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上海过程中,解放军让“大炮休息”“炸药靠边”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由上海通志馆、《上海滩》杂志编辑部、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月黎明》一书日前面世,书中收集整理了上海解放亲历者历年来的回忆文章,重温申城解放与接管的真实故事,以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战线迎接城市新生的历程。
战场上,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解放军指战员宁愿自己流血牺牲也不使用重武器;进城后,人民子弟兵不住民居不扰民,甘于睡马路的纪律严明;护厂护校、打击敌特、维护社会治安的种种斗争……《五月黎明》一书通过亲历者的回忆文章,再现我党把人民的上海完整地交给上海人民的历史画面。
“瓷器店里捉老鼠”,陈毅提出“三个不打”
解放上海难就难在要从国民党手中夺回上海,完整地交给人民。如何使上海尽量少受战火的破坏,党中央早有谋划。《五月黎明》收录了曾参加上海战役的迟浩田的回忆文章:“解放上海,不仅是一场伟大的军事战役,而且是一场伟大的政治斗争。上海是当时世界东方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是亚洲第一大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个“完整”可不简单。迟浩田在回忆文章中说:“一方面,上海人口稠密,大厦林立,工商企业集中,外侨也很多;另一方面,上海是国民党反动派长江防线上的重点,猬集了二十多万军队,修筑了大量永久性防御工事。单纯从军事力量对比看,上海当时已成为孤岛,我军占有绝对优势。如果采取强大火力攻击,几个小时就可以把上海变为废墟。但是,我们不能这样打。在这个城市里,有五百万父老乡亲,有巨大的物质财富,这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是进行新中国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既要在军事上消灭敌人,拿下上海,又要保证上海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啊!但是,必须两者兼顾,这是对我们军队的一次严峻考验。”
比如,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遇到敌人在市区凭借高楼大厦拼死抵抗怎么办?书中回忆文章谈到,陈毅形象地说,解放上海就像“瓷器店里捉老鼠”。既要捕住“老鼠”,又要保住“瓷器”,使“瓷器店”完整无损,做到两全其美。陈毅提出“三个不打”,即:看不见敌人不打,打不中敌人不打,有人民群众不打;并提出,为了保护上海的楼群,让大炮休息;为了保护上海人民,让炸药靠边。
于是,为了尽可能完好地保存上海,总前委首先采取“引蛇出洞”战术,重点攻击吴淞、浦东等敌人的逃生路线,迫使敌人将市区主力调到吴淞等郊区增援,从而被我军围歼。其次,严令我军官兵在市区作战时不得使用火炮等重武器,即使我军受到重大伤亡时,也不可使用。这样,广大指战员经激战,终于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将一座完好的上海城交到了上海人民手中。
解放军冒雨夜宿街头,上海人民在马路上认识了自己的子弟兵
一面要准备最困难的处境,一面要争取良好的局面。
书中回忆文章披露,1949年解放军部队进入上海市区后,霏霏细雨下个不停,马路上雨水流淌……5月25日拂晓,市民们打开门窗,看到马路便道上,睡满了解放军,许多人流下了热泪,纷纷称赞解放军是“仁义之师”,不少群众主动为解放军送茶送水,热情邀请官兵们进屋休息,都被婉言谢绝。上海人民在马路上认识了自己的子弟兵,由此产生了特殊的亲情,子弟兵也以此奉献给了上海父老乡亲第一个“礼物”。
当时,世界大通讯社纷纷报道解放军露宿街头的场景,许多报纸将战士冒雨酣睡街头的照片刊登在显要位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目睹这一场景,并在日记中详细作了记载。迟浩田在回忆文章中这样描述,《入城守则》草案列上了“不入民宅”这一条。对此,有些干部想不通,说遇到下雨、有病号怎么办?陈毅坚持说:“这一条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在解放和接管上海的斗争中,经济、文化、社会等战线也走过了艰辛历程。比如,书中收录的《解放上海的最后一战——铁瑛将军谈取缔上海证券交易所始末》一文谈到,当时,旧上海那些“金融霸头”又在群魔乱舞,为非作歹了。金融投机分子利令智昏,国民党潜伏特务推波助澜,使投机活动愈演愈烈。一时间,上海滩人心惶惶,经济形势日趋严峻,一场决战已不可避免。
怎么办?新生的人民政权态度明朗:对非法金融投机活动必须取缔。接收上海证券大楼,象征着人民解放军攻占旧上海最后一个堡垒——经济堡垒,大上海因此完整地获得解放。
为了让上海回到人民手中,许多人倒在了黎明之前。秦鸿钧烈士的女儿秦裕容在书中收录的《父母在黎明前被捕之后》一文中回忆:上海解放前,我的父母都在党的隐蔽战线工作,父亲秦鸿钧是秘密电台的报务员,秘密电台就建在我们家里。母亲是以小学教师作掩护,实际是传递情报的交通员。深夜,敌人闯入家中抓走了我的父母。“5月25日清晨,我看到了坐在马路边的解放军……我高兴,我兴奋。因为我知道,我的命运、我家庭的命运已和共产党紧密相连。”
作者:本报记者 许旸
编辑:周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