程度上。对城市文化起着名片作用的是这个城市是否拥有一批人文历史科学的精神大师,为人类文化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提供丰富的作品、思想和视野。因此,一个城市在哲学社会科学上的影响力,构成了这个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思想源泉。从历史上看,上海之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西文化交流上具有特殊地位,主要是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大师。前不久选出的已故的68位上海“社会科学大师”,就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上海文化发展和文化精神的人格化身。目前我们不得不正视,比起两院院士数量来,上海非常缺乏在世界和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人文社会科学大师。上海过分浓厚的商业氛围、光鲜的物质生活,造成了人文社会学者创作土壤的贫瘠。别说在哲学、历史、艺术、宗教等传统人文学科领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改革开放历史、中共党史等与我党执政高度关联的人文社会学科领域,上海也缺乏代表性人物和研究机构。复旦大学等高校仅存的一批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产生一定影响的学者,也从没有象两院院士那样得到社会重视。因此,上海一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新高地,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文社会科学大师,是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构成上海文化品牌的皇冠。二要重视创造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定环境、人文社会学者成长的特定条件,形成更加宽容的学术环境,创造让人文学者张扬个性的自由空间。短期内上海要加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人文社会学者,形成一些标杆性的研究领域。三要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资源和平台,跟红色文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让上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重要研究基地。四要鼓励人文社会学者走向社会,走向市民,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大师市民大讲堂活动,让市民生活获得更多精神滋养。

第二,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抓手,推动上海成为新一轮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城市。海派文化的特质是上海始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在文化交流中形成上海特有的中西结合式的精神价值观念、市民生活方式、服饰器物建筑、制度礼仪道德等。早在明代,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的精神碰撞,让西方的几何、天文和地理知识在中国传播,以徐家汇为地理坐标,以徐汇区教堂、图书馆、天文台、学校等为建筑坐标,开启了上海文脉的源头,确立了上海作为中国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就了第二次中西文化深度融合,沉淀出从器物、制度到精神的文化成果。在器物层面,从照明用具(火油灯、煤气灯、电灯)、自来水、通讯工具(电话、电报)、交通运输工具(轮船、马车、电车、汽车),到日常生活用品(缝纫机、电风扇、照相机);在制度层面,从市政管理制度到教育制度、作息制度(如星期日休息、一天分为24小时);在精神层面,从崇尚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到倡导竞争意识、进化观念等,都逐渐引入中国,构成了上海市民的精神特质和海派生活方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浦东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成就了第三次更加深刻全面的中西文化交流。上海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上海自身的文化精神特质和西方经济制度、文化、以及管理理念深度融合起来,形成了以开合大气、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尊重契约、精细管理等为特征的海派文化。一个城市的文化总是在多元文化冲突和交融中成长起来的,单一文化和封闭理念只会走向衰落。步入新时代,中国将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借力“一带一路”建设,上海需要承担开启第四轮中西文化、中外文化深度交流的新任务。在这一轮文化交流中,我们要改变长期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逆差”现象。过去,我们总是吸收的多,输出的少。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营养,以实践文化和大众文化为土壤,有效吸收西方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正在凸显其对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指导和借鉴意义,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是新时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核心主题。因此,根据中国发展历史新方位,准确把握新一轮中外文化交流的精神实质和大方向,确立海派文化的新内涵,是让海派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的关键。

第三,以推动上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世界级研究和交流中心为抓手,提高港、澳、台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画出中国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最大同心圆。

研究、交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同心圆。通过传统文化的研究、交流和传播,能有效推动港、澳、台人民对祖国、民族、文化的认同,能有效加深中国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佛、道文化的研究一直是世界性的,海外研究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很多领域海外研究水平超过了中国大陆。海外机构和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上海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理应成为全球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交流中心。要通过搭建海内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交流和传播平台,推动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发展,凝聚港台澳同胞的向心力,促进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激发全球华人投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为此,上海需要加速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文化旗帜型人才。要鼓励学校和研究机构设立全球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广泛吸纳境外研究人才。要定期举办全球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交流活动周,设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世界级奖项,推动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全球性传播网络。

第四,全面提升上海文化舞台和媒体的世界影响力。文化要靠舞台和媒介来传播,衡量文化品牌的重要内涵是上海文化舞台和媒介的全球影响力。上海目前文化发展的软肋是文化舞台和媒介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都不高,与上海建设卓越世界级城市不相称。上海的电视传播力跟其他省份没有区别;报和解放日报曾经都是全国性的报纸,现在影响力都局限在上海。除了一些文化节外,上海各类有形的文化舞台世界影响力都不够。游客到纽约要去百老汇,到巴黎要看时装表演,到伦敦要参观大英博物馆,到上海不知道要看什么表演。目前,活跃在文坛和影视舞台上的代表人物之所以很难在上海扎根,主要也是因为上海舞台和文化媒介的影响力过低,在上海很难获得事业发展的机会。因此,树立上海文化品牌的关键是提升上海文化舞台和媒介的影响力,要大胆突破行政上作为省市级文化舞台和媒体的级别限定,从上海建设卓越世界级城市出发,让上海文化舞台和媒介大胆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要在目前文化产业改革基础上,重点推进人才机制改革,广纳全球优秀媒体人。一流传媒人才才能成就一流传媒平台。要鼓励上海文化企业跟世界级传媒合作,向世界及时报道具有上海特色的,跟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相称的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改革开放最新进程、中国传统文化宣讲、“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国影视文化和民众文化生活等最鲜活的内容,让上海文化传媒逐步走向世界文化舞台的中央。

