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台中国儿童骨科手术都烙印着他的名字,98岁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吴守义教授仙逝

2019-06-28信息快讯网

每台中国儿童骨科手术都烙印着他的名字,98岁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吴守义教授仙逝-信息快讯网

▲斯人已去,家中的书桌上仍摆放一本吴老入院前研读的书。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甚至未来的很长岁月里,中国儿童骨科手术室里的每一台手术都铭刻着这样一个名字——吴守义。

吴守义教授,不仅是我国儿童骨科事业的创始人之一,还研发了儿童骨科的手术器械,填补了世界儿童骨科手术器械的空白。至今,这套器械仍在广泛使用。

昨晚19点50分,吴守义,这位为儿童骨科事业奉献一生的老教授离开了我们,享年98岁。他家里的书桌上仍然放着一本吴老入院前研读的书,英文版的骨科医学书籍。这位 “国宝”级的老专家,始终游历在他至爱的医学世界里,用积累了半个多世纪的经验为小患者解除痛苦,关怀后辈。

1921年,吴守义出生于上海青浦,早年求学于格致中学。1939年,考入圣约翰大学医预科,开始与医结缘。1945年从圣约翰大学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南洋医院、杭州第一市立医院任外科医生。1948年10月,到仁济医院工作,师从骨科大家叶衍庆教授专攻骨科学专业,和胡清潭、周连圻、过邦辅等日后成为叶老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1954年至1960年,他在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骨科任主治医师。

每台中国儿童骨科手术都烙印着他的名字,98岁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吴守义教授仙逝-信息快讯网

拓荒儿童骨科

儿童占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小儿骨科先天性畸形中的四肢与脊柱畸形占相当大的比例,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解放前的小儿骨科患者均由成人骨科医师兼治,骨科医生往往忽略了小儿与成人的不同,把治疗成人的方法和原则,错误地用到儿童身上。但当时我国还没有小儿骨科的概念,吴守义便是这个领域从“零”起步的重要拓荒者。

1961年2月,为了支援刚建成的新华医院的儿科建设,吴守义等从广慈医院调到新华,担任儿外科副主任。从创建小儿骨科病房开始到随后成立单独的小儿骨科,在时间上几乎和我国骨科创始人孟继懋教授于1964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立中国第一个小儿骨科专业组同步。

作为全国最早设立小儿骨科专业的医院,很多慕名来到新华医院找吴守义看病的孩子大多患有骨骼发育畸形的病症。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患儿一旦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也就意味着将终身残疾。吴守义和他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积极的寻找着治愈这类疾病的手术方案。

1973年,他和胡清潭等研制出国内第一台胫骨延长架,将胫骨截骨牵开延长小腿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项新技术成为当时我国小儿骨科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对小儿先天性、后天性各种肢体畸形的矫形手术奠定了基础。随后,他开展大量灰髓炎后遗症的矫形手术,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协作,总结成书《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手术治疗》,成为全国最早的灰髓炎手术参考书。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国36万小儿麻痹后遗症抢救性手术治疗高潮,将肢体延长术的研究与治疗水平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每台中国儿童骨科手术都烙印着他的名字,98岁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吴守义教授仙逝-信息快讯网

吴老还在小儿髋脱位(DDH)研究和诊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上海知名的四大产院开展了35000例新生儿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普查工作,是当时是国内最大、最早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病普查资料,最终发现国内发病率为0.91‰,这个数据至今仍被文献经常引用。

1982年,他通过大样本胎儿与婴幼儿的尸检,在先天性髋脱位的病因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由于当时国内大年龄髋关节脱位病例多,他引进并改良国外莎氏手术,治疗数量多、效果好。随后又引进了国外的Salter骨盆截骨,并且改进后,创立了髋臼造盖成形术,这项手术沿用至今,是儿童髋关节脱位的最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他还创造了新华髋关节造架术治疗大年龄儿童髋关节脱位,以及多种先天性髋脱位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国内学术界产生引领和推动作用。

今天,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拥有着良好的人生,正是得益于吴老的研究,才得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医工结合的“神来之手”

