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的上海“中苏友好月”| 记忆

2019-06-05信息快讯网

1950年代,中苏两国结为同盟,共同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同一时期,中国开展了以“中苏友好、学习苏联”为主题的一系列宣教活动,即“中苏友好宣教运动”。这场运动本质上是一场思想改造运动,以改变当时人们对苏联的各种错误、模糊认知,使人们愿意努力学习苏联各领域经验、走苏联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上海这座近代开埠以来就深受欧美文化浸润的国际大都市,中苏友好宣教运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国初上海社会依然带有浓厚的欧美情结,对于苏联存在诸多负面认知,这就对于走苏联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巨大障碍,因此1950年代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苏友好宣教运动时,上海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城市。

11月7日是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1950年代,每年11月前后上海都会以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为契机,集中开展各种中苏友好宣教活动,为期一个月,史称“中苏友好月”。中苏友好月是上海集中开展大规模中苏友好宣教活动的最主要平台,在整个中苏友好宣教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1950年代的上海“中苏友好月”| 记忆-信息快讯网

《中苏友好月活动照片——苏联图片展览》,1952年,上海市档案馆藏。



中苏友好月期间,上海开展的各项宣教活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形式可以分成口头宣传、形象化宣传、文字宣传,每种形式又包含多样的宣教手段。通过这些宣教手段,大大强化了上海社会对苏联的认知,对外巩固了中苏同盟关系,对内推动了上海社会学习苏联经验、走苏联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积极性。

口头宣传活动以讲座、报告为主。中苏友好月期间举办讲座、报告始于1951年,地点在中苏友谊馆,这是上海中苏友协最重要的综合性宣传场所。1951年11月4日,友协与上海科联科普联合举办“国际主义宣传座谈会”,参加者主要是科联、科普会员及友协宣传演讲员,冯德培、卢于道、姜椿芳、刘思慕等人受邀作重点发言。

从1951年开始,上海在中苏友好月期间举办广播讲座,邀请上海党、政、友协负责人、各界代表人物及访苏人士担任主讲,由上海广播电台向全市播放,扩大了听众范围。当时友协与抗美援朝分会联合举办了若干场广播讲座,讲题包括“苏联的青年和妇女”、“苏联人民热爱新中国”、“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等。

利用广播作为中苏友好月宣传工具始于1951年,当时通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送讲座报告。从1952年开始,中苏友好月期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节目形式更加多样,包括剧本、朗诵、小说、快板等。电台除了请党、政、友协负责人及各种代表性人物讲演外,各个群众性节目也分别组织和举办特别节目,并结合不同群体特点与要求进行广播。在各节目之间还播送关于苏联成就、中苏友好意义的插播短稿。

图片展览是中苏友好月期间重要的形象化宣传手段,该活动始于1950年中苏友好月。建国初上海中苏友协缺乏固定展览图片场地,只能在上海南京西路西侨青年会原址举办图片展览会。图片展览于十月革命节当天开幕,原定11月16日闭幕,在观众要求下延期至12月3日,观众多达70657人次。

1951年5月,中苏友谊馆建立,馆内展览场成为展出图片的重要场所。1951年中苏友好月期间,友协在展览场举办“苏联共产主义建设图片展览会”及“苏联电影海报样片展览”。此外,上海中苏友协还在若干街道、公园建立起中苏友好画廊。


1950年代的上海“中苏友好月”| 记忆-信息快讯网

《华东中苏友好协会、上海市中苏友好协会、华东人民广播电台等主办的中苏友好月苏军红旗歌舞团广播演奏大会,本市各界人民手持鲜花、信件和礼物等排队向贵宾们献赠》,1952年,上海市档案馆藏。



1953年中苏友好月期间,图片展览的规模达到高潮,当时上海中苏友协在长寿路工人区新建了一条中苏友好画廊,且在中苏友谊馆门口增设一条“友谊画廊”,不少路人都会驻足观看。友协还对已有画廊进行重新布置,更换淮海路中苏友好画廊的全部模型、图表、语录。

在友谊馆展览场和中苏友好画廊展出的图片,是上海中苏友协根据中苏友协总会及上海市委要求编辑与制作的。图片除了在展览场和画廊进行展示外,还在各公共场所及借给基层单位进行展览。

另外,1951年中苏友好月期间,上海中苏友协首次与华东影片公司联合在各大影院放映苏联电影,史称“苏联电影展览”。

1950年代,每逢中苏友好月,上海中苏友协都会印发各种文字宣传材料,各单位负责人、宣传干部将这些文字宣传材料作为本单位开展宣教活动的参考资料。文字宣传材料有些是中苏友协总会编辑的,有些是由上海中苏友协制作的。

1953年友协改变组织形式之前,文字宣传材料主要通过友协直接向各友协基层组织赠送,同时也会销售若干材料给另行购买者。例如,1951年中苏友好月前后,友协编译《十月革命的史实和意义》、翻译罗西斯基论文《苏联劳动人民以加紧生产保卫和平来迎接伟大十月革命》,制作2篇活页,《苏联知识》杂志则提前在1950年11月6日出版。此外,友协还在篇中附记《学习和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应特别注意的几点》。友协赠送3000份给各基层组织,又售出5000份给另行购买者。

上海中苏友协改变组织形式之后已不再有基层组织,所以1953年中苏友好月前后友协制作的大部分文字材料必须通过各党委、区委宣传部分发,少数通过原友协总支分发或直接发交个别单位。

每逢中苏友好月,上海各报纸对重要集会与活动都会登载相关新闻,这些新闻材料正是上海中苏友协向各报纸提供的有关画廊、图片展览、友谊馆、图书阅览室及其他纪念活动方面的文字资料,以便于各报纸对中苏友好月各项活动进行报道。

纵观1950年代上海开展的中苏友好月宣教活动,可以发现政府始终坚持宣传苏联先进性、社会主义体制优越性及苏联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固然是由于中苏两国是社会主义同盟国,同时亦应从中看到中国政府对于内政的深层次考量。建国初,新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建设,中国亟需得到苏联的物质与技术援助,“一五”计划全面展开前后这种需求显得更加迫切。新中国政府在一段时期希望中国引进苏联发展模式、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一时期,上海社会对于中苏友好、苏联先进性则带有怀疑或漠不关心的心理,这无疑对中央政府的国家发展战略产生了阻碍。因此,政府必须大力宣传中苏友好、苏联先进性,以期使人们摆脱固有思维,转而认同苏联并愿意积极向苏联学习各领域经验,为新中国建设努力工作。同时,为了避免宣传中苏友好、苏联先进性导致人们产生对苏联的依赖思想,宣传时也强调苏联民众为了国家建设而忘我工作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见,中苏友好月期间宣传的苏联形象与当时苏联真实情况之间存在一定落差。



作者:姜超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任思蕴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