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沉淀过往 激励未来
近年来,广东德庆县以推动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为着力点,利用丰富的历史古迹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游客感受岭南特色的华夏文明传承之路。
上图 小学生们在德庆县悦城镇罗洪村连片稻田里的“大地棋盘”上进行象棋博弈,吸引游人观看(无人机拍摄)。
左图 民间艺人在德庆县悦城镇罗洪村为游人表演雄鸡舞。 新华社记者 陶 明摄
? 对热爱文化遗产的人来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是一场重要的盛会;于更多普通人而言,这也是一次感知和了解其魅力的契机
6月8日,我国迎来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系列文博类和非遗类展出活动在全国各地轮番登场:429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54家博物馆通过免费开放、门票优惠、义务讲解、革命精神宣讲、文化遗产论坛等多种形式参与其中;喜欢非遗的可以关注6月7日至10日在浙江省象山县举办的非遗影像展,到国家图书馆聆听“非遗讲座月”,参与全国各地举办的3200多项大中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对热爱文化遗产的人来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是一场重要的盛会;于更多普通人而言,这也是一次感知和了解其魅力的契机。要知道,文化遗产不光沉淀着厚重的历史,还激励着可见的未来;不仅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渗透在我们可见、可参与的生活之中。
激发参与热情
在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看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一个宣传传播文物保护理念、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平台。国家文物局将今年的活动主题确定为“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主场城市活动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活动包括开幕式、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论坛、革命旧址开放、文化遗产公开课等9项主要内容。
除了延安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外,国家文物局还倡导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结合今年遗产日主题,依托文物资源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据统计,其中的革命文物主题宣传活动多达500多项,如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五四百年”展览;江苏举办“在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新四军历史文物展”;安徽博物院举办“烽火江淮安徽省革命历史展览”;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举办“红色记忆历史教室”活动;湖北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举办“画为刀——抗战漫画回眸”展等。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介绍,今年恰逢中国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15周年,也是粤剧、南音等25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因此,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围绕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及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宣传传播、研讨交流等活动。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公众的共同参与,特别是要激发年轻人的参与热情。胡雁在介绍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亮点时特别提道,众多新媒体平台将通过设置相关话题、征集展示非遗短视频、推送重点内容等方式,带动广大年轻人关注非遗、喜爱非遗,加入非遗保护队伍。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也表示,今年延安的主场活动特别考虑了年轻人的感受,采用革命故事宣讲、串讲、小品、舞台剧、情景剧、诗歌串烧等方式,以及快闪、Rap等时代性较强、更受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讲述延安时期经典革命故事。
活起来、用起来、亮起来
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家文物局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博活动主题确定为“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将主场城市活动设在革命圣地延安,可谓别有深意。陆琼表示,这正是不断激发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把革命文物保护好、革命传统弘扬好、革命精神传承好。
“革命文物是最能展现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最能体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历程的实物见证和重要载体。”陆琼说,各地通过组织革命文物主题宣传活动,回顾革命奋斗征程,重温共和国发展历史,将为提升全社会革命文物保护意识,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登记革命旧址、遗址共计333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7处;全国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808家,馆藏革命文物100万件套。
这些年,延安革命旧址区整体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其他地方也在尝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就探索了把革命旧址保护与精品红色旅游景区相结合,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与特色乡镇建设相结合,与休闲农业相结合4种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模式。
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断跟进。2018年7月21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全面部署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确立了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任务书和路线图。2018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要求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改善这些文物资源的保护状况,进一步挖掘其时代价值,进一步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用起来、亮起来,让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这是革命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近几年的工作重点。” 陆琼表示。对此,两办文件部署了2018年至2022年的5项主要任务、6大重点工程。“我们期待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革命文物主题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更见成效、更富成果。”
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端午节小长假,不少地方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推出非遗体验游,许多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也专门安排在景区、传统村落、历史街区等地点举办,为游客带来更多文化体验。胡雁说,将非遗宣传展示与旅游相结合成为今年遗产日活动的一大特色。
广州市推出了粤剧体验游、古琴体验游、端午龙舟体验游、广式生活体验游等10条非遗旅游线路;北京市主会场活动为“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系列活动暨第六届北京非遗大观园端午游园会”;上海市在遗产日期间启动百万市民游上海夏季非遗主题活动,发布非遗旅游线路和非遗美食地图……
专家表示,非遗的体验性、文化性本就与旅游有着天然联系,在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很多旅游线路都可以融合非遗项目。同时,非遗与旅游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社会大众对非遗产生更美好的感触,培养和提升人们对非遗的情感。不过,很多旅游产品对于非遗内容的呈现存在着标签化的问题,缺乏对非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一些与当地地理环境结合紧密的非遗深度游活动,则越来越受到游客欢迎。
现在,很多到云南大理喜洲镇的游客都喜欢到蓝续扎染小院坐坐,动手体验一番扎染的乐趣。扎染是白族人世代相传的手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蓝续扎染小院的主人小白说:“把村里的手艺人聚集到蓝续,做她们每天都会做的扎染。客人到小院来,可以一起体验古法工艺和白族人原汁原味的生活。”小白相信,扎染的传承离不开滋养它的这片土地。能够吸引外面游客不断前来的不仅仅是手艺本身,还有传承这门手艺的当地人,以及他们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
非遗和旅游的确可以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只有更多人积极参与、主动实践和深入挖掘,才能让非遗更好传承,让旅途更加多彩。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