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号“令和”和中国典籍无关?网友们坐不住了
4月1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正式公布替代“平成”的新年号为“令和”,将于5月1日现任皇太子德仁即位后使用。据日本媒体报道称,这是年号首次出自日本古籍。“令和”二字,出自日本古代诗歌集《万叶集》“梅花之歌第32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令和”字面有美好而和平的意思。
安倍晋三称新年号蕴含心灵靠近诞生文化之意,而《万叶集》是日本国民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象征,“梅花之歌”象征日本精神——寒冷的冬日过去,温和的春天就要来临。
《万叶集》究竟是本怎样的书?据传系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所收诗歌来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成书年代和编者,历来众说纷纭,但多数认为是奈良年间(公元710-794)的作品。一般认为《万叶集》经多年、多人编选传承,约在8世纪后半叶由大伴家持(公元717-785)完成。其后又经数人校正审定才成今传版本。其中署名作者约450人,更多的是无名氏的作品。
此前日媒就曾报道,日本新年号有可能从日本古代典籍中择取。政府迄今为止收到的候选年号中据悉也包含基于日本古代典籍的方案,不过日本古代典籍溯其源头往往仍是出自中国。日本古代典籍的研究者介绍称:“日本古代典籍中也有许多由‘汉文’(古汉语)写成的作品,究其根源都来自中国古代典籍。越是有格调的语言这样的倾向越强。”
在新年号评选阶段,有日本本土呼声认为,应该站在日本传统文化的立场上,从日本古籍中选取。日本政府对此回应称,此次正式委托提案的专家包括日本文化、中国文学、日本史学、东洋史学等领域的有识之士。
不过,“令和”真的和中国典籍无关吗?有不少网友吐槽:“日方刻意避开中国古籍,暗示文化独立,割断与中国长达千年的年号因缘,很遗憾,这是不可能的!”“‘令’和‘和’都是常用字,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随便一翻就能划拉出一大堆”……
还有网友指出:在中国古典中,“令”“和”已经相对出现在一个句子中。张衡《归田赋》便有“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后汉书·苏竟杨厚列传》中也有相关句子等。有网友说,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有名的万叶假名虽然是汉字,但仅是作为用来表示日语发音的表音文字,其汉字本身并无任何意义。这不符合政府要求年号中必须包含两个有意义的汉字这一要求。另一方面,即使是从日本古典中选取名句,但名句大多还是最初来自于中国古典。
毕竟,“年号”是日本“唐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中国长期领先于日本,特别是在唐代,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包括沿袭一些唐代帝王的年号。如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日本清和天皇也把自己的年号定为“贞观”;唐德宗的年号是“贞元”,日本圆融天皇也把自己的年号定为“贞元”。
年号出自中国古典一直是惯例。自645年日本启用首个年号“大化”以来,年号多数来自《四书五经》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献。据学者统计,此前247个年号均引用自中国古籍约106部。日本天皇年号出自典籍最多的是《尚书》,达37次;其次是《周易》,达27次;再次是《诗经》,达15次。 此外如《礼记》《孝经》《周礼》等典籍也都产生出日本天皇的年号。
比如“昭和”出自《尚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平成”出自《史记》“内平外成”和《书经》“地平天成”;“明治”取自《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大正”取自《易经》“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而从诗集的渊源来看,奈良时代编纂的日本汉诗集《怀风藻》被认为有许多出自中国古典诗文集《文选》。用汉文书写的《古今和歌集》序文“真名序”中也有很多引用自《文选》及中国古老诗集《诗经》。
“令和”二字,还真是自带热搜话题体质。
你怎么看?
综合自网络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