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佗陷阱”

2019-06-26信息快讯网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建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其目的在于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点已为学术界所共识。但是其逻辑预设和现实影响中的“塔西佗陷阱”值得警惕,对党和国家的公信力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塔西佗陷阱”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历史》,“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由此引申出人们今天对“塔西佗陷阱”的理解,即当执政者丧失公信力后,无论说什么做什么,人们都会认为它是在说假话、做坏事。任何矛盾都不可能只有一个方面。塔西佗话语的原意,既批评当时的皇帝,也指向群众的主观好恶。由此可见,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不仅取决于党和政府做了什么,也取决于民众的主观好恶,还与媒体引导、社会心理等因素紧密相关。历史虚无主义抓住了这个逻辑,通过虚无历史来误导人们的主观好恶,埋下“坏的主观性”,从而实现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消解,以此达到否定的目的。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以否定“历史选择”的客观性,消解党和政府公信力形成的历史逻辑。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形成离不开历史逻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充分认同与支持,并对此形成了稳定的政治信念。这是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历史记忆和历史逻辑。而历史虚无主义攫取了解构主义内核,或通过所谓“秘密日记”、回忆口述柔性渗透,或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粗俗戏说、恶搞,或以视频音频、表情包、内涵段子等进行历史“嘲讽”,否定中国近现代史的“官方叙事”与“宏大叙事”,渲染出一种历史已经缺乏信赖和认可的负面氛围,引发人们对历史的错误性认识。以此否定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客观逻辑,进而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历史选择,质疑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历史逻辑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我们要主动发声,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我们不能默不做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以否定“人民选择”的主体性,割裂“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事业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中国近代以来的道路探索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由此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因此,与西方话语中强调政党、政府、社会的相区别甚至相对立不同,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天生的血脉联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特色、中国优势。这是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内在逻辑。但是,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作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肆意歪曲,或通过散布“革命破坏论”,以赞美“民国”来有意贬损新中国;或污蔑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或夸大建设中的失误,将“纠左”与“纠社会主义”画上等号。历史虚无主义以此种种来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割裂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间的统一关系,蓄意营造党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情绪罅隙、心理隔阂,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形成“想象性”关联。对此,既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深入阐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必然,批驳割裂这种统一的谬误;又要用好法治手段,对恶意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攻击革命英烈、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的割裂言行,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利用新媒体误导民众形成不信任的新闻观,消解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信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公信力是宝贵的执政资源。新闻传播是沟通党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重要渠道,是构建公信力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新闻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却以夸大“负面”为噱头,利用网络传播 “情绪化”“碎片化”的特征,抓住一些争议性事件,故意渲染群体情绪,在网络上制造一个情感先于事实、质疑多于共识的“后真相”语境,形成“三人成虎”传播氛围,使其核心观点、评价历史的方法和价值取向潜伏到大众的心理层面,让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因无意识的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形成对主流媒体的解构之力,试图让主流媒体在民众中失语失声失信,以此阻断或削弱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形成。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以“坏的主观性”作为社会心理预设,从而在现实评价中投射不信任。从公信力的现实性上来讲,事实是第一位的、感觉是第二位的。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保持社会大局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为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现实基础。而历史虚无主义却抓住有分歧的热点、争议性历史话题进行议程设置,形成“坏的主观性”预设,如“远离崇高”“质疑主流”“一切都别当真”“历史是用来玩的”等错误思想观念,并辅以个人理解的名义,将评判交给大众,试图通过长期沉浸以形成特定的群体无意识。这种群体无意识在一定场合下会自然流露出来,并以此投射现实生活,形成对现实的不信任。如2017 年历史虚无主义者们炮制的《请刘胡兰离我的孩子远点》就是一个典型。对此,要用客观事实来回应主观感受,以客观性遏制“坏的主观性”的张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黑的就是黑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佗陷阱”,“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凝心聚力,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欧洲民粹主义的政治旋风中,立陶宛也会选出“体系外”总统吗
习近平离京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东西方切脉法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 一点历史
梁思成和“大屋顶” | 一点历史
1950年代,1002户工人家庭入住曹杨工人新村 | 一点历史
【地评线】秦平:以爱国主义铸文艺之魂
习近平结束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孙学工: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时政新闻眼 | 中朝历史性互访,习近平表达“三个坚定支持”
喝奶茶吗?超酷炫、能减肥那种! 警惕“奶茶”“咖啡”马甲下的新型毒品
人民日报评论员: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
初心照亮征程 奋进成就梦想
应勇市长率团访问葡萄牙,科技合作成重头戏,历史建筑保护改造利用是共性话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
颜福庆与中国现代医学 | 一点历史
英国医生德贞曾为荣禄做了两次手术共计割了19刀 | 一点历史
1348年,鼠疫几乎毁灭当时人类的三分之一 | 一点历史
徐家汇藏书楼藏有《几何原本》的“原本”| 一点历史
公司治理真地要上演个人英雄主义的戏份吗?
马克思主义“行”的时代证明(大家手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
肚子不饿却“咕咕”叫?警惕这个重要部位出现病变
有人问“电费能降到万恶的资本主义水平吗”,结果……
捍卫多边主义的正义力量不可战胜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