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上海究竟难在哪里?单是听取财政接管纵队的汇报,陈毅花了两天两夜
从1949年5月12日打响解放上海第一枪起,至5月27日正式解放上海,前后不过半个多月时间。然而,上海战役的备战时间之长、工作之细远超人们想象。解放军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战上海”之前,各级干部做好了方方面面的准备。
为了制定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各项方针政策,中共中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阐述、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问题。在这一精神指引下,根据战争形势发展,4月25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提出“约法八章”: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保护一切公私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业……
透过“约法八章”,可以回答解放上海究竟难在哪里。
据史料介绍,当时中共中央和总前委时刻考虑这样一些焦点:第一,上海是帝国主义利益最集中的地方,美国、英国的军舰还停在黄浦江中,如果进攻上海,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使国际局势复杂化?第二,在上海作战,犹如“瓷器店里打老鼠”,如果打烂了上海,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就要蒙受重大损失;第三,如果人民解放军接管工作做不好,导致上海停工停电,发生混乱,变成一座“死城”,新政权就可能在上海站不住脚。
因此,在部署渡江战役时,中央就提出对战上海要“慎重,缓进”。
1949年5月初,总前委主动提出,并由党中央批准,推迟攻取上海的时间,在江苏丹阳进行集训,主要进行纪律教育,学习城市知识,做足战上海之前的各项准备。事实上,各部队在集训期间,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城市政策教育。由上海市档案馆提供的史料记载: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专门编写了一本小册子《城市常识》,下发到每个连队,分为五课,由指导员给战士们讲解城市知识。比如,军队进入城市要依靠的群众——产业工人、知识分子、学生等,各有什么特点,帮助大家更好地辨识了解他们。
同时,数千名干部从各解放区、北平、香港等地日夜兼程赶来,投入集中整训,他们中有不少人是著名的“上海通”。大家分头进行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搜集有关上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资料,并根据这些材料和中共中央有关政策,研究战上海及之后的接管措施。
如上海的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如何区别对待,外国人的企业如何接管,国民党政府机构如何处理,金融如何稳定,流氓帮会怎么处置,市民的粮、煤等生活必需品如何保证供应等,堪称事无巨细。单是听取财政接管纵队的汇报,陈毅就花了整整两天两夜,对于如何紧急调运粮食、棉花、煤炭保证上海市民需要,作出周密部署和应急准备。
作者:顾一琼
编辑:李静
责任编辑:张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