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

2015-09-14信息快讯网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位列“2014最美基层图书馆”榜首的常熟市图书馆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铁琴铜剑楼主人瞿启甲出任常熟图书馆首任馆长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1915年的常熟县立图书馆及其书库、阅览室。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一九三七年一月,常熟县立图书馆被县政府强令搬迁,只得另觅石梅游文书院至山堂旧址重建新馆。图为一九三七年的常熟县立图书馆及全体职员合影。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市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图为该馆古籍书库及部分珍贵藏书。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抗战时期,郑振铎曾为找回常熟《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出生入死辗转寻访,最后筹集九千银元从书商手里成功收回二百四十二种赵家旧藏。图为脉望馆,现“虞山派古琴艺术馆”。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市图书馆夜景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2013年11月,常熟市图书馆被中宣部、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10月,常熟市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2014最美基层图书馆”,且位列榜首。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市图书馆露天阅览休闲处

 

常熟图书馆:弦歌不辍一百年-信息快讯网

常熟市图书馆一角

■叶黎侬 曹家俊

百年沧桑多传奇。2015年10月,藏书之乡常熟将迎来常熟图书馆一百周年华诞。百年图书馆,风风雨雨,经几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聚沙成塔,终成国内一流文库。

创业篇

筚路蓝缕创业难

常熟城内慧日寺街西的于公祠又称永思书院,是昔日名流士绅、社会贤达聚会之处。1914年某日,清翰林徐兆玮、清进士张鸿与时为民国国会议员瞿启甲、民国首任民政长丁祖荫及文学家曾朴、藏书楼咫园第二代主人宗舜年等又相聚一堂,议论时局。

席间,瞿启甲提议,邻邑无锡、南通等地皆已建立图书馆,常熟也应从速筹建县立公共图书馆。徐兆玮、曾朴、丁祖荫等均表赞同。

其时,正逢民国之初,欧风东渐,公立或私立图书馆在经济发达的长江沿岸尤其是苏南地区如雨后春笋涌现。其中,公立图书馆一改以往私家藏书置于高阁秘不示人的传统,面向公众,公开阅览,对开启民智、传播文明、利用文化资源和促进教育事业,起到了私家藏书楼无法起到的巨大作用,也必将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常熟有识之士决计要做一件前人未曾做过的大事:筹建县立公共图书馆。

消息传出,社会反响热烈。凡热心公益人士,不论新派人物还是较为保守的清朝遗老,不论退休官僚还是地方乡绅,都对筹办公共图书馆持赞成态度,有的还参与谋划。一时间,建设公共图书馆几成常熟人共识。

1915年3月,瞿启甲等热心社会公益人士正式向县公署递呈请求筹办县立图书馆。时任常熟县知事赵黻鸿思想开明,对常熟文化事业颇为热心,很快批复同意,由地方教育经费项中专项拨款作为开办费,并指定由瞿启甲任筹办主任,负责建馆一切事宜。

因时间紧迫,未及建造新馆,筹办者商定,先租下石梅钱氏祠堂为临时馆舍。经三个多月精心修缮,一个旧式祠堂已然旧貎变新颜成了新图书馆。与此同时,对于馆藏书籍的筹集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办者议定,除了派人分赴苏杭购买书籍与社会捐赠,常熟众多私家藏书也是值得重视和利用的资源。如果藏主不愿捐赠,可以商借形式雇人抄录,然后收藏入库;还可接收当地几所小学藏书以充实馆藏。9月上旬,当地报刊发布由徐兆玮起草的《图书馆征书启》,吁请社会人士热心捐献家藏书籍。此举深得各界赞赏与襄助。

图书馆筹办主任瞿启甲是闻名海内外的清末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常熟铁琴铜剑楼主人。他身体力行,不仅慷慨捐献藏书,还借出珍藏的地方文献供抄录收藏,如历代常熟县志及地方文献等。邑中绅士张鸿、丁祖荫、丁国钧、王兆麟、潘士谔、庞裁、邵松年、俞钟銮、张双南等社会贤达也闻风而动,纷纷献出家藏秘本。

