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大世界”驻场演出《石库门的笑声》即将迎来第50场,票房超1500万
被誉为近年来演出市场最让人意料不到的一批“黑马”,自去年9月24日首演至今始终一票难求的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将于8月20日迎来第50场演出。
作为上海“演艺大世界”唯一驻场演出(最初在兰心大剧院,后“移师”中国大戏院,都属于“演艺大世界”范畴),这部由上海艺动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独脚戏,在短短一年演出50场,收获票房逾1500万,观剧达4.3 万人次。
即将迎来的这第50场演出,既是《石库门的笑声》的小胜利,也是本土曲艺独脚戏的荣光,更是上海“演艺大世界”崭新的“金字招牌”。
常演常新
最初亮相的《石库门的笑声》以上海标志石库门为背景、独脚戏传统的双档形式进行演出,作品借助脱口秀的外包装,裹着传统独脚戏的内核。抱着“常演常新、常新常演”的独脚戏特点,《石库门的笑声》不但每场都会加入新鲜热辣的“每日新闻”,还用即时创作的“滑稽说热点”来分析、点评焦点新闻,发挥独脚戏灵活机动、针砭时弊的特长。
最新出炉的新一轮演出,毛猛达和沈荣海将如今上海人最关心的“垃圾分类”和如今正如火如荼的“扫黑除恶”也融入作品中。用轻松幽默地方式释疑解惑,让人们“读懂”垃圾分类;也借助“扫黑除恶”的案例,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张扬社会正能量。
在上海重大文艺创作小组副组长的吴孝明看来,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无疑是一个将作品转换为产品、再升级为商品的成功案例,也是本土文化非遗独脚戏自身魅力的彰显:“就像我们最初打造这部作品时的初心——观众需要笑声,观众喜爱独脚戏,我们要让他们在剧场里重新找回那份美丽和欢笑。”
站在50场的节点上,吴孝明提醒主创团队要时刻保持危机感:“这只是一个阶段性胜利,但也是新征程的开启。不若将曾经的成绩统统归零,等待我们的是100场甚至150场演出的挑战。”
笑满申城
尽管,早在策划之初,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就确立了要驻扎“演艺大世界”,绝不走穴或是异地商演,甚至登上银幕荧屏。但这并不意味着,“石库门”的笑声就被“圈禁”在剧场。恰恰相反,在该剧首演以来的近一年时间中,毛猛达和沈荣海带着将独脚戏这一本土曲艺带到了医院、社区、学校甚至岗亭。
昨日,凭借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再现事业辉煌的“黄金搭档”毛猛达、沈荣海受邀前往苏州滑稽剧团,为该团31期的演员进行“夏令集训”授课。六一儿童节,两个加起来130岁的“老男孩”戴上红领巾来到少年宫,给孩子们讲笑话,碰到几个同样上海话“砰砰响”的新移民的小孩,感慨地就差没“老泪纵横”。五一当日,延安西路、华山路口“上海交通第一岗”,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滑稽段子慰问劳动节还“战斗”在第一线的交警。此外,春节期间邀请“双字辈”滑稽老艺术家来看戏;三八妇女节,让吴尔愉等劳动先锋改飞“石库门”。
毛猛达和沈荣海直言:“《石库门的笑声》作为上海演艺大世界的品牌,当然要驻扎一个剧场,这样才能留住溢出效应,福泽一方土壤。但本土曲艺是上海的瑰宝,我们自然要让它的魅力遍洒城市各个角色,给更多老百姓带去欢笑。”
城市之窗
大半年来,中国大戏院作为独脚戏《石库门笑声》的“大本营”,也给予本土曲艺充分的支持和关注度。每月一轮的演出,积极配合剧组做好后勤服务,规范市场运作,全方位服务观众,尤其是前来观剧的老年观众较多,剧场服务员都会给予特别贴心的服务。剧场总经理李桂萍表示:“剧场是一座城市面向世界各地游客的一扇窗户,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家剧场,也代表着‘演艺大世界’的面貌,和未来的亚洲演艺中心的形象。”
伴随着申城涌现越来越多的剧场,如何做出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是剧场能否百花齐放的关键。自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驻场以来,中国大戏院又先后引进了滑稽戏的《乌鸦与麻雀》《哎哟!爸爸》等,渐渐在牛庄路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观看滑稽戏、独脚戏等本土“笑艺术”的据点。和仅一个路口之隔的悬疑新光剧场相互辉映,每逢两个剧场都有演出的时候,牛庄路到宁波路这一代人流涌动,以前都只是兜兜白相相的游客,现在更多的则是“赶场”的观众。就连中国大戏院对过开了几十年的私人老饭店都营业额翻翻,老板玩笑说,这样做下去,三年后好上市了……
作者:童薇菁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