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说:相信命运的存在,但决不服从命运的安排

2019-03-13信息快讯网

抑郁症患者说:相信命运的存在,但决不服从命运的安排-信息快讯网

最近又有媒体报道博士自杀的消息,让人不禁想问:人生到底有多不如意,让这些拥有高学历的人,竟然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开世界?他们是对自己绝望,还是厌倦这个世界?难道他们忘记吗,他们是带着父母的爱来到这个世间的。

我们生活在世间,经历了丰子恺所说的孩童黄金时代后,就不那么容易快乐了。谁也阻止不了长大。随着认知的改变,我们的内心必须要跟着成长。我们从父母眼里疼爱的孩子,变成老师眼中“问题”孩子,社会上认为的“平庸”大人。

同样的一路狂奔,每个人却是万千差别。我们要怪谁呢?一直讲人生要幸福的陈果说,你要知道,外界不是我们能掌控的,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我们不要只想着靠自己去改变环境,而是要想着就算再糟糕的环境中,也能寻找到自我。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靠自己是最踏实的。相信自己,任何困难自己都要有勇气面对!

那么,这外在的环境是什么呢?

我们脱离不了“比较”的大环境,总会有人比我们优秀,总会有人比我们漂亮、帅气,总会有人在各种关系中如鱼得水。那要怎么办呢?要不停的追赶吗?要不停的超越他人吗?只有这样才是上进、保持自我的表现吗?这就取决于我们如何选择了。追赶是一种选择,停下来是一种选择。转个弯也是一种选择。

如何选择呢?而每个人的认知决定了选择的方向。从心理学上讲,每个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心理上的认知建设。心理认知的程度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心理感受又催生出各种情绪变化。不同的情绪反应出做事的态度,决定你是积极的面对,还是消极的对抗。那么怎么提升心理认知程度呢?那就是不断的学习力。学习力又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学习力,一个是外在的学习力。

内在的学习力包括:自身的学习能力。擅于总结书中的经验并能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和提升自己的心理认知。外在的学习力包括:擅于发现同事、朋友、家人等周围人的优点。学人之长,为已所用。正如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既然一个人的心理认知受内在和外在的影响。那么提升心理认知能力是一生要追求的事情。再回过头来说博士自杀这件事。生活真的是没有容易的,面对不容易需要勇气,但你经历的每件事都要靠自己抗住。每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你比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而是你要比任何人都要内心强大。人的一生不是直线上升的,一定是螺旋式上升的。每当在你经历了人生困境时,觉得这个关是无论如何过不去了的时候。那就什么都不要想,先暂时不去想你所看到的绝望的未来。知道你这个时候不想跟任何人聊你当下的心情。但你能控制的是,你可以低下头做你能做的事情。这段时间可以不面对问题,也不解决问题。先把你的困境交给时间来打理。

要不断的提升认知,这样困扰你内心的因素就会减少。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你不到20岁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世界是我的,我能改变世界。在你进入社会后,越来越发觉,我改变世界有点难。30岁后很多人开始放弃改变世界的想法了,学着与世界妥协。发现只有这样自己会好过些。环境的变化带动认知的改变。长大后你看到了环境残酷的一面。虽然很多事情,我并不认可,但凭我一人之力又无法改变时,我干嘛非要硬着来呢?这不是为难自己吗?难道就没有别的方式去面对吗?当然有了,当你要改变认知的那一刻,你眼中冷酷的环境也能看到它可爱的那一面了。你用宽容的心看待你所面对的环境,那么环境也会展示它温柔的那一面。是啊,我可以一边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一边做战略性的妥协呀。也许有一天,我俱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那当然好了,如果不能,我尽力了,坦然了,也就接受了自己。像宋丹丹说的,这二十几年,我不是原谅了谁,而是放过了自己。

认知改变了,不变的是我们内心的坚守。他比你有才华也好,你比她更优秀也罢。可以比来比去,可以在比中提升自己。但不要把“比”做为你的人生目标,这样或许你赢得了更多的回报,但你感受不到轻松和快乐,只是在“比”的过程中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和压抑心灵的累罢了。

我们要如何渡过这一生呢?我看到过一个视频。是十几个暮年的老人在回忆一生时,都不约而同的这样表达人生:不要做完美的妈妈,不要做完美的爱人,不要做完美的人。要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做你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口口声声的说,我们要做喜欢的自己。很多网络大V发的主题、内容,还有很多书的书名都在宣称,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他们都只告诉了你一个大众都向往的梦想,而没有告诉要怎么做?