吴守义不仅在小儿骨科治疗领域是公认的“神来之手”,在医工结合方面更是堪称典范。他亲自改造一系列成人手术器械,并根据小儿手术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研制的大量的手术器械,如骨凿、骨锤、电锯、小儿电钻、髋臼扩大磨光器、测量X光尺、胫腓骨延长支架、股骨延长支架等,不仅在国内得到推广使用,有些还被其他国家采用。

小儿骨科创建初期,举步维艰,由于没有适合小儿专用的手术器械,小儿骨科医生只能用成人的手术器械为患儿开刀,在手术过程中不能适应小儿生理解剖特点,既给医生带来不便,也容易对患儿造成损伤。为了改革手术器械,吴守义求助于身边的工人兄弟,先后和上海第六手术机械厂、上海工具厂、上钢二厂、上海沪东造船厂等单位合作。

研制过程只能是摸索着进行,他首先要把器械的草图画出来,交给工厂,由工人师傅试制出样品,然后仔细对照每一个手术细节,经过反复修改,才得到最终可以应用于临床的器械。

每台中国儿童骨科手术都烙印着他的名字,98岁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吴守义教授仙逝-信息快讯网

1965年首先在国内报道了改良莎氏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脱位,并研制了国内首创的儿童专用的“鹅颈钉”器械。1976年,由他开发研制的“小儿骨科专用手术器械箱”,获国家医药管理局三等奖,并形成产品在全国推广。由此,在新华医院的手术室里,实现了我国小儿骨科手术一项项从0到1的突破,开启了我国小儿骨科使用自主研发器械完成更高难度手术的先河。

吴守义曾先后担任全国小儿麻痹症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残疾人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小儿外科学会骨科组组长、上海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他还是《美国小儿骨科杂志》唯一的中国编委,从此在国际骨科上有了中国学者的声音。

吴守义对医术精益求精,对待每一位病人的诊断与治疗一丝不苟,分析精辟,判断准确,方案完善。即便是常见病多发病,吴老也是细致入微地了解病情,认真做全面及局部检查,然后才研究诊断及治疗方案,从不轻易作出决定,更不单凭X线片提出诊断治疗意见。他千方百计地为患儿解除痛苦,深受病人爱戴。

德高望重桃李天下

吴老从医七十余载,在小儿骨科领域开疆拓土,极具创新精神,他对小儿骨与关节疾病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形成了独特的、系统的、规模性的治疗体系,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儿骨科发展道路,对国内小儿骨科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和示范作用。尽管有许多成就,但他仍然是一名非常温和、彬彬有礼、谦虚低调的儿科医生。

2009年,为表彰他为我国小儿骨科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骨科学组向他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吴老对中国小儿骨科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悉心培养的很多学生都已经成了小儿儿童骨科领域的的顶级专家学者,新华医院的汪启筹、陈瑾英、杨根兴,上海儿童医院的朱葆伦,瑞金医院的张树江等都是他曾为之骄傲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顾玉东院士曾这样说,“在德高望重的吴老面前,我们都还是学生”。

如今,上海新华医院小儿骨科依然保持了全国领先的技术水平,经过一代又一代儿骨科人的传承和努力,在现任主任杨军林教授的带领下,小儿骨科已形成系统化、亚专业齐全的学科体系及结构规整、医教研一体化的学科梯队。在儿童青少年骨关节创伤及脊柱四肢畸形等小儿骨科经典疾患上发挥着国内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在国际小儿骨科领域也发挥重要作用,年手术量超过3000例。

每台中国儿童骨科手术都烙印着他的名字,98岁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吴守义教授仙逝-信息快讯网

他的学生、新华医院儿童骨科沈品泉教授回忆,吴守义教授给学生们的最大感受是治学严谨,通过言传身教诠释了学习对医生的重要性。他退休后仍坚持每周到病房查房、带教年轻医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们。每次到医院总会带来他最新阅读的英语文献,推荐给大家阅读,也推荐他认为的优秀的专业书籍给大家,还会把自己珍藏的书籍、文献借阅给大家,在上面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批注和学习心得。“每次去他家,总能在他的案头,看到他每天都要翻阅的资料,在他身上‘活到老,学到老’绝不是一句空话,这也鞭策科室的医生要不断学习。”沈品泉说。