第五,推动上海文化建设和市民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形成新时代上海市民精神特质和集体人格。文化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文化不能脱离市民生活而存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新高地必须要转化为上海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文化品牌建设必须融入到社会基层治理组织和公共服务中去。一要充分动员和依靠广大市民参与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品牌建设要以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二要从居民乐于参与的广场舞、摄影、老年大学、票友歌咏活动中寻找文化传播和价值渗透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式,让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居民丰富的文化生活中。三要让城市文化精神渗透到全市的生活器具、服饰装修、街景布局和建筑设计中去。现代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互动性和广泛参与性。文化不再是一方是艺术家在创造作品,另一方是市民在欣赏艺术作品,而是人人都可以参与作品创造,家家都需要让生活艺术化。艺术是生活,生活需要艺术。让市民广泛参与服饰、居家、街景、建筑、景观的设计,让设计者、使用者和欣赏者融为一体,这是现代城市文化的基本特点。这个时代需要文化大师,更需要市民自身的文化觉醒。脱离民众生活的文化品牌建设是难以持久的。

第六,充分挖掘上海文化的旅游价值,让城市文化旅游成为上海旅游的核心内容。文化是可阅读的、可观赏的、可体验的、可参与的。文化的这些特征让文化资源天然成为旅游的重要内容。中央政府将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设立文化旅游部,充分体现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上海作为世界级国际大都市,目前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是城市建设景观、城市生活体验、城市购物和城市文化,以及一些人造的游乐项目。以外滩和东方明珠为代表的城市景观,以迪斯尼乐园为代表的人造游乐,是目前旅游的热点项目。而上海城市文化和海派生活体验,这些精神层面的旅游资源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尚待全面开发。用什么方式去展示上海城市文化,让海派文化可触摸、可观赏、可阅读、可体验,让凝固在建筑物、街景、器具、服饰、饮食、档案中的上海文化元素都活起来,这是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和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共同面临的历史任务。(作者是民建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政协常委、上海巿政府特聘专家。)

作者:杨成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调研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找准发力点
上海文化装备创新升级,银幕舞台的炫酷科技刷新人文体验
率先开展日间手术、创新打造慢病治疗“中国模式”……上海医疗“双提升”解决就医难点痛点
给异地就医的患儿家庭一个就近的“临时爱心家园”,中国麦基金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创新医院公益项目
沉浸抗癌工作近4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谈抗癌力:“让人活着,才是治疗癌症的目的”
孕育大气污染防治新希望!复旦大学王琳团队首次揭示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围绕进口博览会,上海公安交警开展多波次重点交通违法集中整治
哈特穆特·莱平: 尊重他人和其他文化,是人文学术对社会的一项基本贡献
到世博文化公园欣赏马术表演,马术公园规划今起公示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全面部署防汛防台工作
“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下周开启
【诚信建设万里行】山西移动“半夜抽奖”为哪般?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扎根基层传承民族文化艺术
一场惠及全民的文化盛宴——书博会分会场活动精彩纷呈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 ——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2018在上海召开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云南:守住生态屏障 建设美丽家园
习近平访问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
四大关键词感知习主席的南非时间
上海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取得佳绩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经济——二论习近平主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重要讲话
给生命多一次机会!国际急救培训扎根喀什二院,上海医疗队打造“南疆急救重症医学高地”
上海马路40年| 祖冲之路:创新之力在这里无限奔腾
各种花式跳绳大开眼界,2018年世界跳绳锦标赛在上海财经大学开幕
复旦管理学家圆桌谈 | 提升城市能级,打响“上海服务”品牌
市纪委监委部署下半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到2020年,上海将建设400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诚信建设万里行】打击“电话黑卡” 斩断诈骗链条
临港成立一家先进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将加速自主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建设
文汇深呼吸 | 用青年人的创新思维为传统文化赋能
警惕粗鄙网络语言侵占年轻一代词库 | “网络时代,语文教学如何坚守文化使命”系列报道(上)
4088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通过首轮验收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增长9.9%
三峡文化:从历史走来 向未来而去
上海书展100家分会场出炉,今起读者在上海文化云APP能线上预订门票
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李强书记用两个半天时间专题调研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