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 流量型“网红展”能成为展览的未来吗

2019-03-26信息快讯网

文化视点 | 流量型“网红展”能成为展览的未来吗-信息快讯网

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在美国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举办的“草间弥生:无限镜屋”展,堪称一个超梦幻沉浸式展览。三个月展期内,博物馆会员人数增加了6566%。

这类展览能为观众提供超现实、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但也有人提醒,如果只盯着拍照和“到此一游”,当心反将这类展览提供的浸入式体验窄化成平面式照片

“棉花糖与白日梦”交互艺术体验展、“独角兽与幻乐园”潮拍体验展、“爱丽丝奇境缤纷之旅”潮流大展、“爱有引力”沉浸式艺术展、减压展2.0……一段时间以来,频繁出现了这样一类备受大众追捧的展览,业界称之为“网红展”。

事实上,很难界定“网红展”到底是怎样一类展览。它们大致体现出了这样一些共性:大多没有深刻的内涵,又或者,其内涵不是观众最关心的;通过搭建缤纷多彩的布景,营造出一个个超现实的迷人场域;每一个到场的观众都能成为展览的主角;热衷于将展出地点选在人流密集的商业空间……显然,这样一类展览跨越了传统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边界。它们的出现,可谓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然而,也有人提醒,如果只盯着拍照和“到此一游”,当心反将这类展览提供的浸入式体验窄化成平面式照片。

专为社交媒体而生,流量即收益

适合拍照的“网红展”,多为沉浸式展览,为观众提供超现实、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从粉色电话亭、巨型棒棒糖到秋千屋、柠檬池,从充满热带雨林味道的霓虹花园到沉浸式动力交互装置“色彩流体”……前段时间从北京火到上海的“棉花糖与白日梦”交互艺术体验展,就是“网红展”的一个代表。这个展览以15个展览单元提供了35种风格各异的拍照场景,号称重新唤起人们对童真、感性、灵敏、幻想的审视。记者曾留意到,排队“签到”的人群中,有着精致妆容、靓丽衣着的“小仙女”们特别多。也有摄影师坦言,那段时间和客人约拍往往就约在这里,“每个场景都很上相,每个角落都有小心思”。

这类“网红展”在欧美被称为“快闪展”(pop-up exhibit),最近一两年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红遍全球的“冰激凌博物馆”就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2016年夏天,它作为一个不定期开放的项目,开在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旁的一块闲置空间里,提供冰激凌品尝,并让参观者从冰激凌乐园、彩色糖粒泳池、巧克力屋、雪糕筒灯、薄荷房间、冰激凌三明治秋千等一系列与冰激凌相关的艺术装置中获得独特体验。“冰激凌博物馆”曾创下五天内门票售罄、20万人进入等待名单的纪录,如今它开到了洛杉矶、旧金山、迈阿密等地,甚至创立了自己的冰激凌品牌和童装品牌。

在艺评人林紫鸣看来,这类“网红展”可以说是一种应网络社交方式而生的新兴展览形式。“它的诞生和走红,都与当下社会的数字化特性密切相关。利用社交软件分享体验与心境,已成为当下人们最为普遍的社交方式之一。最重要的是,它提倡分享,制造分享,最终将分享的流量转化成收益。”2017年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在美国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举办的“草间弥生:无限镜屋”展,堪称一个超梦幻沉浸式展览,就是她眼中的典型一例。当时,在展览的三个月展期内,博物馆会员人数的增加堪称震撼——总共增加了6566%,只因花费50美元注册成为会员享有免排队直接看展的福利;包括很多名人在内的观众总共上传了约3.6万张照片到社交媒体上;这个展览甚至直接影响到了这家博物馆的运营方式,其收益让博物馆自称能修建一些基础设施。

文化视点 | 流量型“网红展”能成为展览的未来吗-信息快讯网

红遍全球的“冰激凌博物馆”通过提供冰激凌品尝,以及一系列与冰激凌相关的艺术装置,让参观者获得独特体验。

“网红展”往哪走,是否过季就不再流行

“网红展”在今天的走红是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

有一些研究者注意到,“网红展”能够流行,一个重要原因是每个参观者都可以从中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意义,比如拍下照片在社交媒体发布后的满足,或是在体验过程中的娱乐与减压。

