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为啥把左转右转叫“大转弯”“小转弯”?
初来上海的人会发现,上海话中的一些语词与许多地方不一样,很有特色。
比如,上海话把车辆或行人向左转弯讲作“大转弯”,向右转讲作“小转弯”。
▲1912年《上海城内道路警岗图》,可见圆城里城市道路沿水而筑,随河流弯曲
古代,中国的许多城市有城墙,通常为方城。城市道路像棋盘,井然有序,要么东西走向,要么南北走向。所以,住在这种城市里的人,方向感特别强,一般使用东南西北识别方向。
上海是圆城,也是江南水乡,许多城市道路沿水而筑,河流弯弯曲曲,道路也缺乏方向感,所以上海城市里的居民一般不会使用东南西北识别方向。如果一定要上海人使用东南西北,一定会“找不到北”。上海人往往使用“左右”识别方向,当上海人指示方向时,往往会讲:“出门后朝右走,过两条马路,再朝左转弯,再穿过两条横马路,就到了。”
▲190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颁布的《巡捕职务章程》中的“马路章程”,规定车辆靠左行驶,右转弯俗称“大转弯”
近代以后,上海迅速从一个县城发展成大都市,城市道路密密麻麻,人流如织、车水马龙,为了防止交通事故,也为了道路的畅通无阻,上海的公共租界参照英国靠左行驶的制度,并逐步制定和完善交通规则。如190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颁布的《公共租界巡捕职务章程》第三十项为“马路章程”,实际上就是早期的交通规则——“驾车者须在马路左边前行,如欲超过他车,须从他车之右边向前;过桥或丁字路口,或转弯之时应格外缓行,向左转弯,应靠近路边,向右转弯,则须从宽而转,即俗所谓‘大转弯’。”
▲ 1930年代,南京路,车辆靠左行驶
文中提到“即俗所谓‘大转弯’”,说明在《章程》颁布之前,上海人已经使用“大转弯”“小转弯”这样的交通俗语。英国的交通规则规定车辆必须靠马路的左侧行驶,所以,早期上海的车辆应该靠左侧行驶,车辆向左转弯时,转弯的弧较小,所以叫“小转弯”,而车辆向右转弯时,转弯的弧较大,因此叫“大转弯”。
▲上海街头,电车的车头上张贴从1946年1月1日起,车辆一律改为靠右行驶
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助的各种汽车大量进人中国,美国的交通规则,车辆靠右行驶,所有的车辆也是根据“靠右行驶”来设计的,方向盘设计在车辆的左侧。抗日战争胜利后,租界时期已经结束。
1945年底,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全国交通规则,规定从1946年元旦开始,全国的车辆一律改为“靠右行驶”。于是,上海的“大转弯”和“小转弯”也随之改变方向,车辆向右转弯叫作“小转弯”,车辆向左转弯叫作“大转弯”。
▲1948年北四川路天潼路北望,车辆靠右行驶
作者:史博臻
资料来源:“上海门牌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钱蓓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