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丨梅长林:患者期盼的眼神就是奋斗动力

2019-03-22信息快讯网

沪上名医丨梅长林:患者期盼的眼神就是奋斗动力-信息快讯网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教授梅长林

上海市凤阳路,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随着一声洪亮的啼哭声,世界首例应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阻断多囊肾病遗传的婴儿,在该院顺利降生,这是全球多囊肾病患者中第一例应用该项技术诞生的健康新生儿。

沈女士激动地说:“感谢长征医院!感谢医生!我终于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了。”

阻断疾病向下一代遗传的成功,意味着可以彻底“治愈”多囊肾病,提高我国整体新生儿出生素质,从根本上减少肾脏病患者总量。

这个率领团队阻击多囊肾病的是谁?他就是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教授梅长林。

一位特殊患者改变了他的从医轨迹

1954年3月出生在江苏江都的梅长林,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属于扬州人包容的大度,低调的气质,精致的坚持,坚韧的秉性。

梅长林常说:“我是个农民的儿子,我的成长沐浴党恩,我出身贫苦,是党让我参军、上学、留校、出国,我一定要知恩图报、报国为民。”

梅长林从事肾内科工作是“半路改行的”。

20世纪80年代,梅长林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留在长征医院消化内科,并很快崭露头角,相继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研成果。可就在此时,一个特殊的患者改变了他的从医轨迹。

那是一个尿毒症患者,因为肾功能衰竭,不能正常饮食,长时间的饥饿导致消化道和直肠癌变。患者痛不欲生的呻吟,撕扯着梅长林的心扉。“这个病患群体太痛苦了,连最基本的饮食要求都得不到满足,一定要想点什么办法来帮助他们。”他查阅大量资料,却发现“肾功能衰竭”这个顽症,消化科医生完全帮不上忙。正巧医院当时正在筹建肾内科,梅长林便主动要求转岗。

当时长征医院肾内科整体水平在上海处于劣势,总共只有四名医生、十张床位和三台血透机。梅长林铆足了劲,努力寻找解决患者病痛的良药。

1993年,39岁的梅长林赴美国南加尼福尼亚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两年半后,因工作出色,院方许以优厚条件极力挽留。这在当时狂热的出国热潮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发展良机,但梅长林不为所动,毅然回国。

回国时,梅长林没有为家人和朋友准备一件像样的礼物,而是把自己节省的上万美元助学金,全部买了实验试剂、仪器和英文原版资料,整整16箱。托运时,因为行李大大超标,他已付不起托运费。东航驻美分公司经理闻听此事深为感动,破例为其托运。

正是凭借这些特殊的“行李”,梅长林在学校和医院倾力支持下,创建了我国首个多囊肾病专业实验室,并相继诞生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率先在国内提出了“透析患者肉碱缺乏症”的概念,首次证实了肉碱缺乏症是促进慢性肾衰竭并发症出现和恶化的重要因素,并据此研制了左旋肉碱口服液和注射液,只要病人在血透过程中及时补充这种口服液或注射液,就能有效地消除由血透带来的不良症状。他创建的血液透析中心目前已成为全国收治病人最多血透中心之一。他领导的肾内科已发展为全军肾脏病技术中心、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学科,先后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高等级奖项9项,国家“863”等重大科研项目17项。

在临床中思考研究才算“大医”

多年来一直撕扯着梅长林心扉的那个心结,尽管早已解开。但在梅长林看来:“一个只会看病的医生最多是‘一方名医’,只有从临床中思考问题,去探索、研究,并解决问题,才能最终成为‘一代大医’”。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是梅长林的第一个挑战。

1995年,他果断把握前沿热点,从多囊肾病发病机制、实验性治疗、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到如今已是硕果累累。原创发现的“补体在多囊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已得到国际同行公认,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关于多囊肾病临床治疗的专家述评,在欧洲肾脏病年会做“中国多囊肾病临床研究”专题报告,4篇临床研究论著被国际多囊肾病临床诊疗指南作为参考文献,成为中国研究多囊肾病领域第一人,成为国际多囊肾病诊疗指南制定会议唯一被邀请的中国专家。

沪上名医丨梅长林:患者期盼的眼神就是奋斗动力-信息快讯网

▲梅长林创建了我国首个多囊肾病专业实验室

急性肾损伤发病率越来越高、死亡率、致残率居高不下,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点,长期的基础研究积累与技术发展,梅长林率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可进行临床应用的急性肾损伤多通道诊断设备平台,用2ml尿液就能有效、及时判断是否存在急性肾损伤,从而为救治患者夺得宝贵时间。

梅长林作为全国著名的肾脏病专家,许多患者从全国各地跑来慕名求医,有的凌晨三四点钟就到医院排队挂号。每逢这种情况,梅长林总是会对没挂上号的患者另外加号,有时一加就是20个、30个,但不管多晚,他都要坚持把病人看完才离开诊室。

有人不理解,他说:“患者都是外地病人,来一趟上海不容易,早看早解决问题,还可以为他们节省食宿负担。”

