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王刚:这是交叉学科,更是复杂的技术

2019-04-05信息快讯网

“入殓师”王刚:这是交叉学科,更是复杂的技术-信息快讯网

王刚(左)正在展示3D打印模型。(采访对象供图)

人物小传

王刚,遗体整形修复师,1997正式入职龙华殡仪馆,之后他一直在探索遗体修复的最高限度,获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凭借手艺的精进和3D打印等技术的引入,如今龙华殡仪馆的遗体面容修复相似度可达95%以上。

电影《入殓师》中的本木雅弘清瘦而寡言,有一张日本式的多思的中年脸。如果怀着类似的想象去见中国最知名遗体整形修复师之一的王刚,可能会觉得意外——王刚身高一米七八,体型堪称健硕,光头锃亮,一对大耳朵肯定被很多人夸过“有福”。在4月2日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的颁奖照片上,几十名获奖者中他最显眼。

遗体修复如此精密的工作,上海全城做得最出色的两个人——王刚和徐军,都是高头大马,都对技艺有种孩童式的沉浸。王刚自小常跟着上班的母亲到龙华殡仪馆,1997年20岁的他正式入职龙华殡仪馆。在遇到有整形修复需求的车祸遗体之前,他心中总有好奇,甚至带点儿夸张的幻想,“遗体整形莫非就像易容,做完了人就变得和原来一样?”然而并不是。当年技术所能做到的,只是为破损遗体做内部填充和皮肤缝合,确保不缺、不破。人还是那个人,却又不像是那个人。王刚说,“和我心里想的差距有点大,总觉得可以做得更好。”

后面的20多年,他一直在探索遗体修复的最高限度。凭借手艺的精进和3D打印等技术的引入,如今龙华殡仪馆的遗体面容修复相似度可达95%以上。

会画画、会3D打印建模,还懂人体结构学

人们对遗体整形修复的第一关注点似乎总与恐惧有关。有人问王刚:“做你们这行,最重要的是胆大吗?”王刚微微摇头:“不是这样,最重要的是技术。”

单看王刚的知识体系,不免怀疑他是达芬奇的信徒:会画画、会3D打印建模,懂点人体结构学和解剖学,化妆箱里光是底妆产品就有三十几种,消毒防腐、遗体消肿、创伤修复等等更是看家本领。

王刚从事的工作属于交叉学科。他办公室墙上挂着人体结构图,屋子里摆满人体模型、头骨模型,他买了很多书研究人体器官系统,还曾趁着周末和晚上去上海医科大学蹭课,当了两三年旁听生。

非正常死亡的逝者遗体常常是残破的,靠填充和化妆远不能恢复原来的样貌。而提出遗体整形修复需求的家属,不想对着一张陌生的面容作最后的告别。有些遗体需要从骨骼到皮肤的全套重建,王刚说:“人体颅骨有23块骨头,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骨头之间有软骨连接。我试着复原了人的颅骨,成功了。骨骼有了,容貌就能恢复六成左右。”

“逆向透视”还原逝者真正的相貌

龙华殡仪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遗体整形修复业务始于2002年。当年,上海一位知名人士遭遇车祸去世,全脸塌陷变形,那是第一次有家属提出,希望恢复逝者的完整面容,让其体面离开。

王刚决定接下这桩挑战。他盯着家属给的照片,在脑海里根据二维画面“逆向透视”,还原逝者头部的立体结构。随后用上试验多次的骨骼复原技术,以金属支架和连接器把破碎的颅骨骨骼连接并固定,从颅盖骨部分逐步拼接,直至还原出整个头部。新技术成功实践,社会需求被大量唤起。

遗体整形修复师们慢慢拓展技艺边界,但技艺的极值与家属的期待之间永远存在落差。王刚曾为一具高度腐败的遗体还原面容,十几个小时的劳动,换来的是家属失望的反馈:“这是我父亲还是兄弟?”——家属提供的照片摄于逝者60岁时,而老人离世时已有八十高龄,没有人可以“脑补”长达20年的相貌变化,与逝者素未谋面的遗体整形修复师更不例外。

