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牛娃”用十年时间做出遵从内心声音的选择

2015-08-28信息快讯网

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原本已经考上美国一所大学数理统计方向的研究生,未来有望奔着高薪行业而去,他却中途掉头,毅然选择了研读哲学与宗教。这在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决定,就是90后“任性牛娃”卞润华用十年时间做出的遵从内心声音的选择。昨天,卞润华携新书《我往何处去》做客母校曹杨二中,他“非一般”的成长案例给学弟学妹们带来启示。

“任性牛娃”不走寻常路

从卞润华高中毕业后的十年经历来看,他绝对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任性牛娃”。考入复旦大学信息学院的他,因为不甘心与电路板打一辈子交道,选择转入自己擅长的数学专业。但他依然困惑和迷茫,总觉得缺少那么点热情,心里空落落的。就在这时,他一头扎进了文学的世界,开始疯狂“啃”小说。

“数学课上,人家都是拿出本子刷题,而我则抽出了一本本小说。”卞润华笑着说,在阅读中,他迷茫的心灵找到了栖息地。出于对自我的追逐、对文学的热爱,他加入了复旦大学校园剧社,迷上了剧本创作。在那里,卞润华卖力地工作,张贴海报,酝酿着剧本。那段充实而美好的经历让他真正找到了归属感、充满热情的生活。数学系的背景使他显得有些特别,但在与许多中文、历史、哲学系同学的交流中,他没有感到任何障碍。在种种体验的过程中,他愈发相信研究中国社会与历史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放弃金融业,转投哲学怀抱

2012年,大四毕业那年,卞润华考上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数理统计方向的研究生。在常人眼里,毕业后,卞润华能在金融行业找到令人艳羡的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但就在临行前的一个月,卞润华又做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决定。

“我发现统计并非我愿意奋斗终身的领域。”毕业典礼那天的校长致辞,让卞润华坚定了信念——校长痛陈当下社会的不正之风,希望毕业生可以秉持百年来的理想主义传统,独立思考、坦荡生活、同情弱者、抗拒强权。这些话语让卞润华激动不已。去读一个缺乏热情的专业,还是拥抱理想,他必须作出抉择。

但这个决定遭遇了诸多不解,人们认为他不应该放弃一个有着良好工作前景的专业,而去追求一个看起来不实用、就业也不乐观的专业,这给卞润华带来了压力,即使前途充满未知,可他内心已坚信,对他自己的未来来说,这是正确的选择。在得到父母的支持后,他前往美国杜克大学东亚系攻读硕士学业,主修中国哲学与宗教,同时也开始了他的小说创作生涯。如今,硕士毕业的他,将前往芝加哥大学神学院研习比较宗教。

选择前,总会先做很多功课

当人面对未知时,总是充满了恐惧。因为不知道两扇黑洞洞的“未知之门”后究竟藏着什么。“那么,就用手电筒照一照,看看哪扇门后的风景更美丽,再做选择也不迟。照手电筒的过程,也就是消除恐惧的过程。”卞润华说,尽管每次选择看似随性而为,但他每做一个决定前,都会做很多功课,将对各方面的伤害降至最低。“转入杜克大学东亚系前,我跟着一位高校的社会学教授学习,他每到一处做演讲,我都必到,认真聆听,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多。”卞润华说,人文研究要求研究者基于确定的资料,通过严谨的推导,得到可靠的结论,这与数学中通过已知条件求解答案如出一辙,两者在逻辑性、严密性甚至创造性上的一致要求使他确信自己能够应对东亚研究中的问题。

在外人看来,卞润华选择研读宗教和哲学看似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找不到工作”暂且不论,连父母也开始担心,“今后儿子会不会出家了,延续香火无望!”这些令卞润华啼笑皆非的疑惑,他都通过沟通帮助亲友们一一化解。“在你看起来有些敌意的误会,我都反过来当成好意。”卞润华说,他会利用旅游把亲友带到寺庙或教堂,把背后的宗教故事以及自己研究的快乐,用通俗的话语“翻译”给他们听,慢慢打消他们的顾虑。

“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体验到自己做决定,在许多同龄人步入工作,接受社会的安排之时,我正式与种种规范、要求分离,而听从自己的内心。”卞润华说,在整个社会名利至上、人情淡漠、道义缺失之时,他愿沉入精神之海,思考种种浮华背后的危机。

“如果经济压力不是那么大,我鼓励学生们多见识、多读书、多了解社会,明明白白地读书和轻轻松松地做人。”曹杨二中校长王洋说,当学生做选择时,不再随波逐流,而是想明白后坚定地走下去。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