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贝的作品曾制作成法国官方发行的纪念币,被法国文化部长用来作为新年贺卡。日前,桑贝系列《童年》等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
《小淘气尼古拉》塑造了一个调皮捣蛋、人见人爱的小男孩形象,俘获了大人读者的心,人们总是好奇追问桑贝:“这是你的童年生活吗?”
当然不是。
在《童年》一书中,桑贝首次披露了童年经历——拮据的生活,争吵的父母,不停地搬家。他如何摆脱并治愈原生家庭之痛?
幸好,他可以画画,可以想象。他为自己营造出一个平行世界。
读《童年》,仿佛倾听敏感忧郁的男孩内心,听他讲述啼笑皆非、笑中带泪的童年生活。本书收录了桑贝众多以“童年”为主题创作的插图,并附有4万字访谈稿。
1932年桑贝出生在波尔多,一座因红酒出名的法国城市。桑贝的继父靠推销罐头食品赚取微薄的佣金,养活一大家子,拮据生活成了父母不断争吵的导火索,又成了街坊四邻的八卦谈资。
打小开始,每天夜里,桑贝都要用听广播来试图平息晚上父母吵架给他造成的内心焦虑。只有听着雷·范图拉乐队的演奏,他才能逃到想象之境,给自己创造出一个个平行世界,畅想未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他面对绝望的苦痛现实时稍感安慰。
早熟的桑贝很早就体悟了生活的艰辛,多年后,他在《童年》中精辟剖析了贫穷的本质:“穷人有很多借口,要比那些不是那么贫穷、不是那么一无所有的人更加冷酷无情。人们总以为穷人会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等。完全不是。他们由衷地互相憎恨。”
但桑贝没有憎恨原生家庭,他用幽默来笑对人生,成了学校里的“皮大王”,同学眼中的“开心果”,这份纯真贯穿了桑贝一生,融入了他的作品。
及至《童年》,白发苍苍的桑贝在讲述往事中仍保有一颗稚子之心。
因家境贫困,桑贝中学毕业后就进入社会,打工贴补家用。他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磨练画技,继父的鼓励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他甚至在访谈中直率坦言:“我想我希望拥有逼我去弹钢琴、逼我去学一堆通常而言让孩子们深恶痛绝的东西……的父母。”
桑贝的画,尽管看起来简单,但每幅画都是一个浓缩的哲理故事,它解读人心,如CT扫描一般清晰精确,又如诗般温柔熨帖。
桑贝的画,如同一面面精心摆在太过严肃灵魂前的哈哈镜,它们邀请我们,用敏锐目光去看人间百态,和某一刻的悠闲自在。
虽然是世人眼中的顶级画师,他也有诸多烦恼:没有灵感怎么办?编辑一遍遍要求改稿怎么办?如何面对其他画家的竞争?一颗新星有时很快就会陨落,业界就是这么残酷。桑贝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他了解自己的天赋,但明白比天赋更重要的是勤奋。
“四年前在巴黎,为了躲避骤降的春雨,无意间在咖啡馆中看到桑贝画展的海报,一路上比手画脚地问路,找到位于拉丁区小巷中不起眼的小画廊时,已近黄昏,只见昏暗的玻璃门中隐隐浮现出桑贝熟练典雅的线条,但却不得其门而入,怅然而返。第二天兴致勃勃地又去了一趟,门仍锁着,直到第三天与略懂法文的朋友一同前往,才发现门边有个小小的电铃,旁边写着:如要入内参观请按此铃。哑然失笑之余,不禁感到这段漫画式的寻觅过程,可真像是桑贝笔下那些看似平淡而又不禁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作品。”中国台湾画家几米讲述了他男神桑贝相遇的经历,令人莞尔。
他如是评价桑贝:我会仔细欣赏每一张作品,研究每一笔轻松熟练的线条,如何勾勒出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情。比如说画出眼睛位置的那两个小黑点的高低位置,和嘴巴那一条上扬或下坠的曲线,简单两点一竖的线条,就可以排列组合出各种微妙的情绪。同时我还可以由图画中的场景小道具,感受到绘者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的痕迹。
你被桑贝的画打动了吗?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邵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版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