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清风明月、落花满径,怎样铺就共同的文化记忆
人们常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家。尤其是古诗词更是给中国古典文化增添了浓厚绚烂一笔。日前在上海举行的青衿书苑读书会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副教授侯体健对话,与在场师生分享中国古典诗词隽永的生命力。
在陈引驰看来,对古诗词的学习不用盲目追求数量上的累加,而是从古代情境中去理解与当下相通的心境与韵味,有了共情的基础,古诗词就不仅仅是排列整齐的一行行句子。“清风明月的夜晚,登楼徘徊的黄昏,荒郊古寺的钟声,落花满径的小园,建构了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那一篇篇诗章被一代代人琅琅吟诵,早在先秦时代就有《诗经》《楚辞》,之后漫长的岁月里又涌现了许多诗人及其作品。古典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反映了人民不同的生活和需求,是我们的宝贵财产。”他说,传统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大多始于古诗,咿呀学语时,古诗就浸润到文化血脉中。
活动现场,五位同学分别诵读《将进酒》《春江花月夜》《茅屋为秋风所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短歌行》。点评嘉宾们从藻饰之美、意境之美、声韵之美、人情之美、哲思之美多角度解读了中国古典诗词魅力。侯体健谈到,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千姿百态,有雄伟壮阔;有绚丽纤细;有悲凉凄婉;有豪放旷达;有含蓄典雅,景象万千。“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审美心理的重要体现,可以从不同层面加以赏析。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诗中有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澄明性灵境界。”
现场互动踊跃,碰撞出富有诗情的火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当王同学落落大方吟诵出《春江花月夜》时,全场掌声如潮。同学们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朗诵,给在场众位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位读初一的魏同学与主持人骆新的对答,别具趣味。骆新发问:“魏同学,作为双语学校的学生,你能用英语翻译《短歌行》吗?”魏同学略加思索后译出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骆新继续提问:“魏同学,两位教授说古体诗音乐大于文学,你能唱这首诗吗?”魏同学气断声连不如意,侯体健马上接过歌唱,给魏同学解了围。在吟诵环节,魏同学雄壮气势盖压全场,骆新连连惊呼:“您就是魏王啊!坐,请坐,请上座!”引发掌声笑声不断。
与上海学生阅读联盟青衿书苑“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主题读书会同期,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举办“弘传统 品诗书 做文化中国人”研讨活动。上外附属双语学校副校长龚鸣说,通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校园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历史、语言、民俗,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古诗文阅读和积累,以润物细无声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说,注重审美体验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现了引领作用,只有老师有了文化眼光、文化自信、文化底蕴,才能促学生的内在成长。
据悉,上海学生阅读联盟由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指导创建,“青衿书苑”是上海学生阅读联盟的重要活动平台,由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承办,依托文教结合机制,定期举办主题讲座、阅读互动、图书推荐等活动,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