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粗鄙网络语言侵占年轻一代词库 | “网络时代,语文教学如何坚守文化使命”系列报道(上)

2018-07-31信息快讯网

警惕粗鄙网络语言侵占年轻一代词库 | “网络时代,语文教学如何坚守文化使命”系列报道(上)-信息快讯网

网络语言对日常表达和审美的冲击日益加深,对处于语感成型关键期的青少年产生深刻影响,也给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全新挑战——

警惕粗鄙网络语言侵占年轻一代词库

由于汉字兼具音、形、义的特点,网络语言可以通过各种“排列组合”,形成无数“新词奇象”,这种充满创意和趣味的表达方式很容易引起年轻一代的共鸣,甚至逐渐“统治”他们的词库。需要警惕的是,网络语言的游戏用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语言规范,其中难免出现“错字病句”,甚至于,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部分粗俗用法会对学生的审美感产生负面影响

一个网络词语一旦“走红”,就会立即成为人们竞相模仿的对象,并渐渐演变为口头禅,结果大家在表达某种情绪或态度时,说来说去就是这么几个词、几句话。网络是一片充满创造力的土壤,从中诞生的无数网络语言丰富了我们的日常表达,但另一方面,网络也“限制”了我们的表达

不久前,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2018年度摄影大赛揭晓入围作品,面对星河璀璨、宇宙无垠的震撼景象,网友的热门评论却充斥着贫乏、直白的网络词语:“这些照片真是爆炸好看!”“怎么拍出来的!”……有人感叹:古人面对夕阳西斜、落日熔金的场面,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传颂至今的名句,这样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网络语言对日常表达和审美的冲击日益加深,对正处在语感成型关键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浸润在贫乏的网络语言环境中,可能造成语言能力下降,这正成为当下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人的语言、思维和审美能力某种程度上都来自语文学习,这些都关乎人们所追求的终极幸福。不少学界专家认为,语文是“背负使命的学科”,我们必须意识到“新词奇象”只见一时新鲜,唯有语言的美好质感才能经历恒久时光。

“背负使命的学科”不堪承受“蓝瘦香菇”

当孩子们习惯把“可爱”说成“可耐”、把“难受想哭”说成“蓝瘦香菇”,很容易混淆他们对语言规范的正确认识。有语文老师无奈道:“教了十几年书,现在竟然看不懂学生的作文了。”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当前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日常阅读和表达,相比于过去几代人来说更加开放和多元,但也离严谨、雅致的语文世界更远、更有隔膜——这是当下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提到,由于汉字兼具音、形、义的特点,网络语言可以通过各种“排列组合”,形成无数“新词奇象”,这种充满创意和趣味的表达方式很容易引起年轻一代的共鸣,甚至逐渐“统治”他们的词库。需要警惕的是,网络语言的游戏用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语言规范,其中难免出现“错字病句”,甚至于,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部分粗俗用法会对学生的审美感产生负面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研究院教授李明洁解释,从2008年开始,网络流行语开始大量生成并广泛传播,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文化现象之一。之后,一些不雅、粗鄙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乃至社会日常话语中,最先影响到的就是青少年群体。

在李明洁看来,粗鄙网语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越来越多人在不恰当的语域里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导致“语汇上浮”,带来用语不文明、文化传承上的忧虑。她强调,我们应当鼓励语言多元化,汲取网络语言具有创造性的特质,吸取它们的正能量,并通过自觉规范的使用把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纯正之美

现在有一个现象:一个网络词语一旦“走红”,就会立即成为人们竞相模仿的对象,并渐渐演变为口头禅,结果大家在表达某种情绪或态度时,说来说去就是这么几个词、几句话,比如“呵呵”“打酱油”“吓死宝宝了”等。网络是一片充满创造力的土壤,从中诞生的无数网络语言丰富了我们的日常表达,但另一方面,网络也“限制”了我们的表达。

根据语言学的观点,汉语的特点是既可以做到精确、简洁、自然,也可以发挥自身的长处,实现语言的诗意表达。在历史长河中,诗歌犹如琥珀,留存下无数美丽女子的倩影——惊艳者,则为“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神秘者,则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动人者,则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笔锋婉转下,美人们在世间绽放千万姿态。而如今,面对美丽的女子,很多人的表达匮乏到只剩一句“哦买噶”。

“当语言由精密转向平滑,便失去了汉字造句的一大优势——灵活自由,从此语言不再粗糙,不再充满差异性。”徐默凡强调,大量机械的使用除了令词语变得格式化,失去了独特性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青少年学生的表达丰富性也将被削弱。

我们必须注意到,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这门学科本身肩负着提升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而热爱母语、使用母语,首先要正确感受和理解汉语纯正、丰富的美好质感,因此这种趋于平滑的语言倾向需要语文教育及时关注、正确引导。

作者:本报记者 朱颖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上海小学语文教科书“外婆”改“姥姥”一事的处理意见
用世界语言 讲中国故事--- 2018年家庭故事大赛第二季正式启动
脐带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语言、运动能力均有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用童心童语演绎爱国课本剧,沪上中小学生以戏剧语言感悟初心
慧科AI实验室竞技国际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大会:文本摘要技术夺冠!
渊源有自 流变创新——回眸中国网络文学20年
蒙学与传统文化在中国的扎根
【网络中国节】动画|时节方大暑 忽若秋气生
警惕“陷阱”理论背后的陷阱
以“五个一百”涤荡网络清朗空间
【经典H5】中国历届领导人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
匠心·上海设计师③袁建平:根植本土文化,打造城市地标 | 打响四大品牌·聚焦上海服务
韩国在野党正义党党鞭、国会议员鲁会灿,涉“网络水军案”跳楼自尽
市民呼吁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建筑延长开放时间
打击网络“黄”“非”活动 建立监管长效机制——2018年上半年“扫黄打非”工作成效显著
文汇深呼吸 | 警惕知识竞赛类游戏“异化”
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开幕:字体设计,去掉个性才能让更多人觉得美观
你是否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驿路梨花》?军旅作家彭荆风去世,他说文学延长了生命
孩子暑期容易养成的9个坏习惯!父母千万警惕!(内附走心建议)
警惕!小毛贼逛商务楼“碰运气”,公司锁坏不换当场“中彩”
文汇时评 | 垃圾分类需久久为功从源头抓
青少年手绘明信片呈现“党的诞生地”
4088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通过首轮验收
3D打印造出人工神经网络,UCLA团队实现全光学机器学习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增长9.9%
三峡文化:从历史走来 向未来而去
流于形式的教学会削弱文化含量 | “网络时代,语文教学如何坚守文化使命”系列报道(下)
林志鹏: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老区“塑形”“铸魂”
网络招募汽配“代加工”实为诈骗 16人被警方刑拘
手握成百上千张手机卡、银行卡,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怎样躲过了“两卡”实名制?
致敬最可爱的人!建军节“表白帖”爆红网络
生机勃勃的写作森林——读《叶开的魔法语文》系列丛书
语文课堂如何跟上“超越课本”的学生?教育专家:未来语文课会更加丰盛
教育不能没有浪漫气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最后一课”热传
警惕!“你真棒”,是给中国孩子的蜜糖砒霜
【国际锐评】警惕“美国黑洞”反噬全球经济增长
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㉕|德贡布:让语言哲学服务于社会哲学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