其实,怎么做,千人有千人的做法。但在实现上有难度。有的人20岁之前就实现了,有的人到死都做不成自己。你得先做好你该做的事,才能做你想做的事。  一个40岁的创业者在离职告别晚宴上动情地说,鲜衣怒马闯江湖,如今江湖还在,我却要说再见了。她说,赚的钱够花一辈子了,以后不会出现在江湖之上,只在自己的小岛上过余生。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你得先具备这样的条件。

《活着就要无声炸裂》的作者南顾说,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而我有两个朋友相继因为抑郁症选择了自杀,告别这个世界,一个是斐雯娜,一个是徐生。记得确诊抑郁症的那个夏天,我读高二。

抑郁症不是自闭症,也不是狂躁症,是一种患者本身拒绝社会和自己交流,并且无法正常接收外界传来的信息的病症。那个夏天,我三天两头地头痛,无法集中精神,不能好好看书,也不想和别人说话,不能好好睡觉,整晚失眠。甚至变得厌世,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人变得懒,连嘴都懒得张。我曾经一度以为,我的生命会停止在那个夏天。休学半年回家疗养,我妈天天哭。日子一天天过去,不高兴也不低落,偶尔听到开心的事情还会觉得生活依然充满着希望,而吃药只是每天要做的众多事项里的其中一项罢了。

真正让我慢慢好起来的,不是别人,是我自己。那个夏天,我靠阅读、画画、旅行撑起自己。那半年,除了要感谢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帮助之外,我最要感谢的是维京。因为那半年,他从香港回来,一直陪着我。他说:“等你好起来,我们就可以去更远的地方看看,像小鸟一样自由。”

回到学校以后,因为基础好,学习并无大碍。加上老师同学的帮助,成绩依然在年级前列。高中毕业,在读大学期间,以及大学毕业工作之后,抑郁症有时还是会犯,最严重的时候也曾想过自杀。可最终我仍旧对这个世界抱有期待,毕竟,我还没有看遍想看的山川湖海。

抑郁不是绝症,需要自救,需要周边人的理解,需要时间的过渡。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不要攻击,不要害怕,以平常心对待。我们不是怪物,我们只是比其他人更害怕孤独,更渴望爱和理解。

南顾说,无论痛与笑,所有的过往皆是成长。她的第一本新书《活着就是无声炸裂》里大多记录的都是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言语不免拙劣,因为毫无修饰,有些过于真实。回头再看一遍,就像是把自己毫不留情地摊开在阳光下,被人观看,被人记住,被人遗忘。但无妨,这世间又有谁会真的记你一辈子呢。书里的一些短篇故事,我之所以把他们写下来,是将之当作时间给我的赠礼。希望,这里面能有你钟爱的某一篇、某一人。

对那些厌倦人生、要放弃自己的时候,你要对时间有点耐心。沉得住气,沉下心来。就算你真的想死,晚死三天行不行?不会连三天都等不了吧。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如果你真的抱定了必死的决心,那也请你安排好你善后的事情,尽力减少对亲人的伤害。也许在你准备善后的过程中,你或许就不想死了。

南顾新书《生活就是无声炸裂》中有这样一句话:无论痛与笑,所有的过往皆是成长。 和时间对话,我们见字如面。 正如,活着,就要无声炸裂。

命运或许真的在那静静的看着我们,或正等着嘲弄我们。但我们决不听命运的安排!

作者:虚度时光读吧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