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咬文嚼字,如何“嚼”出语言的约定俗成?

2019-03-18信息快讯网

自媒体时代咬文嚼字,如何“嚼”出语言的约定俗成?-信息快讯网

“说服”的“说”是读shuì还是shuō?“有朋自远方来,是不亦乐(yuè)乎还是不亦乐(lè)乎”……上周末的上海行知读书会上,《咬文嚼字》杂志副主编王敏和现场观众探讨如何“咬文嚼字”:“身处自媒体时代,准确得体地使用母语,推动汉语符合规律地健康发展,到了今天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需要坚持。”

王敏反复举一个例子,就是“有朋自远方来,后面应该读不亦乐(lè)乎”。他解释说:“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很快乐的事,这里的‘乐’表示快乐,如果念成yuè,就变成音乐的意思了。之前有人认为这里是通假字,通喜悦的‘悦’——其实这是记忆上的误区,通假字是在上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里的‘说’读yuè,指愉快高兴。”

就像前一阵子,不少人的朋友圈被《请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等热帖刷屏,文中列举了教材和工具书中一些常见字的读音变化,后文章被证实“炒冷饭”,是对2016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征求意见稿的断章取义。但由此引发的争议甚嚣尘上——常用语的拼音应“约定俗成”到什么程度?

自媒体时代咬文嚼字,如何“嚼”出语言的约定俗成?-信息快讯网

“首先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也就是大家共同用嘴巴投票。其次,规范是由社会语文工作者推动形成的,语文专家会提出很多方案来解决语文问题。但方案未必都是完美无缺的,有的甚至会前后折腾。”王敏认为,调整和博弈随时发生,语言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演进。但从普通语言文字使用者角度,尤其是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这种“折腾”越少越好。“否则容易给普通使用者造成很大的混乱。在这点上,我们希望减少来回折腾的成本。”

到了自媒体时代,这种争论往往会波及更广阔的传播范畴,“现在信息传播很发达,交互性强、自主性强、自由度高。每年都会涌现一波热词,我们希望在梳理辨析的过程中,推动公众语文的健康发展。”比如,从“十大语文差错”到“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引领了业内对“热词风潮”的探讨。去年杂志评出十大流行语,编了个顺口溜——命运共同盼锦鲤,眼神退群成杠精,小二官宣无佛系,教科书式怼巨婴。王敏透露,“硬核”是今年流行语备选条目之一,“春节到现在最热的一部电影《流浪地球》,描述这部科幻片经常会用硬核。这个词如今也衍生出更广的涵义。”

自媒体时代咬文嚼字,如何“嚼”出语言的约定俗成?-信息快讯网

王敏总结,在自媒体时代碰到的语文问题主要有四种——第一种,定位错乱,分不清楚公众语文和私人语文;第二种,分不清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第三种,无法判断语言艺术和语言陷阱的界限,许多人喜欢使用引人注意的表达方式,希望造成出人意料的传播效果,却往往掉进语言陷阱,造成交际障碍;第四种,把握不住语文生活和语文规范的关系,语文规范和语文生活一直“在路上”,“语文规范永远是滞后于语文实际的,现实生活的发展比规范先行一步,现有规范只能处理已经发生的情况,而且,语文规范必定要随着语文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事实上,大众对于“咬文嚼字”这个词的理解,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代汉语词典》对“咬文嚼字”这个词最早的理解偏贬义——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不注重精神实质。到了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它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这是一种正面的评价,多指“深入细致地辨析字词”,变成一种值得提倡的态度。

自媒体时代咬文嚼字,如何“嚼”出语言的约定俗成?-信息快讯网

此外,王敏还谈到了译名中的规范,有时按照原文直译,效果并不都好,“美化原则”就成了“信”基础上的“达雅”追求。

他举了两例外国人名翻译,比如影星波姬小丝(Brooke Shields),如果按照一本正经的译法,应该翻译成“布鲁克-希尔兹”,王敏表示:“但这样不光看不出男女,也少了一丝女性的风情万种”;另一位闻名世界的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若按规则翻译,就成了“玛丽莲-门罗”,“不仅顿失一帘幽梦倩影疏、露水红颜多命薄的意境,而且还跟美国前总统门罗先生攀上了远方亲戚”,王敏如是点评。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