追溯一个人生前最后时刻的容貌并不容易,很多人甚至连一张像样的近照没有。2009年前后王刚开始探索3D打印遗体修复技术,七年后他领衔的全国首家“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成立。依据目前的人脸数据规模和3D建模技术,对逝者遗容的建模还远达不到计算机自动操作,约有80%的工作需要人工进行。王刚为电脑系统和技术团队设置了最高难度的建模要求——有且只有一张逝者照片。

“找回”英雄,他甚至复原了19岁消防员脸上的青春痘

龙华殡仪馆有一个功能空间最近准备改造,王刚在电脑上鼓捣了一套3D设计图样,他的同事和徒弟惊呆了,“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吗?”不过,研究3D打印不只是出于技术钻研的爱好,王刚认为遗体整容修复的工艺水平提升和服务规模扩增都需要技术来驱动。

王刚和上海殡葬应急救援团队先后参与全国各地30余次善后援助工作,行程近4万公里。不少罹难者是在他们的照顾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165个鲜活的生命被吞噬。王刚和援助队第一时间抵达塘沽殡仪馆,人们指给他一位19岁的消防员烈士:遗体只剩三块骨头和一堆骨灰,靠DNA比对才把遗骸收齐。凭着仅有的一张照片做遗体修复,在面部塑形的十几个小时里,王刚做好鼻子、嘴唇、耳朵,还细心复原了年轻人脸上的青春痘。

回想起来,王刚始终觉得这是一次有遗憾的救援,受时间、环境、工艺等等限制,来不及把那些遗体修复到尽善尽美,“我们呆了20多天时间,一般是晚上六点开始服务一位逝者,到第二天早上举办告别仪式前完成全部工作;过后稍事休息,六点左右再开始第二位。这样循环往复,给每位逝者的时间都不多。”

只有技术才能提升效率。理想中的3D遗体修复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三维扫描、虚拟成像、定点测量,随后在3D雕刻机上迅速刻出面部轮廓,形成“定制面具”覆盖在脸庞上。既能加快单向任务的速度,也能提升大规模任务的效率。

站在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角度,技术的发展也是极有必要。王刚直言:“殡葬一线员工长期近距离和遗体尸体接触,会不同程度接触到各种细菌和有害物质,技术能够减少员工与遗体的接触时间,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所以我们必须研究3D打印。”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钱蓓

编辑:周辰

来源: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是谁毁了世界首富贝索斯的婚姻?其安全顾问称这是沙特对华盛顿邮报的报复
这是独具东方审美品格的一种绘画,它既传统又现代
这是什么神仙老师!16位老师轮流上门为9岁烧伤女娃上课,演绎现实版《一个都不能少》
日欧“政企学”联手,欲通过“后5G"技术实现逆袭
有人指责他的乒乓球改革“胳膊肘往外拐”,他却说这是“屁股决定脑袋”
上海一老公房电梯成网红,他们说这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无人机驾驶员、AI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员……13个新职业公布,对你家孩子选专业与就业影响太大了!
上海消防救援队伍悼念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烈士
居委会工作条例执法检查启动
清明为什么要回乡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亚马逊“世纪离婚”尘埃落定:前妻分得356亿美元,这是她应得的!
为了生命最后的尊严——记“孺子牛奖”获得者、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遗体整容高级技师王刚
这是史上最贵分手!世界首富离婚,财产分割方案公布
1873年以来最热的4月7日!这是上海历年来第二早破30度高温关卡的日子
耳鸣不是小事,专家表示这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
超音速飞行技术迎来突破,乘坐超音速飞机,伦敦飞纽约只需三小时
互联网技术精准扶贫,浦东张江这家企业让山里娃上起直播课
新闻人不应被技术迭代冲淡理想
从请外国专家来到将中国技术带出去,上海公立医院探索与海外医疗机构共建医疗”最美心丝路”
没有技术背景却包装成“上市公司”谎称帮忙推广,上海公安侦破一起涉2000万新型诈骗案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