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青联社会科学界别举办“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论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李强书记在“上海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2019年5月11日上午,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以“青联委员对话青年研究”为主题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全国五位青年研究专家、上海青联部分委员及部分青年大学生代表汇聚一堂,共同纪念五四百年,并探讨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和弘扬。
上海市青联主席刘伟:更准确理解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席刘伟出席表示,上海青联就五四运动百年开展理论研讨,既是学者之间的理论交流,也是上海青联对百年“五四”精神学习,宣传,落实,是上海青联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和李强书记讲话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共青团提出的要求,为我们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代青年要更好把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更准确地理解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更好地将中央和市委的要求落实到共青团和青年的工作中,助推上海的青年工作向前发展。
廉思:加强对青年发展趋势的研判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廉思教授认为,当代青年的思想出现了分化与极化、断裂与脱节的现象:一方面高度认可改革开放的成就,另一方面又对一些社会现象存在疑惑;一方面充分肯定党的各项政策,另一方面又对某些工作评价不高。这些思想的变化与青年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工作和生活压力引发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此,廉思教授建议要加强研判青年发展趋势的能力,注重对青年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一批真正懂青年、懂青年话语体系的工作队伍。
林楠:青年是历史故事延续的践行者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林楠主任认为,五四精神弘扬应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对当代青年以更好诠释。她认为历史应结合当代青年的话语体系,通过当代青年的社交平台,以叙事的方式才能更好呈现出来,当前要从人、事、物的故事要素为纲构建当代五四精神。而青年接力五四精神则是历史叙事逻辑的第二环,对此要有方向性的指引。在当下做好青年工作,一方面要意识到青年不仅是历史的倾听者,但也要认识到青年也是历史故事延续的践行者,要运用好当代青年人的叙事话语、叙事情感在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创新面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郑长忠:五四运动、党的领导与中国青年的关系紧密相连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郑长忠主任认为,理解五四运动的核心逻辑是文明转变。中华民族这一文明体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从繁盛到危机再到复兴,需要青年;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转变,需要青年;而青年运动同时需要寻找能适应现代社会、现代政治背景的组织化力量,即政党;由此,五四运动、党的领导与中国青年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人才与思想上的准备,党的领导使中国青年有效组织,并与广大人民群众有机结合,这一过程推动了中国青年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历程。当下,中国青年要继续在党的领导下,与人民群众一起,围绕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王金龙:两岸青年应共同续写五四精神
福建省团校科研部王金龙主任认为,面对五四精神“传承、凝聚、续写”是海峡两岸青年共同的主题词。就台湾来看,五四前夕,台湾青年为拯救中国的改良运动是五四记忆的第一条脉络;五四先辈进入台湾是第二条脉络;70年代,台湾青年的保钓爱国运动是第三条脉络。因此,两岸青年要共同凝聚和共同续写具有共同的历史情结,两岸青年的沟通要如同隔代青年之间的沟通,寻找双方共同的记忆点与链接点。要通过举办海峡论坛、构建交流平台、加强经济往来等举措,推动两岸青年共同成长,融合发展。
曾燕波:中国青年身上的传统文化基因并未消失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曾燕波研究员认为,在当前要重新认识理解五四运动与传统文化间关系,认识当代青年运动与五四运动间的区别,对当代青年与五四青年进行比较。她认为,中华民族文化曾被否定,但从未断档,中国青年身上的传统文化基因并未消失,他们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变革创新、使其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主体。回顾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就是要有精气神、有创新变革的精神,尤其是在当下社会改革转型时期,更需要当代青年承担起责任,发挥五四精神的力量。
童潇:当代青年弘扬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担当
上海市青联委员、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童潇认为,从历史看,五四运动在1919年5月4日发生,既有当天的偶然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当时出现的高等教育给青年聚合提供了空间,涌现的新思想对青年形成了启蒙,使得当时的新一代青年登上了历史舞台,也使五四成为我国青年运动的标志性事件。今天青年继承书写新时代的五四精神,核心在于爱国担当。当前要思考如何更理性爱国,要对历史上青年爱国做扬弃,现在需要的是一种建设维护型态的爱国,是心怀报国理想,能够脚踏实地,从一件件力所能及事情做起,勇于承担自身责任,能够和国家一起努力克服前行中各种困难的爱国。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也要关心关爱青年,要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关心关爱青年的表述,从关心身边的青年做起,真正解决青年人成长中的困难,为青年成长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李宗建:要从历史中探寻理解五四
李宗建委员,当前要以历史思维纪念、分析、认识四个自信,从历史中探寻理解五四,寻找中国问题的来龙去脉。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非常重要。1978年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号召中国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规划了未来中国向何处去的战略安排。今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在于包括中国青年在内的中国人民前所未有地拥有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
陈晋:青年既是时代的行动者,也是时代的思考者
上海市青联委员、同济大学副教授陈晋认为,青年是时代的行动者,也是时代的思考者。二十世纪初,我国在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基础社会科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引进国外学术界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工具,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社区调查,逐步形成中国社会科学界最早、最成熟研究范式。前辈的耕耘开拓激励我们新一代的社科研究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思考,并将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
邓智团:更好理解青年成长认知的特殊规律
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邓智团委员认为,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更好地理解青年成长和认知的特殊规律,以真正有效地发挥出青年的先锋作用。他认为,在100年前的“五四运动”中,青年先锋作用的发挥,可能离不开青年人在认知方式和成长阶段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尊重、认识和顺应青年成长与认知规律独特性,以解决好青年认知规律与更好地发挥青年先锋作用的矛盾关系问题。当前特别要充分发挥青年先锋作用、充分认识青年认知规律,尤其是在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解决如何充分认识并利用青年认知规律、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先锋作用的问题。
马菲: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商飞试飞运行部部长马菲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纪念五四百年讲话。他认为,从总书记纪念讲话中能深切感受到国家领导对青年特别重视,与此同时,在和全国各地参会青年交流中能感受到青春和鼓舞。他认为,在当代弘扬五四精神尤其具有必要性,特别一是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时,青年要有奉献、奋斗和担当精神,能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当代青年思想教育虽然面临挑战,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上,青年没有理由不奋斗,没有理由不拼搏,没有理由不追梦。
王宏舟:要使青年自觉融入人民群众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社会科学界别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常务副书记王宏舟认为,当前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对五四精神的学习和研究,必须要坚持在学习的知与实践的行相结合,在大历史观下将长期历史视野与短期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世界视角下将小地域观与大世界观结合,以及要把个人与群体相结合,使青年自觉融入人民群众。新时代,新青年应有新担当,上海一代青年要以总书记纪念五四讲话“六要”为指向,进一步发扬五四爱国精神,瞄准时代任务,坚定奋斗信心,率先身先垂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李骏:青年应始终有一颗亦子之心和一腔国家情怀
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骏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改变的征程中,青年首当其冲。100年前,中国面临的是存亡问题,中国青年“改变世界”的惊天之举是发起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如今,新中国成立70华载,改革开放走过40春秋,神州大地早已从千疮百孔变得欣欣向荣。国家当前面临的是发展问题,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阶段。如果青年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和一腔家国情怀,那么就应当将自己的使命牢系于此,这正是新青年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本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办。市青联社科界别副主任、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专职副主任石佩莹,团市委团结联络部部长、市青联秘书长沙丽娜出席会议,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骏主持会议。
编辑:孙欣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