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南郊唐代贵妇墓考古成果公布 罕见精美水晶项链重见天日

2015-09-19信息快讯网

 

修复后的水晶项链雍容华贵,熠熠生辉。 (资料照片)

本报西安9月18日专电 (驻陕记者 韩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近日正式公布了西安南郊一座唐代贵妇墓考古成果,其中发现了一条保存完好、精美,做工不亚于当下珠宝的水晶项链,它佩戴在墓主人颈部,应该是其生前极爱之物。修复后的水晶项链精美绝伦。

这座唐代纪年墓是在西安南郊一个小区基建发现的,墓室内未遭盗扰,随葬器物保存完好,共发现陶器、铜器及其它杂器34件(组)、铜钱9枚。其中有镇墓兽、天王俑、仕女俑、男立俑,颇为珍贵的还有一套十二生肖俑,其中7件完整、5件头部残缺。而最为珍贵的是,墓志的出土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

专家们发掘时发现,墓主人遗体保存较为完整。当时下葬,脖子上佩戴着一条水晶项链,由于时间久远,串水晶珠的丝线已经腐朽,导致水晶珠散落在墓主颈部周围。整理发现有92颗水晶珠、3颗蓝色料珠、4枚金扣、2颗紫水晶吊坠和2颗绿松石吊坠。水晶珠大小不一,均呈扁球形,由两端向中间对钻成孔。吊坠一端大,一端小。其中小端嵌入金扣之中,形成坠饰。

“除了水晶项链,还有银盒、镜子都是文物中的珍品。”据参与考古发掘的专家介绍,该墓出土的鸾鸟衔绶镜,直径达25厘米多,镜体厚重,镜面光亮,铸造精良。镜形采用盛唐时期流行的菱花形,纹饰则以鸾鸟衔绶为主题,但尚未见与此纹饰完全相同的铜镜。其大小和品质,堪称唐镜中的珍品。

出土的银盒虽尺寸较小,但表面錾满花纹,花纹以象征崇高圣洁的莲花和象征男女爱情的鸳鸯为主,錾刻手法细腻,纹饰寓意美好。值得一提的还有漆盒,漆盒的木胎虽然已经腐朽,但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银箔制作的团花、牡丹花枝、鸾鸟衔绶、瑞兽衔花枝、莲花童子等,图案多样,造型逼真。专家推测,这些装饰物原应贴于漆盒的表面,这些精美珍贵器物绝非平民百姓所能享用。

这座贵妇墓的墓志盖上,用篆书写着“唐故夫人米氏墓志铭”,志文18行,全文共382字。该志文显示,墓主为唐辅君夫人米氏,云安郡人,祖先极有可能出自中亚“米国”。其祖父官至唐左玉钤卫大将军,河西节度副大使,父官至右骁卫郎将,二人皆为武职事官。墓志称赞米氏“坤与柔德,天资敏慧,处事周旋,性多闲雅”,19岁时嫁给一个叫做“辅公”的人,60岁去世,共育有三个儿子。辅公散位至正议大夫(文散官,正四品),葬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四年(755年)。

对于辅公,史书并无记载,而“米”姓十分少见,据史书《元和姓纂》记载:米姓“出西域米国”,由此推断米氏祖先极有可能来自当时中亚的“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附近)。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