据统计,赴外埠所购书籍加上当地各界所捐赠书籍,共得古今书籍两千余种,经分类编排,全部上架陈列。

1915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常熟县立图书馆开馆。

次日,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其时,民众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低下,读者主要为少数教员及学生。瞿启甲被任命为首任馆长。按县府规定,他每月可领车马费大洋十元。但因经费拮据,直至离任,瞿启甲分文未取。其热忱公益之心,令人肃然起敬。

前仆后继弦歌声

常熟素有藏书之乡的美誉。吴晗撰《江苏藏书家史略》,其序称:“以苏省之藏书家而论,则常熟、金陵、维扬、吴县四地始终为历代重心。”

常熟地方志对藏书家及其藏书事迹较早地作了记述。《常昭合志稿》第一次在地方志中将藏书家单独立传。其后,《重修常昭合志》附设藏书家传,共收录藏书家三十八人,附录三十二人,合计七十人。

地方志设藏书家栏目已属鲜见,而民初能在一个县城设立公共图书馆亦为新生事物。据杨志永《民国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变迁特点及原因分析》统计:“清末民初,公共图书馆只有二十余所,多为省立图书馆,到1921年初达到三百五十六所,省立图书馆大都建立于此时期。”常熟当属领风气之先。

常熟县立图书馆开馆一年之后,曾任日本长崎、神户及朝鲜仁川领事的张鸿倾囊捐赠其所藏日本图书,使馆藏图书骤增至二万三千余册。顿时,原有馆库不堪负担。于是向上呈送申请建造新图书馆。瞿启甲四出奔走,最终,新址选定在西门内道前街,即原清代储粮道署旧址,占地七亩有零。选址确定后,于1916年10月10日破土动工。为全力以赴建设新馆,11月,瞿馆长延聘张鸿为代理馆长,主持日常馆务,自己专门负责筹建新馆事务。

1917年8月,新馆全部落成,11月对外开放。瞿启甲仍复原任。新图书馆设有阅报室一间、阅览室三间(计分杂志、普通、儿童馆),另有女子、儿童阅览室各一间。其时,馆内总藏书量已达一千二百六十九种,六万八千一百五十六卷,二万五千零一十七册。馆藏之富,堪与当时国内各大著名图书馆相媲美。由于新的出版物增加较多,引来较多读者。资料显示,1917年下半年,读者借阅新著六千六百三十八册,而借阅的旧书为三千六百八十九册。

然而,由于常熟图书馆创建于民国初期,军阀连年混战,政局动荡,县知事频繁更换如走马灯,政府对图书馆的财政经费下拨连年递减。从1921年至1927年,馆藏图书虽逐年有所增加,但经费日绌,颓势难挽。馆长更换频繁,最短的仅两月即辞职,日常馆务只能勉强维持。

1937年1月,县立图书馆被县政府强令搬迁,只得另觅石梅游文书院至山堂旧址重建新馆。所有图书分装一百二十箱寄存在醉尉街张美叔家。是年9月,石梅的新图书馆落成,环境幽静,背靠虞山,与昭明太子读书台相邻,也算是选址得当。然而,此时国内形势剧变,抗战爆发,图书馆的搬迁就此搁置。11月,常熟沦陷,馆务全停。

日伪统治时期,驻常日军宪兵队经常到馆里盘问有无收藏对日“不利”的书报,勒令缴出刊载有抗日内容的书报。一次,日军宪兵队长带着几个士兵窜到图书馆,翻了翻报刊,居然被他发现有“倭寇”、“倭奴”字样,顿时暴跳如雷,当场抽了馆长钱育仁的耳光,勒令图书馆立即捡出带有“侮辱皇军和抗日”字样的书报捆扎后送到宪兵队。钱育仁当即愤而辞职。馆务人员不得已,突击抽查乙库书籍中明显带有“倭寇”等文字的书籍,检出三千余册及报纸三束,捆送县南街的宪兵队了事。而一些抗战前发行的地方小报多被付之一炬,殊为可惜。

