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这四大禁忌最不能碰

2019-04-26信息快讯网

亲子沟通,这四大禁忌最不能碰-信息快讯网

曾经有一项针对2087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73%的人表示有了心里话最想告诉的人是父母,并且这一比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中学生首选“和同学、好朋友说心里话”的比例为57.54%,小学生为42.89%。

在我们身边,亲子沟通问题一直普遍存在,很多孩子都对父母关闭了心门,横眉冷对、沉默不语。

作为父母应该重视的是:只有在沟通顺畅、亲子关系良好的情况下,教育才有可能发挥作用。很多时候亲子之间产生冲突,孩子反抗的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父母的沟通方式。

亲子沟通糟糕的父母,常犯以下四个禁忌。避开这四大禁忌,会让亲子沟通变得有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教育也会事半功倍。

用批判、说教、命令、强迫的语言

我常常听到有大人跟孩子的对话是这样的:“去把杯子给我拿来”、“赶紧给我写作业”、“你今天不把这收好就别吃饭了。”

还有的家长,遇事总是喜欢给孩子消极的评价、斥责和猜疑。比如,孩子一进门就说:“气死我了,老师今天批评我了。”有些家长就会立刻说:“肯定是又犯什么事了。”

这些话,会给孩子一种不平等、不被信任的感觉,孩子就会渐渐失去和父母沟通的愿望。

沟通,首先就是尊重和平等。家长在外对同事和朋友难道也会用命令、批判的口吻吗?显然不会。不要觉得是你的孩子、年龄小,就可以对他颐指气使、呼来唤去,或者对他的行为指指点点、妄加批判。这只会让孩产生厌烦、反抗心理,起不到正向的教育作用。

请把孩子当做一个大人那样给予尊重和善意。可以多用讲故事、启发、商量的语气:“可以帮妈妈把杯子拿过来吗?”“已经6点了,是不是该写作业啦?”“看得出来你很生气,发生什么事了?”同样的话,换一种表达方式,孩子听起来的感受就会不一样,更利于亲子沟通。

只顾自己说,不理会孩子的感受

之前在论坛上看过一篇初二学生写给妈妈的信《妈妈,您能听我说说心里话吗》,这个孩子为不能被妈妈理解而苦恼。

“不管我跟爸妈聊什么话题,反正最后总会落到要好好学习这个话题上来。”“难道跟他们说我喜欢一个男生的事吗?我不敢,也不想说。”很多孩子不喜欢跟父母沟通,因为自己的感受总是被忽视。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跟家长抱怨两句:“好累啊”,有些家长就会立刻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感受,赶紧跟孩子讲道理:“累什么啊,你是不是不想学习了,别的孩子怎么好好的,我跟你说你可要好好学习啊……”到最后就会变成家长的单向输入,自说自话。

双向的沟通,才是有效的。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感受,有同理心地去看待孩子的问题,不要一味地讲大道理,传授经验。

有效的倾听,比所谓的“经验”更重要。不要只顾着自己唠叨,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你会更加了解他。

翻旧账、揭伤疤

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时,情绪激动了就喜欢翻旧账、揭孩子的伤疤。“上次都教过你了,还是做错,长点记性好吗?”“你要是听我的话,那次就不会被老师全校批评了。”

翻旧账就相当于把孩子快要愈合的伤疤再次揭开,还撒点盐,伤孩子的自尊心。

总是谈论孩子过去犯的错、做的事不但不会引发孩子的反省,反而会激起他的叛逆心理,破坏亲子感情,引发不必要的争吵。而且,孩子或许原本正在觉醒的过程中,但是听到这样的话,容易丧失信心,觉得在父母面前永远抬不起头。

不管孩子有什么问题,就事论事是最基本的底线。过去了的事情,就在脑海中永远地翻篇儿,不要总记着孩子不好的地方,相信他正在努力变好。

拿孩子和别人做比较

每个人几乎都有被父母拿来和别的孩子做比较的经历,回想起来仍不免觉得苦涩。“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一个老师教的,人家怎么能考第一”,“你表姐8岁的时候就会自己做饭了”……

中国的父母,就喜欢把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做比较,打击孩子,仿佛这样就能让自己家孩子更努力向别人看齐,从而变得更优秀。殊不知,这种方式通常只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孩子的自信心被打击,甚至还学会攀比、嫉妒别人。

其实,家长们应当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地与孩子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这次比上一次进步了,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下次一定会更好的。”

父母与孩子沟通,也是在教孩子与人沟通的方式,必须收起你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感受,主动倾听,专注于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作者:钱志亮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北青网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