一天,一名40多岁的江西男子抱着患病男孩,冲到梅长林面前嚎啕大哭,因为辗转晚到挂不到号,求他开恩救治。梅长林经过检查,发现孩子病情危重,便立即联系病房加床收治,由于病人身上仅有2000元钱,他又亲自跑到住院处为病人担保。医院收费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梅长林教授经常为病人担保,有时候病人缺钱结账,他会自己掏钱垫上。

在死亡边缘打开生命通道

在梅长林看来,一个好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除了有高超的医疗技术以外,更需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几十年来,他无论从哪里出差回到上海,他第一个要去的,就是医院病房。

一次,梅长林从北京开会回来,已是晚上九点多了,他放心不下病人,下了飞机直奔医院,并像往常一样,从一楼到五楼巡视。就在快查完最后一个病房时,他在病房门口听到里面传出一阵阵的喘息声。梅长林立即推门进去,只见病人端坐着,正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原来这是一个心力衰竭病人。“端坐呼吸”是心衰病人最典型的症状,诊断应该没有问题。但他不放心,决定为病人做一次检查。检查中逐渐发现一些与心衰病人不相符合的体征,再仔细询问病史,他认为更像是“心包积液”。接着,梅长林又紧急请医院B超室医生会诊,后来在B超室医生的协助下,为病人做了心包抽液治疗。当梅长林离开医院回家时,时钟已悄悄指向凌晨一点。

沪上名医丨梅长林:患者期盼的眼神就是奋斗动力-信息快讯网

▲梅长林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我从事临床工作40多年。其间,我看得最多的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10.8%,每年要新发13万个尿毒症患者,其中80%需要终身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梅长林告诉记者:“让这些患者活着,而且有尊严地活着,是我和我们团队所追求的目标。”

对于血透患者来说,血管通路是维持血透的“生命线”,由于反复穿刺、感染、压迫和动脉硬化等原因,容易出现血管内瘘堵塞,威胁患者生命。为了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0世纪90年代,梅长林率领长征医院血透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人造血管搭桥建立动静脉内瘘等高难度血管通路技术,一次次为濒临死亡边缘的患者打开了生命通道。经过多年的磨练,如今,肾内科的医生个个都是“造瘘”高手,并吸引许多外地医生前来学习。

“有的老病人在这里血透17年,瘘管从来没有修补过。”41岁的晓苏2002年起在长征医院血透中心透析,她举起胳膊指着上面的针眼说:“日本是世界上血透技术最好的国家之一,我前几年去福冈出差,到当地最好的医院血透,看到我的胳膊,医生都大吃一惊,问我是在哪里血透的,得知是在上海长征医院都赞叹不已。”

从医40年来,梅长林教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行为准则,获得累累硕果。梅长林教授和其率领的肾内科两次荣膺“感动上海十大人物”称号,获得上海市“高尚医德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2017年,梅长林荣获上海市医学会百年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

名医简介

梅长林:

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任上海市肾脏病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罕见病分会副会长,中国非公医协副会长兼肾脏病透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等23项研究课题。主编及副主编专著33部,发表论文427篇,在NEJM、JASN、KI、NDT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新药证书1项,中国及美国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科技、医疗成果奖14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医师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作者:肖鑫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名字就是一幅山水画”——小记林清玄 | 罗青
糖尿病患者常打胰岛素,会导致成瘾吗?
这,就是中国人的底气!
这,就是中国人的底气!
从吴亦凡、李易峰猜到张艺兴,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防控出生缺陷,国内八家知名医院联手共建重大胎儿疾病平台
真“药神”!95岁院士王振义获“最美医生”,他的首创疗法与放弃专利的善举挽救全球万千患者
沪上名医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郑珊:只要路对,就不怕路远
上海肺结核疫情保持全国最低水平,优化政府减免费用方案进一步提高患者保障水平
上海正式执行“4+7”带量采购:肺癌患者得享百元救命药,各大医院全力保供药品
91岁“急支糖浆爷爷”走了!西医骄子奉命学中医,成功开创新理论,他说:党的需求就是我一生的追求
做医患的“润滑剂”,国内首个儿童专科医院“患儿家长顾问委员会”成立,邀请家长参与患者体验商讨
“樱花金”加“再生铝”,2020年东京奥运会火炬样式公布
院士来上课,松江区通过“互联网+”探索实践医学新路径
又一超级大工程开工建设难度或超珠港澳大桥 它就是深中通道!
《这就是原创》迎来中阮和折纸的碰撞,萧敬腾陈粒王嘉尔秒变“小学生模式”,展现创作之美
上海“世界首创”新药获国际认可,适用于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瘤的治疗,包括抗PD-1单抗耐药患者
沪上名医 | 鲍春德:厚德载医
当心,这种诈骗坑的就是男顾客!
60%的胰腺癌被误诊为胃病!有这些症状的"胃病”患者千万要注意了!
向死而生,癌症患者在这片宁静的地方给他们的“爱友”送行
“长三角医院”新风向:上海瑞金医院数百名医生办江浙执医登记,跨省多点执业渐成常态
西藏定日县迎来最小骨科患者,援藏医生巧接骨
美国有350万“超级通勤族”: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祖国的召唤就是我的方向”(爱国情 奋斗者)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