在给大家讲课时,吴守义教授总能旁征博引,可以从疾病的机理讲起,穿插各类相关知识,从病理基础、解剖描述一直到临床表现的典型特征,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细节的把握,甚至每一个疾病的发病率都能准确记忆,很多数据表述也毫无偏差,这都另学生们钦佩不已。小儿麻痹患者的体检,体现了他扎实的基本功,他可以毫无遗漏的完成每组肌肉的肌肉力量检查和评估,并通过专门制定的体格检查表让每个医生都能掌握体检要点。他制定的科室规范,改良创新的手术方案,都是儿骨科宝贵的财富。每次听他回忆新华医院的成立、建设、发展,可以从一个个故事中体会到老一辈新华人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临床工作是他最为重视的,只要病人有需要,他都会提供最大的帮助。2011年“7.23”甬温线铁路重大事故中受伤的小女孩“小伊伊”在新华医院治疗,入院当天,90高龄的吴老就从家中赶来,随大家一起进入手术室认真查看下肢创面。

此前创面因封闭负压引流,直到此时才第一次展示在上海专家及我们的治疗团队眼前。大家的共识是左小腿肌肉、神经损伤严重,挤压伤后缺陷挛缩致损伤不可逆,保肢难度大、情况不容乐观。但吴老凭着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指出,根据目前的情况,尽管后期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极小,但保肢的可能还是大的,他的这一判断无疑给了整个治疗团队极大的信心,毕竟只有先保住左腿才有后续所有治疗的可能。

每台中国儿童骨科手术都烙印着他的名字,98岁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吴守义教授仙逝-信息快讯网

吴守义(左二)90高龄为小伊伊诊治(2011年8月11日)

上海新华医院小儿骨科主任杨军林说:“我们会继承并发扬好吴守义教授传承下来的衣钵,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作者:唐闻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六岁看富有道理!30年随访数据表明,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中年收入或比别人少10万美元
男子做手术要求“插队”,女医生气得想骂人!背后真相让人感动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不想养出“熊孩子”,6岁前这些规矩要做好,不妨跟青春期孩子聊聊恋爱观
儿童长得快就没法免票?长三角四地消保委集体讨说法了!一大批景点将有新规
医死100多名儿童,只为满足救世主情怀?一群愤怒的非洲妈妈起诉白人志愿者
“垃圾分类”正当时:数千名儿童拿起画笔,描绘他们眼里的“更多循环,更少浪费”
文学界泰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去世,享年105岁!
医者以灯传灯,当尽关爱之心竭敬业所能!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李青峰教授交大医学院毕业典礼致辞
一位老教授的一千封信的故事
一个布袋、一根竹竿,同济大学教授杨贵庆七年间沪浙两头跑,留住青山也留住乡愁
高烧不退却心系病患,年仅56岁永远倒在了手术台上……40年后,红房子人这样怀念她
步行15分钟遇见美好生活,上海这个区的“网红”们将养老、儿童照护、政务等功能一网打尽
英国医生德贞曾为荣禄做了两次手术共计割了19刀 | 一点历史
中国儿科奠基人、新华医院“国宝级”老专家吴守义逝世,享年98岁
每台中国儿童骨科手术都烙印着他的名字,98岁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吴守义教授仙逝
我国癫痫患儿达600万,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羊癫风”这么治,能为儿童带来新希望
古董茶碗 | 郑培凯
都教授回归,韩国娱乐圈炸了!网友:没宋仲基什么事了
跨越5000公里的随访,来自珠峰的求救!上海仁济医院王坚教授团队暖心铺就援藏生命线
一批青年人即将启程赴山区支教,他们将给留守儿童带来怎样的惊喜
手术机器人国产化脚步加快,百余团队竞逐,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项目在沪启动
身临其境微创手术室!国内首次5G+VR超高清腹腔镜手术直播在瑞金医院实现
高考后近视矫正术迎来高峰,医生一天接诊近300张手术单,!“先拼成绩、后动手术”,家长何以如此功利
​让手术少些恐惧,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推出“阳光小屋”让孩子在甜甜睡梦里进入手术室
手术真可以“无痕”了!上海仁济医院头颈外科成功完成首例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
年轻妈妈割肝救子,“新” 肝宝贝健康回家 浙大二院成功实施小儿活体肝移植术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