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路“学雷锋朋友圈”再扩容!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快来看看有你熟悉的吗
5月20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南京东路民兵连为民服务队的年轻民兵们早早聚到南京路步行街,干练地搭建起17顶迷彩帐篷,整齐摆放好桌椅、板凳、移动电源等,近200米的服务区惹人注目。
“不让学雷锋总在风雨中,活雷锋为群众服务,我们为活雷锋服务!”黄浦人武部部长薛军介绍,去年下半年,他们协调地方有关部门规划设置规范整洁的服务区域,统一配备服务摊位硬件设施,确保了学雷锋活动更加有序高效。
此时,各个服务摊位已陆续围拢一些群众,好多人都拿起手机拍照,一位老大爷激动地说:“我要把照片分享在朋友圈,让更多的人感受和传承雷锋精神。”
“最近天气一直不好,我们有好几位老人的脊椎炎又犯了,非常疼痛,他们行动不便,有什么好的康复治疗办法?”一个摊位前,两位来自附近某敬老院的服务人员急切地询问。
“一方面使用药物治疗缓解疼痛,另一方面平时可以做一些理疗,比如按摩、牵引运动,还可借助护腰等器具进行辅助康复。”几个年轻的民兵现场做起示范动作,还从携带的药箱里拿出几盒药膏。
“这次,又有一批新队员加入了民兵连为民服务队。”黄浦人武部军事科长王亚伟介绍,今年的为民服务队岗位很抢手,很多年轻人踊跃报名,都想加入这个光荣的集体。
1982年开始,黄浦区所属企事业单位的民兵就跟着“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一起走上南京路开展为民服务,如今已步入第37个年头。去年3月,黄浦人武部结合民兵整组工作,专门调整组建南京东路民兵连为民服务队,队员都是由各行各业精心遴选出的骨干力量,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在一个帐篷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军人,胸前挂满军功章,正在给一群孩子讲着什么。原来,这是新四军老战士刘石元老人给黄浦报童小学的小朋友们讲述当年解放上海的战斗故事。
老人双眼饱含柔情,声情并茂地讲述激烈的战斗场景和牺牲战友的感人故事,教育孩子们不忘昔日的战火硝烟,不能忘却先辈们流下的热血。
挂满军功章的老军人与现场围拢过来的90后民兵、学生们,仿佛穿越时光,见证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历史接力棒的交接,老人望着民兵身上那熟悉的迷彩军装感慨万千,拉住围上前来的一位民兵,帮他抚平军装褶皱,勉励他要穿好这身军装,在为民服务的路上坚持下去,为这身军装增光添彩。
“我们的父辈为了解放新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永远都不能忘了传统。”现场的一位老人王定森感慨,他也经常来南京路,给大家讲讲传统故事,看看能为群众做些什么。怀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很多革命后代,他们的父辈,有的是老红军,有的是新中国的建设者。
“你们给我讲解的法律知识,对我太有帮助了!”一个服务摊位前,一位老阿姨紧紧抓住上海大学生研究生张琼琼的手,不住道谢。
老阿姨的孩子不在身边,近期遇到了一个法律难题,内心非常焦虑。张琼琼给老阿姨耐心细致讲解了怎么去维权,不时与她互动交流,偶尔还把老阿姨给逗乐了。
“南京路的活动开展这么多年,影响和带动的人越来越多。”薛军部长介绍,每次活动都会来一些特殊的服务者,有革命后代、有学生、有白领,甚至还有老外,有的革命后代都是年纪很大了,他们说,要把父辈创下的好传统讲给年轻人听,把父辈的接力棒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为加入这样有温度的光荣集体而自豪。”第一次来参加为民服务的新民兵黄富丞感慨地说,一定要接过为民服务“接力棒”,擦亮前辈们创造的闪亮“名片”,在新时代学雷锋的征程上不断前行。
一个个迷彩帐篷就是一座座爱心驿站。短短两个小时,现场200多个单位的摊位前始终络绎不绝,帐篷“快闪”学雷锋活动成为南京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者:何易 张旭伟
编辑:李静
责任编辑:张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