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瓦多:当了巴西200多年首都,如今是民族的交融中心、食客的海鲜天堂
▲拉塞尔达电梯为上下城区的联系交通提供很大方便。张峻榕摄
萨尔瓦多是葡萄牙殖民者抵达巴西后建立的第一座城市。1549年,一支葡萄牙舰队带来的殖民者建城后,萨尔瓦多很快成为巴西最重要的港口和殖民地首府。自此时起,直至1763年,萨尔瓦多一直是巴西的首都。
被升降电梯分割的城市
有趣的是,萨尔瓦多的城市结构充分彰显了早期的社会阶级分化状况。在老城区的沿海地带,一座巨大的哥特式垂直升降电梯赫然醒目,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拉塞尔达电梯连接着萨尔瓦多上城区与下城区。
电梯管理员告诉记者,城市建设初期,萨尔瓦多作为巴西最大的港口,长期是各国殖民者与海盗的争夺之地,来自海上的频繁攻击使得位于山顶的上城区远比近港的下城区安全。欧洲殖民者因之落户山上,而从事港口劳动的非洲黑奴和当地土著人则被迫留居山下,一切物资均由人力运送上山。拉塞尔达电梯建立后,为上下城区的联系交通提供很大方便。尽管如今已修建多条上山车道,这部电梯作为时代印记仍保持着运转。
除作为殖民者的行政中心外,萨尔瓦多还是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在巴西最早的主教驻地,这一特殊地位也使得欧洲人在萨尔瓦多留下了160座以上各具特色的古老教堂。
萨尔瓦多的教堂独有的殖民文化色彩与生俱来。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积累一定财富后,由于宗教狂热思想和“炫富心理”作祟,往往会从欧洲运来大量高级建材来修建华丽教堂,以彰显家族的雄厚实力。在这一点上,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可谓其中翘楚。这座修建于1585年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共使用了300千克黄金和80千克白银进行装饰,整个建筑内部金碧辉煌。
▲萨尔瓦多最具人气的教堂——邦芬主教座堂。张峻榕摄
然而,萨尔瓦多最具人气的教堂却是小得多的邦芬主教座堂。这座占地面积不大、形状中规中矩的教堂坐落在广场中央,因其门前栏杆上无数条彩色许愿带显得格外异彩纷呈。就是这样一座貌不惊人的小教堂,却是全巴西人的“许愿圣地”——根据当地习俗,来访者可在这所教堂许下3个愿望,随后将寄托愿望的许愿带系在教堂前的栏杆上等待实现。更为有趣的做法是,将许愿带打死扣系于手腕,此后无论吃饭穿衣洗澡都不再解下,若有一天许愿带断开或脱落,就是愿望实现之时。当然,这种许愿带材质并不脆弱,等待它自然脱落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据说有人许愿之后两三年后带子都不曾脱落,只好一直带着。
狂欢节从这里走向全民
作为拉美地区早期最大的港口之一,萨尔瓦多也曾是非洲奴隶三角贸易的重要场所之一,人种交融在给当地平民带来文化冲击的同时,也促成了萨尔瓦多作为文化融合中心的特殊地位。如今在萨尔瓦多,天主教同非洲宗教交融共存,非洲裔社会团体在文化教育等方面自成一体,当地人气极高的重大节庆也包含了多种元素,形成了极为独特的风格。
在萨尔瓦多的30多个社区当中,奥隆栋(Olodum)社团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这个从诞生开始即同巴西狂欢节密不可分的社会组织,其发展历程也浓缩了萨尔瓦多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间的交汇过程。
奥隆栋组织主席若昂·豪尔赫在采访中向记者讲述了这个传奇非裔组织的诞生经过和发展历程。原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狂欢节是白人的“特权节日”,而非洲裔黑人社区的民众则不被允许参加相关活动。为了争取自身权益,欢庆自己的节日,当地黑人们于1979年4月25日成立了奥隆栋艺术团体,并获准于自己的社区内组织狂欢节庆祝活动。在这一现象的带动下,各黑人社区纷纷加入其中,奥隆栋组织也因而逐渐拓展了职能,发展为兼具艺术、教育、社会管理等一系列职能的黑人运动非政府组织。在如今的贝洛里尼奥街区,奥隆栋组织为当地黑人建立起了一系列学校、医院、艺术中心等公益性场所,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奥隆栋鼓队进行表演。张峻榕摄
值得一提的是,根植节日与文化演出的奥隆栋社团在艺术方面已然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就,其将非洲传统节奏与巴西桑巴节奏融合而成的“桑巴赫格”舞曲,天生便带着欢快热情的风格。每年狂欢节期间,奥隆栋都会在萨尔瓦多举办专场演出,全球各地数以万计的观众都会慕名前来,一同加入欢庆队伍。
非洲文化与天主教文化另一融合典范是萨尔瓦多的宗教节日。除了众所周知的3月前后的狂欢夜和6月圣若昂节之外,萨尔瓦多的海神节独具特色。这一节日继承了非洲宗教的原始信仰,每年2月,人们聚集到海滩上,以游行的形式向海神致以敬意。游行结束后,庆祝人群会将事先准备好的承载着贡品的船只驶入海中,并在大海里将船凿沉,将贡品送予海神,以期在未来的一年里海神继续保佑着这个靠海生存的城市。
海鲜爱好者的天堂
说到萨尔瓦多,自然也少不了当地的美食。作为巴西的最初的港口,这座城市的美食自然也是与海紧密相关。萨尔瓦多的美食非常接地气。采访中,巴伊亚州教育电视局局长冈萨雷斯对记者说的:“别的菜品都不重要,没吃过豆面饼,就不算来过萨尔瓦多。”
这极具代表性的“豆面饼”又是何方神圣呢?据巴伊亚美食博物馆馆长莫妮克·巴达罗介绍,这遍布萨尔瓦多街头巷尾的豆面饼(Acaraje)做法极其简单——仅是将菜豆打碎磨成面,再捏成饼用棕榈油炸熟——可这色泽鲜红的小豆饼却是萨尔瓦多美食的灵魂。将冒着热气的豆饼从中剖开,把当地特产棕榈秋葵酱或是炖虾夹在中间,一口咬下去就是热腾腾的幸福感,有时豆面中混入打碎的虾肉,这一口就不仅是香嫩,更有几分鲜气。
▲萨尔瓦多著名没事豆面饼。
除了豆面饼,萨尔瓦多的城市美食自然就是海鲜:从南美特产小贝类到寻常餐桌上难以想象的鳐鱼,一切海鲜都可以做成汁香四溢的“巴西鱼锅”。随着配料的改变,鱼锅的口感也会产生差别:无论你喜欢浓稠厚重的汤羹,还是喜欢清淡鲜香的佳肴,萨尔瓦多总能找到一款海鲜主料满足你。难怪有很多巴西人都曾感叹:“巴西东北归来,三个月不食海鲜。”
▲萨尔瓦多著名的海鲜锅。张峻榕摄
大西洋畔,萨尔瓦多见证了巴西的起源与发展。其老城区破旧的建筑犹如沉溺于往昔辉煌的老人,新城区却已带着城市发展的朝气拔地而起。
作者:报驻巴西利亚记者 张峻榕
编辑:吴雨伦 陆益峰
责任编辑:宋琤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