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瘾”少年的背后,藏着多少扭曲的成功心态

2019-07-13信息快讯网

“药瘾”少年的背后,藏着多少扭曲的成功心态-信息快讯网

很多孩子第一次服用“聪明药”,其实正是由父母提供的。并且,有些孩子并非“坐不住、爱走神”的多动儿,甚至是学业优异的“好学生”。所以,孩子到底有没有生病、该不该吃药,需要医生的专业鉴定。袁婧 摄

“我没钱去读上万元的补习班,但我买得起这些药,让我无比接近成功……”一名17岁少年在个人网络空间主页敲下这些字,话题围绕着“聪明药”,一种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俗称“多动症”)的药物。

吃一颗药就能让你变“聪明”,谁不想呢?“我只在考试前、密集学习时吃,等工作了就不吃了。”有学生信誓旦旦地说。可医生并不这么认为。

“聪明药”的危害不止上瘾,可暑假里的门诊间,为它而来的人却不少。

人生第一片“药”,是家长提供的

“朱医生,小孩子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你给看看。”暑假刚开始,张女士特地请假带13岁的女儿棋棋看病。

出诊医生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朱大倩。“作为神经发育型问题,大部分得了多动症的孩子往往在小学就会出现好动、分心、走神等症状,这都到中学阶段了,还说注意力不集中?”朱大倩事后告诉记者,当时她看了一眼孩子,内心打了个问号。

“听说有药可以治疗这种注意力不集中,您可以给我们配点吗?”朱大倩明白了张女士的来意——又是冲着“聪明药”来的。

经过详细问诊和观察,外加测试员近一小时的注意力、智力等操作性评估,朱大倩断定孩子并没有出现张女士所说的多动症。“身心都很健康,不需要吃药。”听了医生的话,张女士很失望。“孩子确实有问题,要不还是先给我们开点药,吃吃看?”她再次尝试,未果。

“这些家长到底怎么了?”朱大倩有些生气。这几年,每到暑假,她明显感觉到,到心理科看多动症的孩子也跟天气一样,“热”了起来。

问题是,多动症在医学上的发病率没有明显上升,这些“多出来的病人”是怎么回事?在家长圈里,一个惊人的现实是:很多孩子第一次服用“聪明药”,正是父母提供的。并且,有些孩子并非“坐不住、爱走神”的多动儿,甚至是学业优异的“好学生”。

暑假“囤药”,只因考试季网售太紧俏

“好学生”还要吃药?这没什么可惊讶的。早在2016年,纪录片《药瘾》就记录了美国“优等生”对“聪明药”的滥用。该片披露,在美国顶尖高中、大学,服用“聪明药”相当常见,常春藤盟校里,近20%的学生服用“聪明药”,且屡禁不止,甚至毕业后将其带出校园。

这些年,这股“药瘾”弥漫到国内。试图给孩子“喂药”,张女士不是第一个,“聪明药”在家长圈已不是秘密。

朱大倩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她刚开始从事心理科工作时,便有老师提醒她注意:不少家长会将治疗多动症的药当作“聪明药”给孩子吃。只不过,当时只是“偶发”,如今却成了一种“比赛”——你吃,我不吃,我不就吃亏了吗?

孩子好端端的,为啥要吃药?张女士的理由有一定代表性:暑假里给棋棋报了各种补习班,从早排到晚,由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补课效果不佳,眼看着钱要白花了,这才打起“聪明药”的主意。“我希望她的成绩能更好些。”她说得很坚定。

“还有家长认为‘聪明药’的费用完全可以承担,效果比补课还立竿见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医师朱有为关注“聪明药”,也是因为家长在门诊室里对这种药有些趋之若鹜。

这种“追捧”在考试季尤为明显。“每到考试季、升学季,经常遇到希望来开点药的家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门诊主任范娟说。

不过,由于“聪明药”属于精神类药物,专业医疗机构对“聪明药”的开具有严格管控。“聪明药”的销售转移到“地下”,在网络空间,“聪明药”的非法销售广告不少——称服用后可提高考试成绩,网络药贩还宣称考试季“货尤其紧俏”。于是,趁着暑假“囤药”,成为家长圈流传的“新战术”。

所谓的“变聪明”,其实是“自作聪明”

