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019-06-18信息快讯网

蓝天之下,沙柳丛丛,绵绵无际。置身绿海之中,很难相信这里就是昔日寸草难生的毛乌素沙地。

6月17日,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选择在此召开会议,别有深意。

森林覆盖率由9%提高到23%

25年前,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防治荒漠化公约,开启了各国携手防治荒漠化的新征程。

25年来,国际社会在公约框架下为解决荒漠化问题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了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然而,全球荒漠化仍以每年7万平方公里的增幅扩张,全球超过25%的土地出现荒漠化与退化,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口长年饱受沙害之苦。土地荒漠化直接危及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剧饥饿与贫困,对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50年,全球将有7亿人因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而流离失所,全球农作物产量将下降10%,生物多样性将下降40%左右,数百万个物种将灭绝。”6月17日,在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普拉迪普·蒙珈忧心忡忡地说。

普拉迪普·蒙珈曾多次来到中国,深入内蒙古、宁夏、甘肃和贵州等地实地调研中国在土地退化治理方面的成功实践。他亲眼看到,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中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时的9%大幅提高到目前的近23%,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逆转,7000多万依赖退化土地生活的农民实现了脱贫。

“还有什么地方比呼和浩特更适合召开这次大会呢?在这座‘蓝色之城’里,我们可以享受蓝天绿草的纯净和永恒,享受这独特而和谐的文化、民族与自然的融合。”普拉迪普·蒙珈颇有感慨地说。

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信息快讯网

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信息快讯网

左图 治理后的北京怀柔潮白河流域(2018年摄)。右图 治理前的北京怀柔潮白河流域(2012年摄)。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程不断推进,治沙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我国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新华社发)

治沙成果世界公认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横亘在呼和浩特市北部的大青山,一度草木葱郁、古树参天。由于立地条件所限和千百年来人为破坏,大青山前坡植被渐渐消减,以致岩石裸露、草木稀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1999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将大青山作为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实施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生态建设项目。大青山前坡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13.03%提高到目前的50%。昔日黄沙漫天、污水遍地的大青山前坡,已成为绿树掩映、风景秀丽的城市生态画卷。

鄂尔多斯的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曾是内蒙古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中期,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5%,每年因风沙毁种的农田占40%左右,20%的农田几乎颗粒无收。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70%和25%,如今两大沙漠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34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6.07%。鄂尔多斯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连续几年稳定在340天左右,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并成为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大会举办城市。

内蒙古沙区生态显著改观,只是我国治沙卓著成果的一个缩影。研究数字表明,近20年来,全世界新增绿地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新增绿地42%来自人工植树造林。

“作为荒漠化公约缔约国,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采取了政策、法律、科技、行政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荒漠化防治工作。在长期的荒漠化防治历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的历史性逆转。”在作会议主旨演讲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如是说。

张建龙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介绍了中国治沙中涌现出的一系列先进典型和成功做法。比如:地方政府主导、广泛发动群众,一代接着一代、一任接着一任治沙的山西右玉、陕西榆林、新疆柯柯牙模式;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多方协同治沙的库布其模式;以个人为主、带动群众治沙的石光银、牛玉琴、石述柱等先进治沙模范。

“这些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既为中国荒漠化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张建龙说。

科学治沙才能持续

如何遏制全球荒漠化趋势?答案是科学治沙。

张建龙表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我国推动绿色发展、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根本遵循。

荒漠化地区生态脆弱、缺林少绿,需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实施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荒漠生态的违法行为,让大自然休养生息。荒漠化地区还需要积极开展治理修复,增加绿色。中国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工程的成功实践表明,人工植树种草、封沙育林育草等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是增加绿色、恢复生态的有效措施。荒漠化地区光热资源丰富,需要适度科学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荒漠化地区光、热、土地资源优势,按照“多用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科学适度发展特色产业,这样既可以增加群众收入,还能减轻生态压力。

防治荒漠化事业要发展,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整体水平。一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对关系防治荒漠化全局的科学问题和阻滞防治荒漠化的技术瓶颈组织攻关,尽早破解荒漠化防治的重点难点问题;二要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运用遥感、信息、生物以及互联网等新技术,为防治荒漠化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方法、开发新技术,提高防治荒漠化的质量和效益;三要以效果为导向积极推广科研创新成果,让科技成果在荒漠化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据介绍,中国将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框架下,继续与有关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加强人员互访,组织相关培训,并根据对象国实际开展专题研究,促进互学互鉴。未来中国还将谋划在特定国家和区域,研究建设一批兼具技术性和示范性的荒漠化防治合作项目,让中国防治荒漠化经验真正实现全球共享,造福世界人民。

来源:经济日报

浙江念好乡村治理“三治经”
浙江乡村治理新思路:“三治融合”
防范中国,美国使出人才“封锁令”
垄断设施、监视全球,网络公共空间竟成美国私有领地
“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十年设计六艘科考船,守护中国科考的每一次“乘风破浪”
西安交大李长久教授获全球热喷涂领域最高荣誉奖
中国“狙神”!蒙住狙击镜,这个神枪手也能在百余米外5发5中,打出44环
机器人巨头进驻“机器人产业园“,赛赫智能全球总部落户上海宝山
中国新说唱2019定档6月14日。“狗岳”说,这档节目如果不做,可惜
从指南针到北斗……维也纳联合国国际中心迎来了一场中国古代导航展
56年推出近900集,这部超长待机的科幻神剧何以风靡全球
特稿:从指南针到北斗——开放的中国助力全球互联互通
国家网信办集中整治网上“软色情”信息 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为推动两市合作交流贡献智慧力量,董云虎会见荷兰鹿特丹市市长一行
中俄关系迈入新时代 为可持续发展贡献新方案
两岸交流:青年在厦贡献“金点子”
生态中国丨江右绿水绕青山
活泼好动还挑架,喝奶被曝“黑照”,大熊猫“风光兄弟”入住上海动物园新展馆,将在沪生活三年
202个援藏项目签约,预计投入215亿元助力西藏脱贫攻坚
马克思主义何以深刻改变中国
文化自信: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密码”
联合国报告: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7亿,印度将超过中国
这个国家汽车千人保有量只有中国的七分之一,上汽决心在尼罗河畔生根
通力合作献礼祖国,中国电影从追求高票房转为追求高品质
曾是“三无”科学家,50年求索不惜亲身试药,这个90岁中国奶奶真厉害,赢得全球赞誉
中英舞蹈家共同发布新作《无径之径》,开启全球化艺术对话新尝试
《纽约时报》刊文称美国入侵俄罗斯电网,俄方呼吁全球谴责
美国泰斗医生感慨数十年梦想实现了!联影全球首台全景PET-CT装机美国顶尖高校
智库联盟启动,浦东借“外脑”共绘社会治理蓝图
打造长三角网络综合治理示范区!四地网信办齐聚上海,共商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
30所高校今“结盟”,为能源经济管理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这个合葬意义重大:一枚罕见琥珀内“蜗居”40多个古老生物,可“还原”一亿年前海岸生态景观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