但丢卒保车,虽然牺牲了一些乙库的普通书籍,最终保住了甲库内的线装古籍。日伪统治时期,历任馆长基本能恪尽职守,一方面在表面上应付敌伪的检查,一方面也尽可能保护馆中藏书尤其是大量古籍不致损失。如馆长陈旭轮曾将全部图书分装成箱寄存,其中善本装成十二箱,运至三峰民宅等处秘藏。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党县政府接收图书馆,聘请职员,整理书籍,重新开馆。这时的图书馆已破旧不堪,向县政府请求拨款维修并要求拨款添购新书。县政府以“县库空虚”为由,不但不拨经费,反而要求图书馆裁员节支。不久,内战又起,当局财力多花费于军事,县府财政捉襟见肘,无暇顾及图书事业,购书经费愈减愈少,读者更是寥寥。加之物价狂涨,当局实行白色恐怖统治,以致馆员人心惶惶,纷纷借故离职,馆务工作几近停顿,图书馆处于奄奄一息境地。

波折篇

风雨兼程写华章

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常熟县立图书馆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5月1日,常熟县人民政府派员进馆,10日起正式办公。

人民政府接管图书馆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人心恢复馆务:整理书库,增添设施;编印书目,面向群众;轮训骨干,调整人事;申请拨款,整修馆舍……图书馆面貌焕然一新。自1950年9月后,一方面继续整理内部,清理古籍旧书;一方面广集新版图书,充实库藏。同时,接收了地方开明人士捐赠的图书四万八千册,杂志一万六千本,报纸合订本六百七十七册。

1952年,图书馆更名为常熟市人民图书馆。1954年,图书馆撤销,其工作由常熟市文化馆接收,阅览室迁移至县南街57号。此建筑系“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将其兄私宅无偿提供给故乡文化部门所使用。

1955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江苏省文化局责成常熟市人民政府恢复市图书馆,并从南京的省图书馆调派人员至常熟指导恢复工作,从无锡调派人员协助办理复馆工作。

当年秋季,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亲临常熟视察图书馆复馆情况。抗战时期,郑振铎曾为找回常熟《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出生入死辗转寻访,最后筹集九千银元从书商手里成功收回二百四十二种赵家旧藏,因而深知常熟图书馆的文化根基。

常熟图书馆单独建制后,人员经费有了保障,同时也明确了图书馆事业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图书馆除做好阵地工作之外,加强了对基层图书室的辅导。至1957年底,基层图书馆(室)发展到二十个,其中郊区农村四个、工厂十六个。

正当人们为常熟图书馆事业步入正轨庆幸之际,历史又开启了新一轮考验。1958年4月,常熟“撤市为县”,市图书馆改为常熟县图书馆。是年开始的各行各业“大跃进”运动席卷全国,也波及到县图书馆——不仅强调简化工序,打破所谓“清规戒律”,取消财产登记、取消书名目录,放弃归还和赔偿制度,同时还将数以万计的图书送往农村而不加管理,导致众多馆藏散失殆尽,损失巨大。

最令人揪心的是,“文革”期间,常熟县图书馆的珍贵藏书(其时馆藏古籍经登记共有二十三万四千零十五册,其中线装书十五万册)差点遭到毁灭性破坏。

1966年8月下旬,某校“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欲到图书馆查抄馆藏旧书报。工作人员闻讯紧急商议,连夜行动,以“图书馆红色战斗队”的名义用封条先将古籍部全部门窗封闭,并张贴声明表示已对图书采取“革命行动”。当红卫兵冲到图书馆,发现书库已封,图书馆已自觉“革命”,只得悻悻作罢。因受严重干扰,图书馆业务无法正常开展。1971年,县南街图书阅览室虽对外开放,但仅以几张报纸和一本《红旗》杂志支撑门面。

1976年10月,中国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常熟县图书馆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和整顿馆务的工作,图书馆工作逐步进入正常轨道,馆内业务、图书借阅、辅导培训等有序展开。

突出采编重点,面向“四化”,将历年积压图书分编入库,投入流通;整理古籍,组织力量整理出库藏善本书目六千册。同时,完成了在“文革”期间被抄没私人藏书的清理返还工作,分两批发还图书一万一千十九册;开放原被禁锢封存的优秀作品,充实书源。1981年7月,关闭十年之久的古籍部恢复对外开放,接待县内外专家学者到馆查阅资料。1982年1月春节,少儿阅览室恢复对外开放……

