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网络拉歌唱响爱国强音
今年3月以来,一场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在全国多所高校唱响,青年学子献歌新中国70华诞,展示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共奋进的爱国情和报国志。
聚磅礴爱国力量
今年3月31日,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三所高校率先在网络上发起拉歌挑战,众多高校纷纷加入、接力传递。两个多月来,拉歌活动历经“青春篇”“传承篇”两个阶段,如今已进入第三阶段“奋进篇”。高校学子通过传诵一首首经典老歌,唱响新时代奋进之歌,抒发爱国情、报国志,彰显出奋进中蓬勃的青春力量。
地处“共和国摇篮”的江西理工大学学子们,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下诵读了由江西籍革命烈士方志敏写下的《可爱的中国》,并用一曲《祖国,我的依恋》表达了师生扎根赣南、服务老区的深厚情怀。
延安大学将延安时期的影像资料和如今学校发展交叉展现,用一曲深情的《延安颂》唱出革命圣地的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教师赵宇涛说:“拉歌本身具有互动性、竞争性、群众性,我们选的歌曲不仅有力量,而且更有特色。希望可以用歌曲激励同学们热爱祖国、奋发向上,向全国展示出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新面貌。”
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子们唱响由校友乔羽和刘炽共同创作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唱出了全体人大人书写新时代奋进之笔的担当使命。作为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青少年成长的金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可谓是家喻户晓。“之所以选择这首歌,不仅因为它是由人大校友创作的,更因为歌曲堪称经典,历久弥新,充分体现着新时代中国青少年为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谈及选择歌曲的初衷时这样说。
“多少次梦中诉说,你是我豪迈的祖国,世代的劳作,汗水浇灌了秧禾。”孙钧、郑时龄两位院士出现在同济大学拉歌现场,与师生们共同唱响原创歌曲《青春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陈大文说:“爱国是一种深沉的情怀,表达这种情怀需要仪式感。今天我们与学生共同唱歌抒怀,这首原创歌曲让我们感到特别庄严和神圣,更能凝聚起同济人磅礴的爱国力量。”
传承责任与事业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是一场跨越祖国千山万水的青春大合唱,更是一场跨越共和国70年发展历程的传承大合唱。在北京大学拉歌现场,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夫妇对青年学子寄语:“我们做不完的,你们接着干!奋斗就是幸福,奋斗才有未来。”在复旦大学拉歌现场,1951届教育系校友于漪将粉笔递给了支教团同学,为中国而教的事业在传承。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飞机总设计师1977级校友吴光辉,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1988级校友孙泽洲以及来自航空航天企业的校友,唱响着国之重器背后南航人的坚守和执着。
“梦追科学,情怀人文。岁月可鉴,报国赤忱。”电子科技大学的青年学子和来自“成电故事”讲师团的老教师们共同演唱了原创歌曲《年华似锦》,深情唱出炽热的爱国之情。讲师团21位老教授平均年龄81岁,4年来,他们奔波于新老校区,为两万多名学生开办了100余场讲座。他们把拉歌活动变成了现场思政课,为学生讲述成电故事。
创新形式唱心声
从民族特色到行业先锋,从碧波蓝天到绿水青山,从原创RAP到民歌改编,从鼓乐演奏到美声演绎……除了有深情演唱,更有戏曲、朗诵、舞蹈、独白、快板、手语、情景话剧等多种表现方式,高校师生们用丰富多彩的传递和演绎方式释放着青春的热情和创造力。
东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东南大学四所高校以“东南西北”高校F4组合联动登场,从祖国的东西南北共同唱响青春赞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高校“双胞胎”的形式登场,用校歌和原创歌曲唱出为祖国“加油”和守护祖国“江山”的庄严承诺。
这是一次特殊的“思政课”,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课”,一次激发青年家国情怀的“创新课”,一次引导青年与祖国共奋进的“公开课”,广大青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实际行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两个多月以来,从“白河之津”到“黄河之滨”,从“黄浦江畔”到“浏阳河上”,从“大明湖畔”到“白山黑水”……拉歌活动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的2000余所高校,微博话题阅读量3.2亿,拉歌视频总播放量近40亿,实现了网络小屏到公交、地铁、广场等户外大屏的拓展。这场通过各高校新媒体平台互动传递,用青春歌声礼赞祖国的“网络接力”已火遍全国,万千师生用歌声唱出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