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发展,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
经济全球化潮流是怎样的?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推动开放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2019年第10期《求是》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读懂“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的要义。
总书记说:
我国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
?“学习笔记”注: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要谋求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更加积极主动地打开国门搞建设。
回望昨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从而开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世界潮流的成功的对外开放之路。今天,当世界经济已经连接成一片大海,如果有谁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不可能,也做不到。
总书记说:
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西方国家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则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市场。三是经济全球化阶段,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随之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演化。
与之相对应,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也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先是在鸦片战争之前隔绝于世界市场和工业化大潮,接着在鸦片战争及以后的数次列强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成为积贫积弱的国家。二是“一边倒”和封闭半封闭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向苏联“一边倒”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文革”中基本同世界隔绝。三是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学习笔记”注: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就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逻辑、过程,奠定了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以史为鉴,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入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以及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发展历程。
而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如今的中国,已被视为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地同国际上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总书记说:
我们现在搞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但风险挑战不容忽视,而且都是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这可以从4个方面来看。
◎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难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尚未改变,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
◎二是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西方国家通过再工业化总体保持复苏势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但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严重,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苗头,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
◎三是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四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大进大出新格局,但与之相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
?“学习笔记”注:
与过去相比,我国开放面临的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从国际力量对比、世界经济前景、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新时代,我们应当如何推动开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的总体要求。
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我国推出一系列高质量对外开放新举措,如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等。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全面开放新格局。
总结:
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砥砺前行,不惧风雨,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