责任在肩勇担当

1983年3月,常熟撤县建市,县图书馆改名常熟市图书馆,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常熟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批准建造新图书馆的决定,选址新城区海虞南路。1987年9月,新图书馆主体楼竣工验收。

新馆占地三千七百三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二千七百三十四点三五平方米。1989年4月,新图书馆外借阅览室对外开放。至10月,新图书馆全部开放。这是常熟公共图书馆第四处馆址。

县南街原馆址全部用作少儿阅览。后来文化部副部长陈昌本到常熟视察工作,看到一个县级图书馆居然专门开辟了少儿图书馆,而且资金基本自筹,于是决定请常熟图书馆到全国图书工作会议上去介绍经验。1991年3月,原县南街图书馆的少儿图书馆(部)全部搬迁至海虞南路新馆。新建的少儿部在海虞路图书馆新馆大院的东南侧,占地面积八百十四平方米。

新图书馆开放后,常熟市图书馆事业有了大发展的空间。常规性的设备更新换代,现代化的办公、服务设施不断增加,使图书馆在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2月,江苏省文化厅图书馆处对常熟市图书馆进行考察、评估、定级,得九百六十七分,居全省最高分。常熟市图书馆被江苏省文化厅列为县级图书馆定级标准试点单位。1994年12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总结暨文明图书馆表彰会,常熟市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一级图书馆和全国文明图书馆。

1995年,常熟市图书馆藏书达五十八万零五百十五万册,各镇图书馆藏书合计四十七万二千二百八十六万册。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超一百零五万册,达人均一册,成为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实现公共图书馆藏书超人均一册的县市。为此,当年12月4日,文化部图书馆司和法规司及江苏省文化厅致电常熟市文化局,祝贺常熟在全国县市中率先实现公共藏书人均达一册。当时省颁的达标要求是人均零点三册,常熟大大超过,也提前超过2000年小康水平人均零点五册的规划目标。

在馆藏持续增加的同时,馆内现代化管理措施逐步到位。1996年4月,常熟市图书馆完成计算机采编与流通服务软件配置工作。1997年1月25日,常熟市图书馆与市电信局联办的“网友空间”多媒体电脑阅览室正式对全市中小学生开放。3月,常熟市图书馆书目数据和工业产品设计数据与国内公共信息网连接,率先在全省成为连接国内、国际信息网的县级图书馆。

新生篇

廿一世纪新跨越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公共图书馆担当的责任越来越大,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年尚属先进的海虞南路图书馆已显“力不从心”,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配置,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2001年底,选址新建图书馆的建设规划被提到常熟市政府文化建设的议事日程上。经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最后确定新图书馆建在老城区石梅广场附近。

2002年7月,常熟市图书馆新馆工程奠基。新图书馆由清华大学建筑院设计,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平方米。2003年6月,书院街常熟市图书馆新馆土建结构封顶,进入紧张的内部装修。

2004年4月18日,书院街新图书馆开放。新馆总投资近亿元。设办公区、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参考阅览室、古籍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文献信息检索室等以及培训、讲座、展览等十六个服务窗口;报告厅座位九百八十个,计算机信息点六百五十个。常熟市图书馆新馆开放后,古籍部由石梅迁入新馆。

自新图书馆建成开放,图书馆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互联网、电子阅览等新科技得到应用。2007年,实现文化共享工程村村通全覆盖。是年6月8日,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将市图书馆命名为“常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9年1月1日,常熟市图书馆实现全免费开放目标。至年底,全市十一个乡镇、场全部建立常熟市图书馆分馆。同时,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011年,建立“掌上图书馆”。2012年,市图书馆与全市各村图书室联网,实行“城乡阅读一卡通”模式。随着分馆建设的推进,逐步向企事业单位延伸,到2013年底,除已建成乡镇(场)分馆十一家,又先后建成企事业单位分馆十一家,搭建全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平台。至2014年底,市图书馆设立的乡镇、企业、学校、部队流通点达四十多处。

