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从三个“100”感受上海经济巨大潜能
未来三年在上海投放超过100架飞机、100艘船舶、100亿高端装备,项目子公司投放资产规模年均增幅预期在20%以上——近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与10家重点融资租赁企业签订合作备忘录。这三个“100”标志着融资租赁产业正走向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新动能和发展潜力将得到持续释放。
振兴实体经济,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点,也是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点。融资租赁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可以较低的资金大规模地使用飞机、船舶、集成电路等大型生产设备和高端生产装备,具有传统的经营性租赁等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北美、西欧及日韩等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的使用领域相当广泛,而且根据租赁标的的使用特性,以及对项目评估的不同要求,还形成了售后回租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抽成融资租赁、风险融资租赁和捆绑式融资租赁等多种模式,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
服务实体经济是上海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所坚持的方向。截至2018年底,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共设立融资租赁企业1874家,租赁资产规模累计达到1.0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之一。三个“100”表明,上海经济既有“稳”的基础,又有“进”的态势。“稳”体现在大规模引入大型生产设备和高端装备的市场消化能力,市场预期和信心增强;“进”表现为大型生产设备和高端装备的创新引领作用,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标准升级。当然,融资租赁业务规模的扩大对自贸区的金融便利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关于进一步促进融资租赁业产融结合、强化“一网通办”、优化“一站式”服务的若干措施》的出台,旨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速推动重点企业融资租赁项目落地,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之间的良性互动。
春江水暖鸭先知。从这三个“100”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更多上海经济乃至中国经济“春天”的消息。三个“100”在未来产生的持续效应,将有助于推动“上海服务”再上新台阶:100架飞机和100艘船舶投入使用,将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上海的货运和客运能力,优化运输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升上海城市服务能级;有助于形成“上海制造”的品牌效应: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的核心环节,100亿高端装备投放,瞄准的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复杂高精密高集成制造领域,与国际科技前沿接轨;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飞机航材、能源安全供应、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智慧城市大脑等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与发展空间,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型升级方向,通过技术溢出和产业关联,将带动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是制胜法宝。三个“100”这个细节彰显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具有韧性、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只要坚持改革开放,落实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就一定能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必将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作者:李凌(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