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带你走进叶辛毛尖郑重书房

2015-08-23信息快讯网

“文汇读书”新媒体项目重点节目包括“文汇名家书房”、“文汇倾听”等,用户可以通过文汇网whb.cn或客户端上的入口跳转至“文汇读书”网站,或直接输入网址whds.whb.cn进入。

大作家、知名人士的书房是什么样子的?井井有条还是乱中有序,汗牛充栋还是简洁科技?

在上海书展举办期间,文汇报新媒体项目——“文汇读书”连续发布三期“文汇名家书房”节目,用原创视频带领网友走进叶辛、毛尖、郑重的书房,让众多网友看一眼名家的书房,听一段他们念的书,甚至“围观”名家书房里的诸多“宝贝”……

 

“文汇读书”带你走进叶辛毛尖郑重书房-信息快讯网

书房里抱出民国旧书

走进作家叶辛的书房,两排传统样式的书柜中,可以看到《世界文学史》等大部头、《黛依丝》等一批老版本的文学名著,还有他自己的作品,全部摆放得整整齐齐。

叶辛认为,书房的外在形式不重要。他插队落户时,昏暗的油灯下,把带去的两个书箱摞起来,在书箱上面写完了《蹉跎岁月》《高高的苗岭》,那个简陋的地方就是他当时的书房。“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书房就是那个能安静地寄托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精神世界、寻求精神表达的地方。”

叶辛多次搬家,从贵州到上海,现在大部分藏书已经搬到位于浦东的“叶辛工作室”,只留下一些经常要翻的书在家里。

在“书房献宝”环节,他翻出的第一件宝贝就打动了记者,那是四本一套的《静静的顿河》(上海光明书局民国三十七年版),因为太旧了,一翻就会掉下几片细碎的书屑。叶辛说,这套老版书里不仅有他青春的记忆,而且书中很多描写在新版书里是看不到的。

拍摄结束前,叶辛突然说,他写书这么多年,但有机会走进他书房的记者却极少,“算起来,你们文汇报是第二个。”

 

“文汇读书”带你走进叶辛毛尖郑重书房-信息快讯网

王元化最后日子里的墨宝

作家毛尖也是文汇报的老朋友。7月的一天,记者来到毛尖家中。她家书多得令人瞠目结舌,每个房间似乎都是书房,书“爬”上了茶几、椅子甚至饭桌,满室生香。

在书的包围中,毛尖谈起她大学为读书而逃课的图书馆幸福时光,这些海量吸收的经典作品,对她后来教书、写作都很有帮助。作为看纸质书长大的一代,每次进入图书馆,她都感觉心里非常宁静,和拿起iPad或是手机阅读完全是两种感受。如今当老师,她对纸质书的迷恋也传给了学生和儿子。

在“作家读书”环节,毛尖略一沉吟,捧起一本旧书《世界抒情诗选》,饱含感情地读了希腊诗人埃利蒂斯的一首诗《疯狂的石榴树》。认识毛尖有年,可这还是头一回听她读诗,她自己也说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更难得的是在“书房献宝”环节,她展示了一幅王元化先生写给他们夫妻的书法作品,是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毛尖说,王元化先生写完这幅书法没多久,就不在了。如今,看着这幅书法,她就会想起王元化先生,当时他已经那么大年纪,但书法没有抖动的迹象,可见他内心的刚强。

 

“文汇读书”带你走进叶辛毛尖郑重书房-信息快讯网

地摊上一掷千金买张大千画

为了拍摄文汇报前辈、高级记者郑重的书房,记者两次来到郑重先生家中。

郑先生用一口安徽普通话说,他的大部分藏书,一万多册,早在2009年就已经捐给了家乡母校——现在的宿州二中。郑先生书房的堂号“百里溪”,也是家乡一条小河的名字。幸好,还留有一些平时用的书,书架与门上还贴了一些飘逸的书法作品,都是郑先生的作品。

“读书,那是很陶醉的!”1935年他出生于安徽宿县农民世家,是整个家族第一个读完大学的人。大学时代他读了大量名著。1962年他来到文汇报,从此开始了他精彩的记者生涯。他痴情地迷恋着采访第一线,写出了一大批佳作力作,他的朋友圈名家云集:俞平伯、顾颉刚、冯友兰、王淦昌、周培源、谢稚柳、唐云、刘旦宅……

在“书房献宝”环节,郑先生出手便是“大手笔”:一个是文汇报报庆三十五周年的温度计,他珍藏了四十多年;还有《诗经》“既见君子”残段,这是他去采访上海第一大收藏家龚心钊之女时,她执意送给他的;最后一个竟是一幅张大千的真迹!这是郑重于文革期间在胶州路地摊买的,售价3000元,是他当时50个月的工资。买之前,他谨慎地拍了照,请患难之交、画家谢稚柳先生鉴定,后又请谢先生题款。

采访末尾,郑重将他的近作《百里溪札丛》捐给“文汇名家书房”,并题词“读书快乐,快乐地读书”。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