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气馁,肺癌新疗法呈爆增态势,晚期患者活过6.5年不罕见

2019-03-12信息快讯网

别气馁,肺癌新疗法呈爆增态势,晚期患者活过6.5年不罕见-信息快讯网

“把肺癌变成慢性病,正一点点成为现实。”今天的“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修订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该指南修订牵头者、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韩宝惠教授说,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治疗手段诞生,医生手里的“武器”越来越多,患者的生存期也越来越长了。

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肺癌78.1万例,每年死亡约62万例,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第一位。肺癌防控刻不容缓。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肺癌诊疗规范化水平,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共同牵头,以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领衔的50多位肺癌权威专家团队集结起来,历时一年多,终于修订完成“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

该指南已在《中华肿瘤杂志》 和《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8年第12期同时发表。

“过去,大家一直参考美国NCCN指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发布),我们这部指南立足中国,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诊治方案。”韩宝惠教授举例谈到,以美国指南为代表的欧美指南长期将“吸烟”作为肺癌筛查的高危因素,而中国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大量中国女性肺癌患者并不吸烟。

这意味着,如果照搬欧美指南,大量中国女性肺癌患者将漏诊或错过早期发现的机会。

如此漏诊的代价是不小的。“在中国,女性腺癌的发生率已不亚于男性。这其中,大量女性是不吸烟的。”韩宝惠教授介绍道,此前曾领衔团队在上海的社区开展低剂量CT早期筛查肺癌研究,结果平均在每100个高危病例里会筛出1.5个肺癌病例,该比例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高位(国际比例为100个高危里筛出0.85-2.2个肺癌病例)。

别气馁,肺癌新疗法呈爆增态势,晚期患者活过6.5年不罕见-信息快讯网

这项上海社区早筛研究基于的正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高危因素”,即对高危人群的界定是:45岁以上、有吸烟暴露(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职业接触(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肿瘤家族史。而国外指南对“高危”的界定是在55岁以上、有吸烟史。

换言之,若按国外指南,大量非吸烟的中国患者(包括女性、中青年患者)将错过早期诊治机会。

该研究相关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后,其中的“非吸烟高危人群”被国际专家视作最大亮点,引发关注。

韩宝惠教授谈到,新修指南还囊括了截至2018年12月的肺癌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治疗方法。

“肺癌诊治领域的新药、新治疗手段正呈爆发性增长,大量新药上市。”韩宝惠教授尤其谈到,2018年年底经新一轮国家谈判准入而纳入医保的17种抗癌药里,有5种抗癌药可用于肺癌治疗,其中还有一款国产抗癌新药安罗替尼,这是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的“中国方案”,为中国患者赢得更多生机。

本次新修指南就涉及大量新增治疗手段。“临床上我们遇到过晚期肺癌患者,经历了靶向一代药物、耐药后转向靶向三代,而后接受了化疗、抗血管靶向治疗以及此后的免疫治疗,目前已活到6.5年。”韩宝惠教授介绍,得益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手段,诸如此类的病例并不罕见,患者生存期越来越长。

他强调,面对这些新情况,如何判断患者的耐药机制、精准把握治疗变更、调整治疗方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3月9日,“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首次巡讲在上海市胸科医院举行。中华医学会副社长刘冰、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委周彩存教授、天津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主任李凯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林冬梅教授,以及上海市胸科医院副院长于永春、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副主任钟华教授、胸外科主任方文涛教授、放疗科副主任蔡旭伟教授等200多名全国肺癌领域的专家与会。

全国多地巡讲将拉开帷幕,以便中国肺癌诊治相关领域医生周知最新指南。



作者:唐闻佳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