新图书馆建成开放后,其门厅成了最理想的展厅,图书馆经常在此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展览,其中尤以书展为最。其实早在1991年6月举办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之际,常熟市图书馆举办的当代常熟籍作者著作展览,就得到社会各界及广大常熟籍作者的大力支持,先后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戴逸,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邓绍基,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陈国符,上海交通大学社会科学普及工程系副主任夏翚,驻外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殊,美国桥港大学教授、纽约圣若望大学教务长浦薛凤,著名作家孙树棻等一百五十多人,给家乡寄赠了著作,共计二百六十七册,深受读者欢迎。这一展览项目现已成为图书馆传统项目。

如今,诸多常熟籍著名学者、作家在家乡常熟图书馆设有专架。图书馆还举办各种读书节、科技书展等,编印《常熟古籍保护简报》《读书台》《书香常熟》等刊物,还编缉出版了多种专题书籍,如《历代名人咏常熟》《常熟藏书印鉴录》《常熟图书馆古籍善本图录》《铁琴铜剑楼题咏》等,整理出版了列入国家清史工程项目的《徐兆玮日记》,参与《中国家谱总目》的编辑工作。

书香常熟天下闻

如果说图书馆的兴衰折射时代的光影,那么藏书的聚散同样让人生出许多感慨。翻阅清代常熟人王应奎所撰史料笔记《柳南随笔》和《续笔》,可看到作者对本邑藏书聚散的记录和所发慨叹并非个例。然而,今天检阅常熟图书馆发展史,可欣慰地看到工作人员对于传统文献资料的保护所作出的贡献。

常熟市图书馆以古籍藏量丰富和地方文献突出而闻名国内。1930年11月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来常熟、1934年5月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邵元冲来常熟,都是为了看古书。这些古籍珍本、文献稿本,很多是在“建县立图书馆”之初由地方藏书家捐献的。

新中国建立后,仍有不少图书收藏家向图书馆捐赠家藏。仅1965年,图书馆就收到私人赠书五批,一千九百三十八种、一万零八百九十七册。

常熟藏书家素有捐赠所珍豪举。当年瞿启甲的三个儿子(炽邦、耀邦、凤起)秉承先人夙志,把全部善本书籍献给国家时,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褒奖瞿家:“铁琴铜剑楼藏书,保存五世,历年逾百,实为海内私家藏书最完善的宝库。先生们化私为公,将尊藏宋元明刊本及钞校本……捐献中央人民政府,受领之余,感佩莫名。此项爱护文物、信任政府之热忱,当为世界所共见而共仰。”

1980年至1984年,铁琴铜剑楼第五代主人瞿凤起共向常熟市图书馆捐赠五批图书共四百四十五册、碑刻及墓志铭拓片二百零八种、名人书札六十九件等,捐赠的图书有明刻本七十部,明钞本十一部、稿本三十四部,清刻本一百九十八部、钞本四百余部,还有图书馆系期刊、中华图书馆协会会刊等合订本一百十三册。

1989年3月,周文在将军作为向常熟市图书馆新馆献礼,将珍藏几十年的古籍十七种一百二十九册捐赠,其中明版书八部五十五册。

现任常熟市人民政府市长王飏,2011年10月从苏州调任常熟时,便携四百五十多本书捐赠常熟市图书馆,其中有《苏州古名居》《吴中精粹》《寒山寺碑刻集》《抗日战争写真》《日伪罪行实录》《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亲历苏州解放》《昔日文教追忆》等,极具文献价值和参考价值。

中国每年出版图书约为三十多万种,地方图书馆或限于经费或限于采编视野,不可能全部收入囊中。因此,现阶段接受捐赠仍占图书馆入藏的一定比例。至2014年,常熟市图书馆仅古籍藏量已达二十多万册,在国内县级图书馆排名第一。

从民国时期到建国以后,常有国内外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到常熟图书馆查阅有关古籍文献资料,借力于常熟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古籍旧书,他们写出了不少学术著作。

