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的海洋中“寻挖珍珠”,72岁的上海作家绘城市建设的画卷
“许多人感叹当下小说难写,有亮点的选题难挖,我倒觉得生活的海洋中有大把珍珠,作家与生活海洋是鱼水关系,创作者要善于从生活的海洋中寻挖珍珠。这个珍珠就是有闪光点的各类人物。”今天,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汇嘴传奇三部曲”《海啸》《海神》《海恋》新书首发现场,72岁上海作家姚海洪谈到,长期在水利第一线的工作经历让他接触了生活之海深处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小说的灵感和素材正源自丰富辽阔的现实生活。
长篇小说《海啸》《海神》《海恋》,铺陈出城市化建设的壮美画卷,小说中年轻大学生党员虞无畏历经磨难百炼成钢,县委书记徐中华攻坚克难,顺利推进重大工程建设;曹大麦、闵龙、冯凯等角色不忘神圣誓言、不忘初心;有恋海情结的三位年轻才女千辛万苦创业,上演精彩大戏,唱响了爱情和事业双丰收的海恋之歌。作品时代气息浓郁,也有豪迈的激情,塑造了一众鲜活的人物形象,把读者引入丰富多彩的沧海地区,走进波澜起伏的人生故事,可以说是浦东小说创作领域的新成果。
“比如《海啸》塑造人物,并不将人物性格简单化,而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比较充分展示人物的复杂性,从角色的内在逻辑出发,从生活出发,避免了脸谱化,写出了活生生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潘颂德评价,小说把人的复杂写活了,就能更具信服力,从而从整个社会结构上反映改革开放年代我国城乡建设的广阔性,折射出当代社会的精神文化缩影。
姚海洪从小生长在浦东南汇海滨,几十年扎根生活的海洋,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退休后他潜心创作,2015年春出版了反映家乡50年风云变幻的长篇系列小说“白龙港传奇三部曲”《风波》《风流》《风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培育出不同的花草果树。不同的生活经历,使作家写出不同于他人的文学作品。姚海洪对海情有独钟,小说中的海,是自然之海,更是生活之海,三部曲是作家在海中沉浮寻觅、思索感悟的收获。”《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作家赵丽宏为“南汇嘴传奇三部曲”所作的序中写到,姚海洪如井喷般的创作灵感,厚积而薄发,是他几十年创作实践的真经——他扎根生活几十年,就像潜水员潜伏在海洋深处,置身在漩涡之中,游历于暗礁险滩之间,观察品尝到了生活海洋中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
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看来,作者犹如“海之子”,为文学注入了乡土心,饱含对故土的眷念。“姚海洪是生活的有心人,笔下的人物不单单是高大上的英雄形象,而是饱满立体,更打动人。”以《海恋》中的虞美人、杨蔷薇、郑杜鹃三位年轻才女为例,她们性情各异,有外来妹,有本地人,原先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但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千辛万苦打拼创业。郑杜鹃为养二个家庭,一人打二份工,后来从开小吃店起步,成了大酒店总经理;杨蔷薇从建筑工地普通技术员干起,一路进阶为行业内标兵;虞美人历经坎坷,刻苦努力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歌唱家,颇具时代。《海啸》中的小美女齐冰洁初涉社会时冰清玉洁,后却犯下罪行,小说也刻画了她的双面灵魂。
诗人杨绣丽谈到:如果没有深入到农村生活的细部,文学作品很难把时代进程中的鲜活面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准确传神表现出来。 “眼下有些文学作品负能量比较多,但小说不能都是充满灰心丧气的东西。《海啸》《海神》《海恋》三部曲中洋溢的更多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建设者英雄情结,有鼓舞人的力量。”评论家、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如是评价。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