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的“他者”到文化交流的使者,听青年汉学家讲他们的中国故事

2018-09-10信息快讯网

从旁观的“他者”到文化交流的使者,听青年汉学家讲他们的中国故事-信息快讯网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9月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协办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九月班开班仪式在上海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等嘉宾和来自25个国家的33名青年汉学家出席。4位青年汉学家们代表分享了自己的中国故事。

从《霸王别姬》到周杰伦、曹禺……对中国文化的迷恋让他们开始了解中国

“我从17岁开始学习日语。一周一节的汉语课,难度并不高,老师更注重于让我们接触当代中国文化,让我们听听中国歌曲,看看中文新闻节目、中国电影。我在不知不觉中被汉语魅力的旋律所吸引,最后被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王家卫的《阿飞正传》迷住了。”日本立命馆大学的特约讲师阿部沙织讲述了与她的3位启蒙老师相关的中国故事。虽然初学汉语的动机是对非英语外语的好奇和逃离英语学习压力,但是在3位老师的指引下,她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使她认识到,中日两国构建友好关系的基础是了解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够欣赏、尊重对方之美。“在命运的指引下,同我的恩师们一样,我也步入了中文教师的行列,至今我带过1000多个学生,我的目标就是要用一辈子时间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教师,给年轻一代推广关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的知识,展示中国文化之深奥和伟大,为构建中日美好的未来作贡献。”阿部沙织这样说。

现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哈萨克语专业从事教学工作的爱玲与中国的缘分始于周杰伦的歌声,她说:“在我15岁的时候,两个从中国移居到哈萨克斯坦的学生送了一张周杰伦的卡带给我,听罢,我立刻迷恋上了周杰伦温柔的歌声,即使我不能听懂歌词的含义,但多亏了音乐,我可以去感受歌手的内心,也促使我进一步去了解中文这门语言。”怀着对中文的热爱,原本英语专业的爱玲开始旁听汉语课。在她的请求下,任课老师根据她的哈语名Aigerim给她取了个中文名——“爱玲”。那时,她并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含义,直到她听说了中国有一位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这个名字于我而言就是上天的旨意,因为从中学时代开始我就喜欢上了撰写短篇小说,直到现在,写作依然是我一直培养的技能。”

“我特别喜欢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在意大利读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学过古希腊的剧目,我一直觉得无聊,和我的生活没有关系,没有想到一个中国的作家让我真正明白了话剧,首次让我感觉到戏剧的魅力。”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助理教授安娜讲述了她通过研究话剧来了解中国的过程。她认为,一个国家的话剧和社会、历史、思想是分不开的。而且正是话剧,经常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一些复杂的问题。因为话剧的交流有很多层面,不仅追求思想方面的交流,而且关注人和人之间情感方面的交流。她认为,通过中国话剧不仅可以认识自己,也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行万里路,讲中国话,他们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

“在中国读书期间,我经常跟朋友去旅行。作为一个学习中文的留学生,我觉得在中国旅游的最好的办法是坐火车,最好坐硬座,这样有更多的机会跟老百姓交流,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另外,每次到一个旅游城市最好要住青年旅舍,这样就有更多跟青年人互相谈论、交换意见的机会。”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的研究学者爱德这样说。在北京语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求学的过程中,他不仅学到了有关中国文化、民俗、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也通过课外活动游遍中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与中国人互相交流的机会。在他看来,中印两国都是文明古国,是以佛教为基础的友好邻国。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他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能力为中印两国交流做出一些贡献。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的埃及博士生安然用她所习得的中文古语来讲述她在中国的求学经历。“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教会她尊重和合理利用时间,让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变得有价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启发她多读书、多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提升思想层次。“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激励她每天保持着晨跑和健身的习惯,让她的健康和精神状态得到了很大改善。“不入庐山,不识真面目”引导她走过很多地方,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国情和思想。在最近3年内,她将5本中国的优秀书籍翻译成为阿语,如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王逸舟的《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等,并希望这些书籍中提到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成为阿拉伯国家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帮助它们更好地改革经济、推动社会转型。

从旁观的“他者”到文化交流的使者,听青年汉学家讲他们的中国故事-信息快讯网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于2014年创办,初衷就是要为各国从事汉学和中国研究优秀青年学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3期,培养了来自80多个国家的346位青年汉学家。这些青年汉学家从旁观的“他者”成为促进各国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在本次为期3周的研修期间,青年汉学家们将听5场有关中国外交、经济发展、国际关系、中国法治、历史与文化的高端学术讲座,并与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及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研讨。协办方还将组织青年汉学家考察上海城市历史遗产、特色社区、知名国企,以及甘肃敦煌的历史文化遗迹。


作者:报见习记者  陈瑜

编辑:杨逸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邓中夏: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非”常成果:中非交流合作硕果累累
这家中国企业在非洲建了一万多公里铁路 覆盖46个国家
【光小明的文艺茶座】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怀抱社会责任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沙画 | 开学季,听听习近平给青年学子的“知心话”
第二届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落幕,周颖夺冠,奥尔加·什劳布科娃获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日内连夺三金!中国三大球打了翻身仗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读佛经,伽利略爱画画才发现月球表面崎岖多山……看科学家们“不务正业”释放的文化信号
非洲青年学子:对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充满期待
【“一带一路”五周年】通讯交流,天涯若比邻
这二位留美归来的青年钢琴家,努力让钢琴“说中国话”
当诗词文化成为“爆款”之后
“汇聚商业力量 做强文化产业”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进驻浙江
【丝路青年点赞中国 ⑩】吉尔吉斯共和国青年企业家:“一带一路”为丝路青年提供新机遇
培养专心专注的能力(青年观)
身负26刀、全身被泼油…“用自己交换人质”的民警亲述惊魂5小时
大江东:未来已来,就在上海!比肩全球最高追AI
【中国梦·践行者】在乡村振兴大潮下 80后姑娘当回农民带领乡亲致富
美国召回与台"断交"的拉美三国代表 中方:不要忘了自己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云游新疆】文化游对话历史 倾听丝路故事
民间投资持续增长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风向标
亚足联技术总监:中国本土教练机会少
应勇会见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合作交流
文汇时评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扎实深入推进
中国壁球公开赛冷门迭爆
二次元文化走上舞台,能否“破壁”激发传统艺术
瞄准一流学科建设,上海将推青年英才揽蓄工程,高校人才引育迎来一大波制度利好
革命文化是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持久动力
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这群新青年,生动解说了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寻淮洲:红军中年轻有为的青年将领
当上海、米兰的青年设计师坐在一起,思维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人文交流丰富中俄关系内涵
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迎来全球“智囊团”,李强颁聘书并与专家交流了这些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咖云集,同李强应勇交流时频频提及发展信心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