传播学博士后、上海理工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系青年教师杨柳认为,这类展览更容易与参观者建立共同的传播语境,参观者体验的过程,也是与展示者共同建构传播意义的过程。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则指出,从商业消费的角度来说,“网红展”很好地迎合了90后、00后这代年轻人内在的文化心理需求。“对于展览,我们以往更多地强调其文化价值和意义,现在的年轻人却更多地关注展览的娱乐性、消费性。这一代年轻人非常注重自我感受,热衷于以展览作为背景,以此烘托出自己的炫酷感觉。自己才是主角,展览只是陪衬,他们要的是这种感觉。因而自拍、自嗨成了他们在参观这些展览时的‘常规动作’。”

然而正因如此,很多“网红展”带给观众的,未必是审美的体验和知识的积累,对很多人来说,与其好好看展,不如发照片让人们知道。以致于——走出展厅,他们或许已想不起身处展览的体验感,而只记得展品在照片中的样子。难怪有人感叹:“本来或许还原了‘沉浸式’真正含义的这些展览,最后却成了二维图像对三维现实的反噬。”

有业内人士担心,“网红展”的流行会催生出一种简单粗暴的办展心态,即不在乎创作者能否在作品中充分实现自己的艺术想法,只追求场景浅层次的好看。特别是如果博物馆、美术馆里的艺术展览也追求这种“网红”效应,就会使得专业展览滑向娱乐化。

傅军认为,文化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消费,对于这股流行热潮,除了迎合之外,更应该加强引导。“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讲,艺术展览只有在思想上、认知上、审美上等领先于观众,才能长久地吸引观众。观众如果通过观展感受到自己得到了某种提升,才会一次又一次来观展。”事实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展览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和具体,流量型“网红展”基本上只存在于商业空间。“商业的归商业,学术的归学术——随着文化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这种分化和细化将会是一个必然趋势。”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范昕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华丽道具替代艺术内涵,打卡拍照成唯一目的,看网红展,别让闪光灯遮蔽了审美视线
超60万人次在线“嗷嗷待哺”!文化广场新演出季发布会,凭什么吸引那么多关注?
博物馆夜场,不妨成为都市晚间的休闲生活方式
段子频出,意外“变身”网红,这个化学老师圈粉300万
【中国那些事儿】“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发展新契机 这座意大利港口城市重焕生机与活力
探寻车与路的文化之旅,上海汽车博物馆再推汽车文化展
上海两会上代表提出的议案会成为地方法吗?市人大常委会下周将审议这一结果报告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圆满落幕
红色连环画、手绘地图、非遗衍生品……海派文创产品丰润长三角地区文化生活
文汇早读 | 荧屏如何借地域文化制造审美情趣?
荧屏如何借地域文化制造审美情趣?——从电视剧《芝麻胡同》说开去
续写砥砺奋进的壮美篇章——“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综述
晶晨半导体成为科创板001号受理企业
让三维模型成为船舶制造的“普通话”!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在上海下水
上海流浪汉出口成章,被捧为“圣人”成网红?真实身份曝光了!
颜值即正义!大白兔润唇膏去年火了,今年这家企业还要推网红新品
这个展览告诉你,莫奈、高更如何影响了徐悲鸿与林风眠
记者手记 | 闯入西方世界的亚洲人
文汇时评 | 免罚清单,彰显以法治优化营商环境的温情
上海城市演艺,能否跟上文化消费升级?
文汇早读 | 流量型“网红展”能成为展览的未来吗
奏响新时代文化强音
中国足球为什么如此糟糕?北大出身的清华物理系教授说:全是因为没文化!他还开了公开课讲足球
文化娱乐市场来了一位新玩家:这是一只你不认识的苹果
文化视点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新增内容将达20%,吸收学界研究成果充实出土文献资料
文汇早读 | 乡间车站、中学门口成网红,“在场体验”撬动影视旅游“有机更新”
乡间车站、中学门口成网红,动画《夏目友人帐》带火一个日本小城
汉诺威金属加工世界展览会来沪“揽客”
想成为“盖世英雄”?多看看超人海报就够了
文汇时评 | 市民文化节如何成为撬动“全民美育”的支点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初学山水的程十发,何以成为杰出的人物画家?
朝鲜战争战利品“戴维斯手枪”竟在展览会上离奇失踪,一个经常报案的“积极分子”浮出水面
外国网友抗议“抖森”给“中国女友”拍网红广告,你们酸不酸啊
原汁机、卷发器、挂烫机……这些网红家电太鸡肋,奉劝“剁手党”三思而后行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