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常数G最精确值诞生!《自然》刊发华中大罗俊团队研究成果

2018-08-31信息快讯网

万有引力常数G最精确值诞生!《自然》刊发华中大罗俊团队研究成果-信息快讯网


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历经30年研究,测出目前国际上最精准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北京时间8月30日出版的《自然》刊发了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该成果为物理学界确定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的推荐值作出实质性贡献,提升了我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的话语权。

常数G是万有引力的一个数值。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使苹果落地的力和维系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力本质一致,而这种力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体。

要计算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需知道引力常数G的大小,过去200多年中, 人们在测G过程中付出了极大努力, 但由于测量过程异常繁琐、复杂,测量精度的提高非常缓慢,很多与之相关的基础科学难题至今无法解决。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团队核心成员、华中大引力中心杨山清教授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大物理学院罗俊团队开始采用扭秤技术精确测量常数G,1999年得到了第一个G值,被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录用。

万有引力常数G最精确值诞生!《自然》刊发华中大罗俊团队研究成果-信息快讯网

                                                                               罗俊院士(右)指导研究团队

2009年,团队发表新的结果,相对精度达到26ppm(比率单位,1ppm=百万分之一)。该结果是当时采用扭秤周期法得到的最高精度的G值,被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收录命名为HUST-09。

2008年起,鉴于国际上各个小组G值测量结果相互之间不吻合,为弄清G值的测量是否与方法相关,罗俊团队开始同时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实验方法——扭秤周期法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馈法进行G值的精确测量。

在学界,G值的测量原理早已十分明确,但测量过程却异常繁琐、复杂,在一种测量方法中,往往包含近百项的误差需要评估。罗俊团队与两种方法相关的装置设计及诸多技术细节均由团队成员自己摸索、自主研制完成。

经过十年的沉淀,罗俊团队给出了目前国际上最高精度的G值:相对不确定度优于12ppm,实现了对国际顶尖水平的赶超。

以往国际上不同实验小组的G值测量的精度在10的负5次方,相互之间的吻合程度仅达到10的负4次方的水平,此次罗俊团队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测G,吻合程度接近10的负5次方。

万有引力常数G最精确值诞生!《自然》刊发华中大罗俊团队研究成果-信息快讯网

                        ▲团队自主研发的各种仪器 设备

华中大引力中心在短短30多年里,逐步走向世界前沿,被国际同行称为“世界的引力中心”。目前,团队研发的精密扭秤技术已成功应用在卫星微推进器的微推力标定、空间惯性传感器的地面标定等方面,这些仪器为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报驻鄂记者钱忠军 通讯员王潇潇 高翔 图/华中大物理学院


作者:钱忠军
编辑:钱忠军
责任编辑:朱辉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科大团队在《自然》发文,“空口袋”为眼疾治疗提供精密方案
消灭“虫癌”,让“太阳部落”不再忧伤,防控团队一次次从上海出发
家长们看过来!英国研究发现,女孩长时间看电视可致性早熟
上海市地方志发展研究中心在复旦揭牌,打造全国地方志高端研究平台
聚焦中非“十大合作计划”—— 工业化合作成果丰硕
中国首部微小肺癌研究专著英文版全球发行!华东医院“抓早、抓小、抓准、抓好”诊疗原则获国际认可
转化医学杂志发表最新成果:慢性炎症可引发致癌突变!
在今天召开的国际量子密码会议上,潘建伟院士认为:有了充分的基础研究才能真正解决卡脖子问题
今天的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美国与墨西哥更新北美自贸协定初见成果,特朗普期待尽快与加拿大重启谈判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制度创新,让这片“试验田”活力涌动、成果溢出
拍X片,有害辐射有望极大减少!西工大国际团队X射线闪烁体研究获重大突破
解开牛顿留下的难题,中国科学家测出300年来最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
肾癌预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海军军医大学一科研团队发现新模型
鸦片罂粟基因密码破解!美国《科学》今发表西安交大叶凯团队国际合作成果
上网课、做作业、打游戏……暑假“小四眼”明显增多,如何守护青少年“心灵的窗户”?
江南文化研究升温,这片丰饶水土是值得深度挖掘的学术富矿
专家视点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可期
河北科大发布调查结果:未发现主观造假;韩春雨回应“实验研究有缺陷不严谨”
“非”常成果:中非交流合作硕果累累
【中非合作高端说】吉布提总统:合作共赢 成果显著
周怀阳从事海洋研究27年创下一连串“首次”:坐中国的深潜器下海,感觉真好
申城职工科创最高奖: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评选即将启动
中吉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红河古城遗址首次精准测绘获成功
中医红外仿灸仪国际标准最新发布,由上海中医大团队主导制定
一份特别的"研究报告"刷爆了朋友圈!他把自己十年的本硕博经历做成了研究案例
国务院:确保创投基金税负总体不增,抓紧研究降低社保费率
为外资企业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国务院大督查综述
82岁老人临终前写下遗嘱,百万遗产献给华中农大。他曾是清华建筑系毕业生,一生未婚未育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