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正在走来

2019-04-18信息快讯网

“数字乡村”正在走来-信息快讯网

近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万亿元,占GDP的1/3。数字经济在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也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新动能。日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农村的数字消费增速全面超越了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

“数字乡村”正当时

在国家级贫困县新疆巴楚,当地甜瓜通过电商平台走出新疆销往全国。3年间,瓜农们的亩均收入从400元提升到了3600元,一批贫困户因此摆脱了贫困;在河北清河,一位村民向网商银行申请,5天内获得8万元贷款。他提交了户口本、身份证、宅基地证明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他无须抵押就能获得贷款;在云南西双版纳,龙林小学的孩子们正在上一堂网络直播课。大屏幕两端,相隔千里的学生和教师隔空上课和互动。这种互联网教育新模式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师资及课程。

这是当下中国乡村常见的几个场景。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前所未有地服务和赋能全社会,其带来的普惠性增长,改变着乡村的传统风貌。

今年2月,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22亿,占整体网民的26.7%,年增长率为6.2%。在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经济环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要求“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这是继2014年“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之后,相关概念连续第6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为培育和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做好顶层设计。

多方施力助发展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等。

近年来,在浙江、江苏、福建等地,一批远近闻名的专业“淘宝村”纷纷涌现。据统计,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农村网络销售吸纳了2800万农民就业。这是数字经济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黄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数字经济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的作用可概括为两大方面:推动生产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生活进步。

黄浩分析,首先,乡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近年来,政府多措并举加快建设乡村“信息高速公路”,为其他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一些互联网电商企业加速下沉,向乡镇布局,为二三线城市和乡村地区提供各种商品与服务,推动农村居民实现消费升级。再次,借助互联网平台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获得农业技术服务、销售农产品等,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拓宽了市场渠道,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步。最后,乡村文化生活更繁荣。乡村社会发展不再受制于信息闭塞,农民积极参与文化生产,开拓视野,提高了生活品质。

补齐短板促“三农”

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数字经济着墨,提出“壮大数字经济”。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预计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50万亿元,占GDP比重将突破55%,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比起竞争激烈的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乡镇的数字经济市场还是一片有待深度挖掘的“蓝海”。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指出,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将在欠发达地区发挥作用。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中国农村用户“得以进入一个非常透明的世界”“这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引擎”。

尽管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但现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短板。黄浩指出,目前,农村地区的个体商户在产品质量把关、宣传推广等方面缺乏专业的培训;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有待完善,有关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等。“要补齐发展短板、破除制约因素,需要监管部门、农户和互联网企业等形成合力,加强沟通协调。”黄浩说。

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盛振中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应继续大力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应用电子商务支持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智慧农业试点,鼓励数字技术应用,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推广乡村治理示范县、示范村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苏展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