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井、绿邮筒……在一片蔷薇花海中寻回失落的乡村记忆
从主干路上拐进一条小径,路旁一排排粉绿相间的蔷薇花墙是对春天最美好的注解。微风摇曳下,火红明艳的蔷薇花被映衬得分外可人。小清新“标配”的木质装饰、绿色邮筒旁,早已被前来合影留念的人将黄金位置牢牢占据。或许会有人将这里错认为是沪上某处网红打卡地,但今天在这里举行的,却是一场特殊的蔷薇地景艺术节。
盛放的蔷薇并没有被修剪成中规中矩的花景,居民们将其最自然的状态予以保留。在这里,高冷的艺术节与失落的乡村记忆以独特的方式联结在了一起。艺术不需要刻意营造,而只是情感所至,就像蔷薇花的生长一般,一切发生得如此自然。这个艺术节并没有邀请太多的专业人士,小区居民们就是最好的“园艺师”,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一个个灵动精巧的微景观,亲自装点自己的梦想家园。
记忆里的蔷薇花肆意生长在围墙上
陆家巷路255弄是嘉定一处典型的农民动迁别墅小区。与此类小区打过交道的居委书记大都知晓,种菜毁绿现象在这类小区里可以说是屡禁不止,不仅难以根治,还十分破坏小区整体美观性。
陆巷社区居民书记沈莉青在刚刚来到该社区时也是头疼不已。但她想到,“堵不如疏”,既然社区里的居民对于种植如此有热情,何不让他们种些花花草草,既能美化小区,也能让居民们发挥所长。
既然是组织居民种植,那么就要有一定的规划性。沈莉青立即召集居民们开了一次居民协商会议,讨论小区内究竟种什么样的花合适。正是在这一次“头脑风暴”中,沈莉青发现,许多居民对于儿时家中围墙边的蔷薇花情有独钟。经过了解,她还发现,蔷薇花成本相对较低,易于种植,作为社区里的景观花十分适合。就这样,名为“蔷薇巷”的项目在两年前正式启动。
长满杂草的停车场成了网红小花园
“蔷薇巷”项目率先在居委会试点。原本清冷的建筑,在明艳鲜花的点缀下变得生机勃勃起来。不少居民看到这一变化,一改最初不支持不参与的态度,变得活跃起来。
有居民提出,小区正中央有一块闲置已久的废地,早已杂草丛生,常被用来当作临时停车位。既然要打造“蔷薇巷”项目,何不将约400平方米的废地重新利用起来,将其打造为社区居民的一处公共空间呢?
能够动手建造自己的梦想家园,想到这里,不少居民们都兴奋起来。但究竟要将这一公共空间打造成什么模样,居民们一时之间各有各的想法。上了年岁的老人说,要在这里看到过去,回忆过往的乡村生活。而时髦的年轻人却想将这里打造得更新潮、特别一些。
众口难调,但经过居民协商会议的一次次讨论、几易设计稿,这个梦想中的小家园终于初具雏形。花园里的水井满足了老人们的情感记忆。上世纪50、60年代,在那些没有空调的日子里,他们习惯围坐在水井旁,吃着刚刚用井水冰镇过的西瓜,再聊着家长里短。小花园里可爱的玩偶是社区里孩子们的好伙伴,静静陪伴着他们的童年时光。
小花园的入口处有个绿色邮筒,上面标注的88号正是这块地块原先的编号,记载着它的过去,同时这个邮筒还担当着居委与居民间“信使”的重要任务。社区居民们若是有什么意见想要反馈可以通过这个邮筒向居委会传达。
作者:王嘉旖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