史学家、目录学家、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谢国帧的《江浙访书记》,就记有他在常熟图书馆发现了不少“未读之书”。这些未读之书可补《晚明史籍考》。华东师范大学谢俊美撰写有关常熟翁氏家族的书籍多本,就曾借助于常熟市图书馆的馆藏。扬州大学车锡伦教授到常熟城乡进行田野调查时,顺藤摸瓜来常熟图书馆调阅馆藏的民间宝卷。日本的三浦理一郎为完成博士论文《毛晋交游研究》也多次到常熟图书馆埋头苦觅。常熟理工学院的时萌撰写《曾朴研究》,常熟地方志办公室杨载江为撰写《言子春秋》,都到常熟市图书馆古籍部借阅、摘抄大量古籍文献。常熟人编写市志、部门志,编写《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词典》等资料性工具书,无不利用了常熟图书馆的馆藏古籍资料。

常熟市图书馆珍贵的古籍还参加过全国性的展览。2008年6月,“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幕,常熟市图书馆的珍藏古籍参加了展出。累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古籍有五十三部,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有七十八部,为全国同类城市之最。

常熟市图书馆所收藏的地方文献也十分丰富,历代纂修的常熟县志,除早已佚失的,已全部收藏。家谱收藏有七十部,其中不少为孤本。1999年3月,常熟市图书馆成立地方文献征集室,着手对原有地方文献的整理、编目,并拟定《关于加强常熟地方文献征集的方案》,通过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媒介进行宣传。2007年常熟市图书馆被列入全国首批古籍保护试点单位。2008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首批全国古籍保护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全国共有五十一家单位入选,常熟市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图书馆榜上有名。

2008年6月,经常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成立常熟市古籍保护中心,负责全市古籍普查、整理、登记和古籍保护业务指导,并组织古籍特色文献的研究和利用。2009年1月,常熟市图书馆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常熟市图书馆现任馆长李向东在2012年12月上任后,多方听取对图书馆发展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调研,一个“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常熟”的构想渐渐明晰起来。随后,第六届常熟阅读节如期开幕,强化管理和服务体系使该馆成为全省公共图书服务网络系统成员馆,图书流动服务车的购置、二十四小时自助图书馆正式对市民开放……在一系列新举措推动下,常熟市图书馆跃上了新的台阶。

2013年11月,常熟市图书馆被中宣部、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10月,常熟市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2014最美基层图书馆”,且位列榜首。

近年来,常熟图书馆获得了许多的奖项,国家级的有“全国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读者喜爱的图书馆”、“全国文明图书馆”等。江苏省、苏州市级的奖项就更多了。

常熟市图书馆的进步离不开国内相关图书馆的支持。其中,和上海图书馆的业务协作尤为密切,他们经常派出员工赴上海图书馆进行馆际交流,学习各类技能。

其实,常熟市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还颇有渊缘。1951年3月10日,郑振铎写信给上海市陈毅市长推荐常熟瞿家兄弟。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在《记铁琴铜剑楼后人瞿凤起先生》一文中这样记述:“一个月后,瞿凤起被安排至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整理善本古籍,是年8月,瞿凤起又参与上海图书馆的筹备工作,从此他在上图工作了三十六年,一直到退休。”

上海图书馆以“积淀文化、致力于卓越的知识服务”为使命,已有十多个受欢迎的具相当影响力的现代服务品牌。常熟图书馆依托上海图书馆的支持,成功地开设了市民课堂周末讲座,对市民免费开放,与市民共享文化信息资源。著名作家程乃珊、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清史专家阎崇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表演艺术家王汝刚、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近现代史专家谢俊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吴晞、中央音乐院古琴艺术家李祥霆教授等,都曾来常熟图书馆热忱地为市民讲课。

常熟市图书馆的一系列活动,使其“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满足社会的文化信息需求”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常熟公共图书馆,自民国四年(1915年)创办县立图书馆起,迄今刚好百年。弦歌声里已百年,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了解常熟图书馆的历史可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馆长李向东说:“走过一百年岁月的人已是老寿星。走过一百年时光的图书馆却正年轻。走过一百年,常熟图书馆还将谱写重彩浓墨的新篇章!”

走过一百年岁月的人已是老寿星。走过一百年时光的图书馆却正年轻。走过一百年,常熟图书馆还将谱写重彩浓墨的新篇章!

——常熟市图书馆馆长 李向东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