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2600亿仍未解渴 预期的降准去哪了?
受流动性紧张等因素影响,本周央行连续出手,释放2600亿元资金。
昨日(8月20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这是继18日央行展开1200亿元逆回购后,又一次千亿元级的逆回购操作。两次操作共计净投放资金1500亿元。此外,央行在19日对14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11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35%。
在业内看来,央行连续展开大额逆回购,说明前期资金释放效果还不够理想,有必要进一步释放流动性,降准只是时间问题。但也有观点认为,虽然市场对降准期望较高,但是短期内央行可能更倾向于采用公开市场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管理流动性。
逆回购操作量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央行两次1200亿元的逆回购规模远远高于过去几周内的操作量,也创下了2014年1月底来单日逆回购操作最大量。数据显示,2014年1月底,央行曾进行1500亿元、14天期限逆回购,利率为4.3%。
统计数据显示,本月18日有5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央行通过逆回购实现700亿元净投放;20日央行再次进行了1200亿元的逆回购,两次操作实现资金净投放1500亿元。
此外,19日央行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央行对14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11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35%,同时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央行的连番出招似乎印证了市场对流动性偏紧的预测。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3080亿元至26.4万亿元;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下降2491亿元至28.9万亿元。今年7月成为有记录以来我国央行口径和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负增长最大的一个月。
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向记者表示,央行再次开展1200亿元逆回购,只能说前两天资金释放效果还不够理想,机构对未来资金面的担忧没有很明显的改善,有必要再进一步释放流动性。
降准预期依然强烈
自上周二人民币贬值以来,上周境内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成交量大幅上升,过去7个交易日成交量达到2272亿美元,而央行在即期市场上的干预也显著提高,这也导致人民币流动性趋紧,本周以来央行通过提高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金额来保持流动性在合理水平。
多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市场资金面整体格局仍保持宽松格局,但受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影响,市场对资金外流带来的流动性收紧保持担忧。此外,如此大幅的外占下滑必然带来降准对冲,尽管央行大规模逆回购超预期,但降准几率仍然很大。
在此背景下,近日关于降准的分析成为金融市场高度关注的焦点。19日午间,市场甚至传出“降准已获通过”的消息。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汇率贬值和资本流出或造成短期流动性的不确定,中期央行仍需通过降准和较大规模提供流动性来平抑资本流出带来的压力。
刘东亮更是直接表示:“降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毕竟公开市场释放的流动性是无法代替降准所带来的长期流动性的。”
但华侨银行全球资金部经济分析师谢栋铭认为,本周以来央行的流动性操作更多是缓解人民币贬值后的流动性压力。虽然市场对降准期望较高,但是短期内央行可能更倾向于采用公开市场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管理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