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浙江大学生捐髓救母,“妈妈养育之恩,我仅还了一点点”
5月6日上午6点不到,临时租住在杭州朝晖六区的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念大二的小赵和爸爸就起了床。8点刚过,小赵就躺在了浙江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科病采集室的床上,两手臂血管插着采集的针管。到上午11点,采集仍在继续,他要连着两天上午来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完成他一生最为重要的事——用自己的热血挽救妈妈的生命。呆在隔离移植舱里的母亲静静地等待着儿子的孝心,心情复杂。
小赵家住浙江金华,母亲刘女士今年45岁。今年1月,一家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医生发现刘女士血液多项指标异常,最终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浙江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王晓刚解释,急性髓系白血病属于高危,目前一般采取大剂量放化疗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和受者的配对完全吻合,叫‘全相合’,术后排斥反应就低,同胞兄弟姐妹是首选,有25%的机会完全相符,而没有血缘关系人群,全相合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王晓刚说, “半相合”技术,是被医学上叫做“单倍型相合骨髓移植”,只要求供者、受者之间的白细胞抗原一半相同就可以了,像刘女士,如果待捐献者,进行配对耗时太长,机率也低,医生会建议进行亲属间捐赠,利用“半相合”技术进行骨髓移植。
刘女士一边进行化疗,整个家属也纷纷行动起来。配型结果,年轻的儿子最为理想!小赵没有一丝犹豫,“让我捐吧”,这让夫妻俩在煎熬中获得了温暖和安慰。
浙江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科无菌舱室外,小赵通过监控屏幕,见到了母亲:“妈妈,我来了。”电话那头的刘女士,“唉”地应了一声,沉默了一下。
今年一月,兴冲冲回家过寒假的小赵遭遇20年来最大的“灾难”,平时忙忙碌碌的妈妈病了,且是闻之色变的白血病。“当时脑子嗡地一片空白。” 3月初,小赵请了两天假,回金华配型。很快,医院确定子供母“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之后,小赵每天的任务就是适度运动,多吃点饭,保养好身体,等着给妈妈捐骨髓。
4月28日,小赵向老师请了20天的假,风尘仆仆地从天津赶到杭州。老师知道他请假的缘由,很是支持,说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事。“他1.80米个子,但是体重轻,身子显得单薄些。”血液科主治医师宋晓露说,好在小赵的血管较粗,扎针没遇到困难。
小赵的父亲说,小赵有些怕打针还严重晕血。“3月为配型体检时,他不经意看到别人抽血,当场就晕了过去,挺吓人的!但这次为母亲捐赠,连续5天打升白针及多次抽血,今明天采集一躺就是三四小时,他都咬牙坚持着。”
以往的母亲节,不过发个短信,小赵说,今年将是他们母子俩最百味杂陈的一次,为母亲献上了有分量的“礼物”,给她增添一份生的希望。“相比妈妈给予生命,养育之恩,我仅是还了一点点。”
据了解,6日中午12点半,采集结束,205毫升造血干细胞,在下午2点开始输入母亲体内。今天(7日)上午,小赵仍在省人民医院采集造血干细胞,医生将视刘女士病情需要,再补充输入。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和/或异常病变细胞,随后植入供体或自身的正常造血干细胞,以重建患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达到治愈患者疾病目的。”浙江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主任蓝建平博士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伟大创新与突破性技术,该技术荣获了1990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由于技术的进步,‘半相合’ 与‘全相合’疗效果在接近,根据我院近几年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近400例统计分析,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率达70%,而亲缘半相合与非血缘全相合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率也达近60%。”
来源:浙江新闻、杭州日报
实习编辑:罗娜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