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门客栈》《七侠五义》人气旺!“武侠+武戏”能否复兴海派京剧
京剧武戏精彩的开打场面,带来独特的舞台体验,成为海派京剧的一大特色。卢雯摄
根据徐克同名武侠电影改编的京剧《新龙门客栈》即将首演。从制作人、领衔主演史依弘发布这一计划的几年间,该剧每一步进展都牵动着业界与戏迷的心。与此同时,上海京剧院复排京剧《七侠五义》近日在安徽安庆市演出,现场十分火爆。自2017年复排以来,该剧在全国多地上演,不仅演出一票难求,同样也在戏曲界掀起一阵热议。对于深入人心文学影视IP的改编固然是亮点,而更令观众期待与兴奋的,是“武侠+武戏”的结合——以京剧武戏高超技艺、精彩开打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武侠情结。
“武侠+武戏”不是当代人拓宽京剧发展路径、挖掘市场潜能的创举,而是上海兴起的海派京剧的一大特色。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告诉记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诞生不少武侠题材的连台本剧目,尤为受到市场欢迎。然而由于良莠不齐等各种原因,慢慢淡出舞台。
如何在新的时代,以拓展传统戏曲市场为目标,“武侠+武戏”能够成为复兴海派京剧的路径?不仅要在舞台上实现“武侠”与“武戏”更好地融合,还要在增强可看性基础上,进一步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
武侠京剧里藏着“求新求变”的海派文化基因
“这是你们海派京剧的路子!”这是国家京剧院著名导演、武生演员高牧坤,听说史依弘搬演《新龙门客栈》的第一反应。确实,改编这部深入人心的电影或许是“创新”,然而从京剧武戏表现武侠题材角度来看,这次创作也算是一次“复古”。
20世纪上半叶,上海不仅是全国公认的“戏曲大码头”,各路名角在此唱响、唱红,同样也将“求新求变”的基因植入海派京剧的发展,由此生发出海派连台本戏这一样式。其中,武侠题材便是其中热门剧目。满台的武戏演员闪转腾挪,配合海派京剧特有的机关布景,勾勒出一个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惊险刺激的视觉效果,加上引人入胜的剧情,这些剧目在各大戏院挂牌,常常一演就是几个月,几乎场场客满。
不过,也正是一味追求市场反馈,让某些作品开始剑走偏锋,过度注重猎奇、恐怖的效果,加之作为文本的武侠小说良莠不齐,使得作品格调不高,排得急、扔得快。这些剧目很快淡出舞台。
直至上世纪50年代,刚成立不久的上海京剧院,在首任院长、京剧大师周信芳的推动下,建院以来第一部连台本戏《七侠五义》推出。有了前车之鉴,改编过程中,主创摘选了小说中的经典段落,以生旦净丑行当呼应原作鲜明人物形象,同时摈弃奇情噱头,注重快意恩仇背后情与义的表现,加之唱做武打并重的编排,让该剧头本上演时就几乎场场爆满。参与首演的陈金山回忆,首演演出票是一个月一个月售卖的,“二月售罄,预售三月,足足演满半年”。而此后在上世纪80年代、2017年两度复排,每一次都是火爆非常。
作为积极支持的推动者,著名戏曲评论家、理论家刘厚生认为不应对“武侠”“海派京剧”有偏见,只要遵循艺术规律、弘扬正气、机关用得好、老百姓喜闻乐见,就有值得创作的空间。据他回忆,这部作品此后还推广成为外地许多剧团的“吃饭戏”。
激活边缘行当,让青年武戏演员满台生辉“玩起来”
看久了《三岔口》《挑滑车》等有限的几出传统武戏,武侠无疑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而这也激活了被边缘化的武戏演员的热情与能量。就以2017年复排《七侠五义》来说,不止文武老生傅希如饰演的白玉堂赢得观众瞩目,吴响军、郝杰、杨亚男等武生、武丑、武旦齐齐上阵,一场包公府的激战,满台的武戏演员使用各路兵器开打,让台下为之沸腾。
所以此次排演《新龙门客栈》展现武侠世界,不仅有刀马旦出身的史依弘拾起功夫,挑战泼辣的女主角金镶玉,也有“白玉堂”傅希如以文武老生展现忠良大将周淮安,而上海京剧院的文武老生孙伟、武生王喜龙等青年演员加盟其中。正如史依弘所言:“武生的舞台生命更短,如果不能让他们在舞台上生气勃勃地展现自己、发挥艺术创想,那么无疑是一种浪费。”
平日里只能在大戏里跑龙套的武戏演员来了精神,自发组织一个技导团队研发武侠戏的动作。而为了鼓励青年演员在舞台上能“玩起来”,带来更具有新鲜感的开打场面,史依弘还特别邀来武术冠军史梵希担任武术设计,从开打方式、兵器设计上呈现新的亮点。“有人说京剧是中国的歌剧,我觉得不够准确。京剧不只是听你一口唱,而是一门综合艺术,要兼顾视听的美感。”从声乐角度钻研梅派唱腔过后,史依弘没忘了京剧“唱念做打舞”的本来,同样也要借武侠在武戏动作上做出一点改变。
以“武侠+武打”开拓京剧市场还须迈过几道坎
“武侠+武打”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吗?倒也未必,在几部连台本武侠京剧复排的热闹过后,业界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不满足。就过去复排的几部武侠京剧来看,尽管删繁就简令情节更加紧凑,然而在机关布景上却没有“升级换代”,当下舞台已有许多新技术能够制造更为精彩的视觉效果,然而我们在武侠戏里看到的,仍然是半个世纪前的机关,观众很难入戏。
与此同时,要避免重蹈覆辙重复前人重场面而轻内涵的弯路,还须在深挖武侠精神内核上下功夫。有评论认为,市场反响如此热烈,不全是观众对飞檐走壁、刀光剑影京剧化的好奇与期待。这其中,还有中国人对武侠一份特殊的情结。如果说海派京剧兴起之时,所能依傍的武侠文本还多是停留在市井英雄与爱憎分明的伦理故事,那么金庸、梁羽生等人无疑为武侠文化增添了惩奸除恶、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因而他们的作品也成为影视剧反复开采的富矿。同样的,《新龙门客栈》也在胡金铨《龙门客栈》基础上,为硬打斗增添浪漫主义色彩,为简单的恩怨增添侠客为大义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因而成为“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在导演胡雪桦看来,“情与义”恰恰也是能够让幻想的武侠世界,引发现实社会当代观众共鸣的关键。
要复兴海派京剧,“武侠+武戏”绝不是唯一路径。但可以肯定的是,“武侠+武戏”启发着当代京剧人,是时候重估海派京剧开拓市场的价值,镜鉴当下,推出更多能够调动人才潜能、获得观众喜欢、符合时代审美兼具文化价值引领的新戏好戏。
作者:黄启哲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