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的李书鹏努力解决工友们的“急难愁” 工地板房也有“家”的温馨

2018-08-13信息快讯网

热心肠的李书鹏努力解决工友们的“急难愁” 工地板房也有“家”的温馨-信息快讯网

▲李书鹏(右)在工地上与工友交流。(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李书鹏,1976年出生,1998年入党,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建三局华东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从业二十载,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会工作者,他带领团队“思想党建、关爱服务”两手抓,不断提升职工的满意度、幸福感。

“春送健康夏送凉,秋送助学冬送暖。”中建三局华东公司的工友们习惯用这首“四季歌”,来描述李书鹏细致入微的服务工作。

又一个高温日到来,李书鹏带着夏季劳防用品走进浦东塘桥项目部送清凉。同往常一样,他还想花多一点时间和工友们交心,工友们也乐意向李书鹏讲述他们的“最需要”。这一天,不少工友反映:“项目部生活区在工作时间强制断电,可孩子暑假来上海,白天在板房待着,没空调太难受,李书记能不能协调解决?”

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工友们一般没有随手关电源的习惯,再加上将孩子带在身边的工友并不多,如果不断电,浪费资源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可不管孩子,又太不近人情。李书鹏最终决定,通过技术处理,统一断电不变,但只要孩子在房间,点击空调遥控器开关,即可恢复供电。

“很多时候,我从工友身上看到家人的影子,年纪大的犹如我的父亲,年轻小的就像是我的兄弟,他们的孩子好比我的孩子。我所做的,只不过是为‘家人’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他们在工地上也有‘家’的温馨。”李书鹏告诉记者。

让工友不再“害怕”理发

李书鹏所坚持的初心,就是解决工友们的“急难愁”。

“老王,你看你那长头发乱糟糟的,我们去理发吧。”上个周末,中建三局华东公司塘桥项目部,宿舍的工友对新来的钢筋工王永考说。

“怎么,工地上还能理发?”王永考似乎有点不相信。一直以来,理发都是他的头疼事。在工地理发室理发结束后,他照着镜子摸了摸头,十分满意。他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我做了23年的钢筋工,之前去过不少工地,却从未在工地上理过发,想都没想过。”

2015年,李书鹏刚从武汉调来上海。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他都奔走在公司各个项目部,进入一个个板房内调研。在一次板房叙谈中,他听到了工友对理发的“怕”——“有时两三个月甚至半年才能理一次,夏天也只能忍着。每次探亲归来很精神,再回家就成了‘蓬蓬头’。”那一晚,李书鹏满脑子都是理发这件事。第二天一早,他就挨个走访个体小理发店,询问理发师的意愿,之后赶回工地,征求工友们的意见。

最终,经过开会讨论,理发师进工地的方案获得了各方的认可——“公司补贴5元,工友自付5元,项目部提供场地和设备”。

帮助工友加快融入都市

在湖北农村长大的李书鹏对工友们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这些年,他看到社会各个层面对工友们的境遇越来越重视。同时,工友出现明显的年龄断层,“用工荒”接连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更应该把工友视作宝贵的资源,尽全力服务好他们。”李书鹏说。

结合行业特点,李书鹏策划开展“入会集中行动”,发展9781名工友加入上海市总工会,为370名工友申办上海市工会会员服务卡;注重企业后勤管理,按季度开展员工食堂满意度调查;成立项目职工(工友)服务站,开展“三个流动”(流动体检、流动理发、流动放映)服务,让万名工友体面劳动。

对如何让工友加快融入都市,李书鹏也有自己的想法。今年4月,他牵头成立上海首支以建筑工人为主体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服务城市居民出行。

“奉献是最宝贵的品质”

在李书鹏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多封来自云南剑川的书信。写信者叫张罗,一名与上海相距2700公里的小姑娘,与李书鹏的儿子同龄。在李书鹏心中,已把张罗当作自己的女儿。

2016年,在市合作交流办的牵线下,李书鹏率领公司青年志愿者走进剑川深山。那里的海拔超过3000米,每周五,孩子们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回家,周日下午再走路去上学。张罗一家6口挤在土房子里,家中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生活十分艰辛。

李书鹏和张罗结了“对子”,每年秋天资助2460元生活费,同时经常给她鼓励。“张罗非常内向,更愿意用写信的方式和我说心里话。”李书鹏笑着说。

如今,在李书鹏的支持下,公司创立“助梦滇西”一对一助学品牌,86名公司员工与云南贫困学子结成长期帮扶。除此之外,他牵头成立中建三局“小扳手”志愿者服务队,带头并影响了28名员工参加上海公益部门的眼角膜捐献登记,组织公司员工全年义务献血近万毫升,身体力行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采访结束,记者起身看到了他身后挂着一幅书法作品——“观远”。李书鹏说,那是他为人处事的态度,看得远,想得多,就会给工作、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


作者:本报记者 赵征南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才发现我们的孩子可能上了个假幼儿园!日本幼儿教育这20个细节,让人震惊!
青桔单车落地上海嘉定,解决“最后三公里”出行难题
“是孩子们的心把我留了下来”——“一个人一所学校”的从教13年
人脸识别突飞猛进,更要“看好我们的脸”,从个人、企业到监管共同保护刷脸产生的个人隐私问题
杭州9月起全面实行小学晚托班,老师待遇如何解决?学生课业负担会加重吗?
一夜之间财产尽失,而你什么都没有做,“短信嗅探”和解决方法了解一下
坚定发展高端制造业,解决“有没有”“好不好”的问题!李强书记调研中国商飞公司和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就等你来吐槽!33个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堵点问题已在全国超半数地区解决
外国人苦练中文,这些“注音”似曾相识!网友:你们也有今天!
防御台风“摩羯”,上海所有拆房工地、燃气管网施工、架空线入地施工项目全部停工
中超亚运U23政策或影响争冠大势
破解“办证难”,浦东率先在全国开展改革试点——“证照分离”让企业有了更多获得感
三个叫长江的村子,听听他们的发展故事
世卫组织最新公布:这三个国家最长寿!他们的长寿绝招值得学习!
当青年认同了租房,还有烦心事亟待解决
《上海改革开放40年——那些年,我们的故事》首发
我们的七夕,有爱有意义
久坐是最常见的健康杀手,BBC调查了锻炼的真相,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运动常识
文汇时评 | 要突出解决“有没有”“好不好”的问题
反派演得太成功也有错?“袁春望”关闭评论,周海媚退出微博
讲堂直击丨周怀阳:海底也有“兵马俑”?对!它还有四大谜
“设计+运营”,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样板房”闪亮登场
【中国梦·践行者】伶仃洋上的"父子兵":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上 做农民工也很自豪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