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新同学,各高校新招迭出
■本报记者 樊丽萍 姜澎
又到一年大学迎新季--这几天,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沪上一批高校相继迎来了2015级新生。
和以往新生注册须跑“部”敲章不同,如今的很多高校不仅通过升级服务、开通网上平台简化注册流程,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们还推送着一件件别出心裁的定制入学贺礼,欢迎2015级新同学。
从本周开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一批高校也将迎来新生报到。
华东师大:入学先看话剧
华东师大开学后,新生将接受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其中包含几场特地准备的话剧。学校还专为新生设计了生命教育课程。“希望能用各种方式帮助新生融入大学,建立稳定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相关负责人称。
在入学“第一课”上,专家学者都将走进新生的课堂,讲述华东师大的校史、沿革以及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变化,从而使新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该校的历史和文化,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社会发展学院的专家还将开设专题讲座,让大家理解生命、尊重生命。
最特别的是,新生们要看学生自己排演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亲爱的,怎么了》和《暗恋桃花源》等几场话剧,了解大学生活的魅力,同时树立健康、自主的人生观。
华政:新生人手“四张卡”
在华政,今年报到的新生,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份定制的“入学贺礼”,打开一看,里面装有四张神奇的小卡片,分别是读书卡、感谢卡、团团卡和思念卡。这份小小的贺礼,承载着华政打造独特迎新文化的创意。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书记陈赛金介绍,今年为迎接新生,学校共组织了200多名志愿者,为新生提供站点接送、搬运行李、介绍报到流程、讲解校史等服务。对新生来说,入学时首先打交道的或许不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而是志愿者学长。所以,贺礼中的感谢卡,旨在引导新生学会感恩,新生可以在卡片上留下联系方式并写下对志愿者团队的感谢话语。而团团卡则可帮助新同学融入全新的学习环境,新生可以把它送给大学里第一个认识的朋友。此外,读书卡上记载着推荐新生阅读的100本书籍,希望他们在书香中开启校园新旅程,而思念卡则是一张明信片,新生完成注册报到后,可以把在新起点的第一份祝福和思念送给远方的朋友。
同济:创业教育在包子里
同济大学今年报到的3900余名新生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包子!一菜一肉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用环保盒装好,再配上一袋酸梅汤,接过这份免费的同济“第一餐”,来自山东的小毕同学和父亲都说:“完全没想到,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感到很温暖。”专供本科新生的总计1万个包子是由同济95级创业校友童启华免费提供的,童启华目前已在杭州、上海等多地开出了“甘其食”包子连锁店。校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新生送上包子,也有一份苦心在其中:希望他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在入学第一刻体会创业的甘甜。昨天同济研究生新生报到,同样也有1万个现包现蒸的包子等着他们。
据悉,今年同济新生中,男生2424人,占总人数的61.79%;女生1499人,占38.21%;计划内本科3874人中,农村生源876人,占比22.6%。
报到日,同济在四平路校区行政楼开通了“绿色通道”,为贫困学子送上一份份爱心礼包。除可以学杂费缓交外,同济大学助学服务中心老师介绍,今年该校首次尝试学生自助配备“爱心书包”的方式:除学校准备好的标准配套物资外,贫困生可前往同济慈善爱心屋“爱心书包”物资专柜,自助配选等额的物资。
今年,同济还迎来首位“00后”新生。记者获悉,这位学生名叫杨元祥,来自河北衡水,出生于2000年4月。
海大:“互联网+”高效迎新
上海海洋大学近3000名新生报到前,已有2200多名学生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完成了报到手续。“互联网+”迎新,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为新生打造了触手可及、公开透明、精准个性化订制的迎新服务和入学教育。
为了适应“95后”的阅读习惯,学校将校园管理、入学适应、生涯规划等涵盖大学生活衣食住行学等各方面总计568项和迎新相关的话题提前搬上了网络平台,并依托微信、微博平台手机客户端推送。在今年新生入学前,相关信息的浏览量已经超过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