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于形式的教学会削弱文化含量 | “网络时代,语文教学如何坚守文化使命”系列报道(下)

2018-08-01信息快讯网

流于形式的教学会削弱文化含量 | “网络时代,语文教学如何坚守文化使命”系列报道(下)-信息快讯网

曾在网上家长群热议的是:一到春天,一些地方的语文课就会被搬到操场公园;学莫泊桑的《项链》,师生必花大半个月排演课本剧;一说提高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语文课就“一秒变身”演讲课……伴随各种教学形式的创新尝试,时下中学的语文课堂不断闪现新奇的个性之光。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当教学创新仅仅流于形式,甚至“表演”成分大于文化含量,那么,语文教学创新的分寸就要重新考量,最近在京沪两地举办的几场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不少教育界学者提出,语文教学固然需要有独特的个性,但千万别“为创新而创新”。

流于形式的教学会削弱文化含量 | “网络时代,语文教学如何坚守文化使命”系列报道(下)-信息快讯网

变革中的语文教学既要强化基础,也要彰显个性

长期以来,我们最习惯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单篇课文为单位,强调的是文本理解,但缺点却很明显——同类型课文相对集中,而且教学总是依赖单一文本,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最极端的时候,在上世纪,还曾出现过语文教学标准细致到“李白四课时、杜甫五课时”。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出现了一个全新概念——“语文学习任务”,这种传统模式将“不得不变”。

在不少教育界专家看来,“学习任务”的提出“逼迫”语文课堂不得不改变。因为它已经改变了语文教学的“驱动力”——我们不再为学会如何理解文章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解决问题而学习。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举例说,未来的诗歌学习就可能突破类别、年代甚至国别的限制,而是以某种相似的意象或行文风格为抓手进行教学串联,也就是说,有一天,李贺、徐志摩和庞德很有可能出现在同一节语文课上。

这意味着语文学习将处于一个更具应用性的情境下,成为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一个载体。

但是,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意如看来,基础教育需要强化基础,但在具体的课堂上,“语文教师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样子”。其个性部分则更考验语文教师的育人智慧以及变通学科教学知识的能力。

复旦附中语文教师朱浩真举了一个例子。阅读时先整体把握,然后局部分析,最后再回到整体——所有上过中学的人都很熟悉这种阅读的程式。然而,这一模式固然 “经典”,但针对不同的文章,其中的微妙分别正是个性所在。朱浩真坦言,以《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类说明文为例,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其脉络,就要避免碎片式的割裂;但如果是《瓦尔登湖》这类很难直接把握整体内容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先找一段最优美、最有象征意味的段落,等学生们读出“感觉”了,再引导他们“进入”课文。

把握课堂创新的“度”在于紧扣语文学习本身

“其实,新课改推行十年多来,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单纯由教师‘一言堂’的情况非常少,大多情况下,老师会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师生互动、问答。有些教师还会寻求其它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但难点在于,如何把握课堂创新的分寸?”王意如强调,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切忌过犹不及、舍本逐末,尤其要避免走入“样样求新”和“为新而新”的思维误区。

就以备受争议的是否要背诵为例。课文和诗歌背诵一度备受诟病,但是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说,童蒙时期,人的心智未开,缺乏分析判断能力,但记忆力较强,此时最要紧的是大量吸收前人的知识成果。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大鱼在前面游,小鱼在后面跟”,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不断阅读。这一教育理念在今天仍不过时。

王意如称,此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方式也有明确表述——自主合作探究,如果教师理解得浅,很容易为了让课堂“好看”,把上课变成“表演”,表面上“热热闹闹”,却脱离了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的初衷。比如,让学生排演一出昆曲《游园惊梦》,重点绝不是水袖怎么甩、小圆场怎么跑,而是引导学生理解唱词、宾白等。“语文课到底怎么上,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非要说有什么标准,那就是了解课堂教学的‘本’在何处,这样的创新才有益。”王意如这样说。

作者:朱颖婕

责任编辑:邵大卫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周末中考,阅卷老师最讨厌的5种书写形式,你家孩子中招了吗?
国台办:坚决反对美台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接触
美国电影《星期五的孩子》:用最本真的形式,表现最莫测的世态
“红色文化社区行”主题活动在沪启动,以影像党课的形式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驱车百里送重病女子就医,看长寿女片警如何“路人皆知”
【经典H5】中国历届领导人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
[诚信建设万里行]赢了官司、输了房产 房产纠纷执行难该如何破解?
匠心·上海设计师③袁建平:根植本土文化,打造城市地标 | 打响四大品牌·聚焦上海服务
市民呼吁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建筑延长开放时间
去年数字出版产值突破7000亿元!传统出版如何分得一杯羹?
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开幕:字体设计,去掉个性才能让更多人觉得美观
你是否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驿路梨花》?军旅作家彭荆风去世,他说文学延长了生命
沪上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迈出坚实步伐:闵行区图书馆理事会成员近七成来自社会方
独家揭秘!袁隆平团队如何在迪拜沙漠种出水稻?
超级物种?创投大佬如何看待新经济上市潮
《朗读者》马伊琍:让孩子学会做“给自己打伞”的人
警惕粗鄙网络语言侵占年轻一代词库 | “网络时代,语文教学如何坚守文化使命”系列报道(上)
墨西哥载有101人客机起飞后坠毁,约85人受伤
上海两个月内“稳岗补贴”惠及5.7万用人单位
林志鹏: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老区“塑形”“铸魂”
【理上网来·经济大讲堂】专家学者解读: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质量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传统文化保护继承和发展事业迈上新台阶
上海书展100家分会场出炉,今起读者在上海文化云APP能线上预订门票
长宁区程家桥街道42个居住小区超一半实行垃圾分类和“双定”投放,志愿者手把手教学,两周后四分法见效
何为“魂”“魄”?首部中医文化术语关键词英译本 《中医文化关键词》教你读懂“精”“气”“神”
如何“培养未来的小科学家”,中外中小学校长热议技术变革下的基础教育
国台办:坚决反对美与台湾地区进行任何形式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
从农田到餐桌,如何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德国的“中国城”: 杜伊斯堡如何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门户
如何确定注射疫苗是否有效?补种需注意什么?
生机勃勃的写作森林——读《叶开的魔法语文》系列丛书
语文课堂如何跟上“超越课本”的学生?教育专家:未来语文课会更加丰盛
教育不能没有浪漫气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最后一课”热传
专家聚焦高中生物新课标:生物学贵在“活”,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思维先“活”起来
好的语文教材长什么样?
小人书过时了吗?连环画画家要学会做“舞台导演”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