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6岁导演的乡野传奇
《路边野餐》剧照。 (均片方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邵岭 实习生 曾心怡
日前,26岁的中国青年导演毕赣获得了第68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影人”竞赛单元最佳新导演奖,其长片处女作《路边野餐》同时获得该竞赛单元特别提及作品奖。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侧重于对青年导演的挖掘,与华语电影有很深的渊源。1994年,陈凯歌凭借《黄土地》获得当年的银豹奖。此番获奖的《路边野餐》以勾连过去、当下与未来的三段式结构,讲述了诗人陈升在寻找侄子卫卫的途中,与他逝去的爱人在神秘时空重逢的故事。借着诗一般的电影语言,毕赣将家乡贵州凯里呈现在银幕上,带到了瑞士小镇的观众面前。
“根据自己喜爱的面孔来选演员”
毕赣出生于1989年,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从大学时期的学生作品《老虎》,到2014年在香港短片电影节获奖的黑白短片《金刚经》,再到《路边野餐》,家乡是他作品中离不开的元素。洛迦诺电影节选片负责人马克·佩兰森在其撰写的短评中写道:“导演毕赣创造性地构建出一种诗意地进入自己家乡的途径……在这部令人惊讶的长片处女作中采取了一条最简单的实现道路。”
《路边野餐》中,有一个长达40分钟的长镜头被评委们所赞赏。毕赣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事时坦言,这得益于自己此前有过一年拍摄婚庆视频的经历,跟拍在酒席间穿梭的新郎、新娘让他感到新奇有趣,最终他将拍摄长镜头的技术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用一段持续的影像,模糊了真实与虚无的边界。
各具特色的面孔,是毕赣作品的一大特点。《路边野餐》中的演员大多没有专业背景,多是毕赣身边的亲戚好友。毕赣解释说:“我一般根据自己喜爱的面孔来选,这样会让影像更有意思。”在片中扮演侄子卫卫的是毕赣同母异父的弟弟,老医生的扮演者则是毕赣奶奶住院时一位同病房的病友,老歪之前是一名猪饲料推销员,现在在郑州火车站贩售零食。而其中最主要的人物——主演陈永忠则是毕赣的小姑父,目前在一家工厂当保安。小姑父有一张泯然众人的平凡面孔,但浑身上下却又透着捉摸不定的气质,毕赣说这正是自己想要的多面形象,而对这种形象的探寻也成为了创作《路边野餐》的初衷。
由于演员不够专业,毕赣对他们的要求并不会太高,甚至也没有给他们看过剧本。在毕赣看来,剧本更像是工作人员专属的工作蓝本,而对于没有接受过训练的演员而言,文字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发挥。“他们不太清楚整个故事,只是通过我的口述来了解自己要演什么。比如卫卫,我之前跟他说过你要扮演一个等待超人来找你的角色,他就一直以为自己在演超人的故事,演得还蛮认真的。”
“影片有望年内公映,不会在意票房”
《路边野餐》的拍摄过程并不顺利。影片以两万元开机,整部影片的投资大约为108万元,在拍摄过程中“基本上三天一个状况,经常拍着拍着就没钱了”。就这样,毕赣带着准90后的团队坚持拍摄了两个月。之后,他又跟录音师一起补拍了一个多月的镜头,才最终将作品完成。
据悉,该片已正式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有望年内与观众在大银幕相见。面对国内市场文艺片票房的尴尬,毕赣却并没有表示出过多的在意:“一个事实是,无论票房如何,这个片子也不会为我带来更多的观众和更好的评价,而我拍它也并不是为了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我并不担心。”中影(上海)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担了该片的海外独家发行,海外版权和放映将是收回投资的主要渠道。
同时,毕赣也透露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拍一个乡野侦探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仍然是陈永忠。毕赣表示,这会是他做出的新尝试,也是对陈永忠形象的新发掘。在毕赣的构想中,这部作品的拍摄会将悬疑与自己原本的风格相结合,而之前故事的各个角色也有可能出现其中。“我的几部电影多少都相互关联,角色也会有自己的生老病死。我在想以后的作品可能会讲讲一些配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