当药物副作用不明显时,很多人都愿意这么做。并且,当来自同行和同学的压力变得更大时,这似乎确是一条捷径。可问题是,“吃药”的代价并不小。

“聪明药”的实质是中枢兴奋剂,为国家严格管控的精神类药物,主要通过加强大脑多巴胺系统的功能,提高服用者的注意力,其主要成分有苯丙胺(安非他明)、哌甲酯、托莫西丁等。

“苯丙胺和哌甲酯均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我们常说的冰毒、摇头丸属于同一类物质,对大脑的作用机制相同,具有很高的成瘾性。”朱有为称,个体在服用“聪明药”后会明显感到自己头脑活跃、精力旺盛。但数小时后,当药物在体内代谢完毕,使用者会出现明显的“沮丧期”,表现为全身乏力、精神压抑,而这种“正性”和“负性”的强烈反差感极易令服用者陷入反复使用的恶性循环,从而对药物产生严重的“精神依赖”。长期使用这类药物,还会导致服用者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损害,甚至出现明显的暴力、伤害等犯罪倾向。

更为讽刺的是,由于“聪明药”的泛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过一个实验:研究者选取了一些大学生(无多动症)分成两组,一组吃“聪明药”,一组吃安慰剂。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学习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别。不过,兴奋剂组倒是毫无例外地认为:“服药增强了自己的认知。”也就是说,所谓的“变聪明”其实是自以为很聪明,即“自作聪明”。

医生分析,服药的学生背后,往往藏着一个“不愿输的家庭”,在很多家长眼里,吃药这事儿就跟报课外辅导班一样,不吃就首先输在了起跑线上了。

想要变得更好本不是罪过,问题在于,“药瘾”少年背后,隐藏的是扭曲的成功心态与焦虑的自我认知——总想着依靠捷径保持优秀、出人头地,甚至没病装病,这何尝不是一种病。

作者:唐闻佳、李晨琰

编辑:苏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身患少见病连路都不能走,投身医学立志推动改变,26岁小哥从“拄拐少年”变身“肌肉小哥”
良渚文明申遗成功!北纬30°真是神奇地带,古埃及文明等许多伟大的自然人文景观集中于此
“德比战”昨晚在沪激情上演,难忘比赛的背后是他们在默默付出……
“逼疯”上海人的垃圾分类背后,藏着中国人不知道的残忍真相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 习近平和它还有一段故事
童心追梦新时代,祖国发展我成长,2019年长三角少年儿童海防夏令营开营
第一报道 | 成功“入遗”!这座古城,总书记为何如此关心
用人工智能实现垃圾分类!全市近百所学校青少年创客参与环保智能机器人比赛
9岁男孩独自站在路中央,热心公交司机询问却一言不发……背后竟是心酸真相
背后隐藏着什么阴谋?英国将调查批特朗普“无能”邮件泄露事件
亚洲国家纷纷拒收西方垃圾 宣战背后严重的全球垃圾问题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两地双双申遗成功 世界遗产总数世界第一
刚刚!2019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开赛,七国足球小将驰骋绿茵场
青少年扎堆看“老年病”,咋回事?
美国小伙巴厘岛潜水后呼吸困难,检查显示右肺几乎丧失功能,转机上海获医院成功施救
新书发布| 孵化器在中国32年的成长史:《现代科技创新载体发展理论与实践》
入伏大雨仍不停,今天雨量大到暴
话剧《伽利略》40年后重返舞台
文汇早读 |“药瘾”少年的背后,藏着多少扭曲的成功心态
性能油耗算啥,4S店销售经理还得懂交互界面?原来这背后透着汽车业巨变
【最新】未来的“浦西第一高楼”主楼今天成功“筑底”
良渚申遗成功后,国家文物局表态将进一步研究中华文明形成过程
泼水节“结缘”上海背后的暖心故事
徐家汇中心主楼成功“筑底”
文汇时评 |“减掉数百万根塑料吸管”背后的提醒
文汇早读 |“减掉数百万根塑料吸管”背后的提醒
血糖爆表,高达124!少年血管流淌的简直是“甜饮”,幸好死里逃生
上海教育援疆10年来初心未改,222位教师把上海教育的成功密码植入喀什四县校园
“国王杯”青少年足球赛开幕,U18国足主帅成耀东相信中国足球未来一定好
翩翩美少年的周恩来曾反串女角倾倒全座,梅兰芳也与其切磋技艺
今年上半年上星剧豆瓣评分哪家强?《大宋少年志》8.1分夺头筹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